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廣州是廣東省的省會,還是“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之一,既以超高的GDP展現(xiàn)著現(xiàn)代經(jīng)濟的活力,又以兩千多年的建城史沉淀著厚重的人文底蘊。漫步廣州街頭,騎樓老街的斑駁墻面與CBD的玻璃幕墻相映成趣,早茶桌上的裊裊茶煙與寫字樓里的鍵盤聲交織成歌,而在這片繁華與古樸交織的土地上,還藏著一座被譽為“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千年古剎——光孝寺。
光孝寺坐落在廣州市越秀區(qū)光孝路,身處廣州傳統(tǒng)市中心的喧囂之中,卻獨得一份鬧中取靜的從容。這里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初為虞翻的講學之地,后演變?yōu)樗聫R,歷經(jīng)千年風雨,見證了廣州從南越古國到國際都市的變遷。難怪老廣州人常說:“讀懂了光孝寺,才算找到了羊城的根?!?/p>
前段時間我與朋友探訪光孝寺,剛踏入山門便覺眼前一亮:不同于許多寺廟里香煙繚繞的景象,這里的佛殿前沒有香爐鼎,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素雅的供桌,桌上整齊擺放著游客帶來的鮮花——清雅的百合、高潔的蓮花、芬芳的康乃馨,各色花卉在陽光下舒展著花瓣,空氣中彌漫著自然的清香,連帶著整座寺廟都顯得格外明凈通透。
只見前來禮佛的人們手捧鮮花,在佛殿前靜靜佇立,鞠躬致意后,便將花束輕輕放在供桌上。沒有繚繞的煙霧,沒有嗆人的氣息,只有花瓣輕顫的細微聲響與信徒們低低的祈福聲。一位本地長者告訴我,光孝寺推行“鮮花獻佛”已有多年,初衷便是倡導環(huán)保與清凈——香燭燃燒不僅污染空氣,還存在火災隱患,而鮮花既契合“佛前供花”的傳統(tǒng)儀軌,又能讓寺廟始終保持潔凈,更與廣州“花城”的美譽相映成趣。
漫步寺中,這種“以花代香”的巧思隨處可見:大雄寶殿前的石臺上,鮮花與青石板的紋理相映成趣;六祖殿前的古榕樹下,散落著幾瓣被風吹落的花瓣;連走廊邊的石凳旁,都擺放著插滿鮮花的陶瓶。據(jù)說每逢春節(jié)、觀音誕等節(jié)日,寺里還會舉辦鮮花供佛法會,信眾們帶著親手栽種的花卉前來,整個光孝寺便成了一座露天花園,花香與禪意交融,別有一番清凈意境。
這讓我想起廣州“花城”的名號確實名不虛傳——從春節(jié)的年花市到清明的素馨花,從初夏的鳳凰花到深秋的異木棉,廣州這座城市對花的熱愛早已融入血脈。而光孝寺的“鮮花獻佛”,恰是這種城市氣質(zhì)與佛教文化的巧妙結(jié)合:既保留了禮佛的虔誠,又傳遞出對自然的敬畏,更暗合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向善之心。
如今,越來越多游客為了光孝寺這“清凈”而來。有人在古菩提樹下靜坐片刻,感受千年古剎的時光沉淀;有人在碑刻前駐足細讀,探尋六祖慧能在此剃度的典故;更多人則像當?shù)厝艘粯樱I一束鮮花,在佛前許下心愿,然后帶著滿身花香離去。有游客感慨:“在這里,禮佛不再是形式上的焚香叩拜,更像是一場與內(nèi)心的對話,干凈又純粹?!?/p>
或許,廣州光孝寺的特別之處正在于此:它沒有用厚重的歷史壁壘將人拒之門外,而是以一種溫和的方式,讓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信仰與生活自然交融。就像那些盛開在佛前的鮮花,既有對古禮的傳承,又有對當下的關(guān)照,讓每一個走進來的人,都能在花香與禪意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寧靜。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留言評論哦!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tài)度的旅行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