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提到過,新洲當前經濟發(fā)展與中心城區(qū)相比而言相對緩慢,尤其是原屬于新洲的陽邏、倉埠被長江新區(qū)托管后,如果不算被托管的區(qū)域的經濟數據,新洲經濟總量甚至可能還不如黃陂區(qū),在武漢下轄的區(qū)里面是很靠后的
但是新洲區(qū)區(qū)域面積廣闊,人口也并不算少,總人口已經接近100萬,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縣城能有如此多的人口,已經算得上不小了,要知道亞洲的馬爾代夫、不丹等國總人口也才幾十萬,還不如新洲,新洲經濟發(fā)展比較緩慢,這可能是很多因素綜合導致的
首先就是地理位置,新洲距離武漢中心城區(qū)直線距離超過60公里,武漢下轄13個區(qū),就是發(fā)展也可能是優(yōu)先中心城區(qū)以及與它距離相對較近的區(qū)域,因為距離近,投資力度也相對較小,效果也會明顯一些
其次,是交通,以前新洲區(qū)內公共交通還沒有那么成熟時,很多地方都有私人大巴車運營,甚至流行騎摩托車,出行主要靠這些,現在雖然公交車基本都通到了村,但是可能有營運成本壓力,發(fā)車間隔時比拉長,候車等待時間也較長
當然內部這些還能克服,最重要的還是連接武漢中心城區(qū)的交通,目前就公共交通而言除了現有的城際公交外,急需一種高效并且快速交通方式來連接武漢中心區(qū)域!
這里我們不得不提到規(guī)劃中的武漢軌道交通邾城線,這條線路規(guī)劃比較早,特別是自2017年年底陽邏線開通運營后,就一直有要建邾城線的傳言,但是7年多過去了,也一直未見動靜
可能最大的原因還是資金問題,因為地鐵建設成本昂貴,一般而言每公里5-10億,這可能還不算拆遷成本,而邾城線從邾城延伸至金臺,線路長度達到了約37.3km,投資成本會很大,后續(xù)營運成本也是需要考慮的,畢竟新洲很多年輕人都涌向武漢中心城區(qū)上班,乘車人數可能不會像市中心地鐵一樣多。
但其實還有兩種相對節(jié)省成本的方式可選,就是建設輕軌或者有軌電車,新洲居民需要的是一條連接陽邏線金臺站的快速交通方式,因為從邾城坐公交到金臺站,需時超過一個時間,小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
線路僅供參考,以官方公布為準
首先是輕軌,高架建設輕軌得成本一般在1億至3億每公里,受地質條件影響下,建設難度也相對較小,按照邾城線的長度,如果以架設高架得方式鋪設輕軌,建設成本大致可以控制在100億人民幣以內,這個費用,以新洲當前的經濟體量還是相對能夠接受的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輕軌建設難度要低一些,所以建造速度也會比較快,比如陽邏線耗時約3年時間,而地鐵由于地質條件不同,一般在是5-8年左右,當然了,這個只是個人看法,即便是以輕軌方式建設,也得需要上報國家發(fā)改委批復同意以后才能建設!
其次就是有軌電車,有軌電車建設成本通常在每公里1.5億至2億元之間?,這個成本應該是要比輕軌還要低一些,因為是走地面,需要拆遷的地方也相對較少
按照武漢光谷有軌電車L1設計的最高運行時為70公里,當然由于武漢人多車多,實際上可能沒有達到這個速度,但是如果在新洲建設有軌電車,嚴格按照有軌電車運營標準,再加上新洲人流和車流相對較小
那么從邾城前往金臺也許從乘坐公交一個多小時,可以縮短至半小時以內,再乘坐陽邏線,也可以前往武漢市中心,不過換乘就有可能不太方便了!另外據說有軌電車武漢市相關部門就能審批。
對此,大家怎么看呢?可以在評論區(qū)留言討論一下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