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北京一個兩歲小孩被送進少林寺,改名叫釋小龍,成了釋永信收的第一個徒弟。當時為啥選這么小的孩子?可能跟少林寺想找個形象代言人有關吧。這小孩天生一張娃娃臉,學功夫又快,后來師傅確實沒讓他閑著。1993年才五歲就被推去拍《笑林小子》,那部戲讓他成了亞洲小朋友都認識的功夫小子。片子火了,少林寺的名字也跟著傳遍各地。
釋小龍長大后還經(jīng)常回寺里,說是找根。去年聽說他離婚了,師傅那邊派人接他去寺里住了一段時間。有消息說釋永信跟他說“遇到困難有師父在”,這話聽著挺暖的。可現(xiàn)在釋小龍已經(jīng)四十歲了,在娛樂圈打拼這么多年,回頭再接少林的事?估計很多人覺得挺難的。
少林寺這些年一直在搞文化傳播,釋小龍從小被培養(yǎng)成“活廣告”。他拍的電視劇、電影里全是少林元素,觀眾看的是武俠片,其實是在給少林打廣告。但問題來了,當藝人和出家人身份沖突怎么辦?釋小龍后來沒剃度,還是個世俗人,這也說明他早就不打算留在寺里了。
最近網(wǎng)上議論最多的就是那句“董事長之位非他莫屬”。少林寺現(xiàn)在雖然是宗教場所,但管理運營復雜得很。釋永信當了三十多年方丈,手里資源多得很。但繼承這事兒不像公司,光憑“首徒”身份不一定行得通。而且釋小龍這些年在娛樂圈,跟少林寺的關系其實有點遠,真要接手管理,其他人會不會同意?
有些細節(jié)有意思,比如釋小龍小時候的收徒儀式很正式。少林寺收徒弟不光是個宗教行為,更像是在培養(yǎng)文化符號。那時候中國剛開放不久,少林寺想擴大影響力,找個會武打又能演戲的小孩正合適。后來釋小龍紅了,少林寺的游客量也漲了不少,這算雙贏。
這些年釋小龍的電影口碑參差不齊,但他一直掛著少林的名號接活。有時候片場受傷也是常事,畢竟演武打戲風險高。這些經(jīng)歷可能讓他對少林的情感變得復雜,既感激又有壓力?,F(xiàn)在他偶爾還會在社交平臺發(fā)些少林寺舊照,看得出來心里還有牽掛。
最近幾年少林寺也在搞年輕化,開發(fā)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開分寺。釋小龍如果回來,可能得適應這些新變化。但他在娛樂圈積累的人脈和少林的傳統(tǒng)管理方式可能有沖突。而且現(xiàn)在網(wǎng)絡輿論復雜,他過去的緋聞、官司都會被翻出來,這對寺廟形象也不好。
我身邊的朋友有人覺得釋小龍早就不在乎那個位置了,畢竟現(xiàn)在的生活還算安穩(wěn)。也有人說這是少林寺內部的事,外人不該議論。總之這事好像離我們挺遠的,但看著又覺得挺有意思。少林寺需要新的宣傳窗口,釋小龍需要一個精神歸屬,但具體能不能走到一起,可能得看他們自己的選擇了。
現(xiàn)在他到底會不會回少林接這個位子?沒人知道答案,可能他自己也沒想清楚。反正吃瓜群眾就當看戲唄,反正又不耽誤我們過日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