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向警予同志,她對中國革命有非常重大的貢獻,更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至今,唯一一位女性創(chuàng)始人,地位之高,就連偉人毛主席都會親切的稱呼她為“老祖母”,這個稱呼中包含尊敬和真摯的革命情感。
她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時間內(nèi),被敵人逮捕后經(jīng)過嚴刑拷打,她堅守黨內(nèi)秘密不曾妥協(xié),離世之前她往自己的嘴里灌滿沙石寓意著什么,向為世人傳達什么信息?
一、思想啟蒙踏足革命
向家在當時非常有名,家境非常殷實,正是因為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不用為生活努力奔波,不用工作干活,才讓向警予從小開始接受教育,這樣的家庭背景在當時的中國社會上非常少見。
當時普通人不會讓女孩子去接受教育,那個尚未普及女性教育重要性的時代,向警予能夠接受最好的教育是非常幸運的事情,她的父母非常愛這個寶貝女兒,他們接受過高等教育。
明白知識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他們拋棄封建糟粕對他們的影響,不顧世俗偏見,讓女兒同男孩子接受一樣的教育,是他們非常有遠見的想法,向警予的童年在父母的細心呵護下,過得非常幸福。
她時常被家中的外國書吸引,有的講政治、有的敘述歷史還有講外國哲學的書籍,她流連于書海世界無法自拔,借助書本里的知識開闊自己的眼界,她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
跟身邊同齡女孩相比,她的目光非常堅定,好像早就找到未來前進的方向和目標,同時也會從書籍中學到的知識反思當時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
她親眼目睹了當時很多的女性在家庭中如何委曲求全,生活中的卑躬屈膝遭受壓迫和毆打,甚至被當成隨意買賣的商品,亦或者是某些人的附屬品,沒有自身的權益,任人擺布。
這樣的所見所聞激起她心底想改變的現(xiàn)狀的渴望。
她想為其他女性發(fā)聲,維護她們權益,幫助她們擺脫禁錮在身上的封建枷鎖,讓她們跟自己一樣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通過思想覺醒,她找到自身價值,并向著這條路努力前行。
十六歲那一年是她人生重要轉折點之一,這一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有新思想當指路標,讓她的生命中注入了新的活力,當革命浪潮席卷全國之際,她也投身其中,向警予通過思考認識到,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底層女性的命運。
于是她找父親借錢,創(chuàng)辦了一所女子學校,為的就是讓更多沒機會讀書的女性能夠有機會接觸到書本知識,有能夠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女校的課程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同時還要讓學生們認識到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她時常教導女學生們說:“你們不要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要有自己的思考,只有這樣才能走出屬于自己的道路,不要聽信家里的安排,那樣會把你們推向深淵”,這是她身為老師教導學生的思想理念。
她鼓勵學生思想創(chuàng)新,走上新的道路,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標而努力,女校剛開始講課,就吸引大批女青年前去上課學習,課堂上她傳播新思想文化,她們很多人的思想在課上發(fā)生蛻變。
她們慢慢的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同時建立起獨立意識,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形成自己的思想,她選擇開辦更多的課外課,讓她們了解更多,學生們在課上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獨到的見解。
學校的氛圍在向警予的帶動下開始變得更加活潑,最終她們開始踏足思想獨立的道路,她為學生們的蛻變感到自豪。
五四運動爆發(fā)喚醒了無數(shù)有志青年,他們開始解放自己的思想,在這一盛大行動中,向警予主動投身進去,成為其中的重要的一份子,她仿佛從這次運動中看到中國的未來。
她時常會在街頭演講:“我們不能在低頭臣服,必須直起腰拿起武器捍衛(wèi)屬于我們自己的尊嚴和權力!”她的話聲如洪鐘,敲醒很多處于迷茫中的同胞們。
她在街頭號召大家投身革命運動之時發(fā)表講話,吸引了另外一位有志之士,他就是蔡和森同志,兩人有相同的志向,兩個有理想和激情的年輕男女碰撞在一起,定會擦出愛情的火花。
向警予在街頭認識了充滿智慧和愛國之心的蔡和森,她被對方深深吸引,從而無法自拔,兩人因為革命結識成為同伴,常常聚首討論當前國家發(fā)生的大事,想解決辦法。
她們覺得要想找到解決辦法,必須參考學習外國的思維模式,二人將目光投向正在進行變革的法國,最終他們決定去往法國勤工儉學,尋找救國之路,在輪船上二人暢想未來,卻不知前路崎嶇坎坷。
二、籌建中國共產(chǎn)黨
兩人不遠萬里來到法國,沒有錢為了學習只好一邊打工一邊學習,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十多個小時,工作繁重薪資微薄,即便如此,向警予依舊樂此不疲,白天努力工作掙錢溫飽,晚上繼續(xù)鉆研學習。
她大量閱讀那些對革命事業(yè)有幫助的相關書籍,截取一些革命有用的知識,試圖結合起來,讓革命工作開展起來更順利,在異國他鄉(xiāng)兩個有志青年互相依靠,互生情愫,他們在昏暗狹窄的小房間內(nèi)讀著《共產(chǎn)黨宣言》。
為中國的未來努力奮斗,學習期間他們結識志向相同的周恩來和李立三同志,他們交換自己的心德,最終一致覺得馬克思主義最符合中國的現(xiàn)狀,籌建共產(chǎn)黨過程中發(fā)生些許波折,困難沒有讓他們停下腳步。
隨后兩人因為身份原因被趕回國,兩人并沒有停下革命工作,作為黨內(nèi)創(chuàng)始人,她們在國內(nèi)開始創(chuàng)建共產(chǎn)黨,她的地位之高無人能比擬,回到中國之后她開始帶頭從事女性運動,她是這一運動的創(chuàng)始人。
是她憑一己之力掀起婦女運動,并帶動群眾跟命運和時代的不公做抗爭,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重獲新生的婦女最有力量,才能通過革命斗爭獲得屬于自己的社會地位”。
三、口中灌滿砂石的寓意
向警予跟丈夫結婚后沒多久就懷孕了,即便如此沒有阻止她繼續(xù)革命工作的熱情,懷胎十月她生下一個小女兒,可當時兩人生活,四處開展革命工作,沒有正經(jīng)工作,生活非常拮據(jù)。
女兒降生之后更是大大拉低他們的生活水平,但他們甘之如飴,繼續(xù)將全部精力都投身到革命工作中去,之后夫妻倆為了更好地從事革命工作,忍痛將女兒交給家人帶。
之后的大兒子出生之后,身為母親的向警予就喂養(yǎng)了一個多月,就狠心跟兒子分別,把他送給家里的大姑家?guī)兔ξ桂B(yǎng),她一邊從事革命工作,一邊惦記遠在湖南家里的一雙兒女。
一家人相處的時間非常短暫,1927年3月她因工作回到老家看望孩子,在此期間他們拍下一家人唯一一張全家福,成了后代們最珍貴的回憶,而這次短暫相聚之后就是噩夢來臨。
當月月底她回到武漢租界繼續(xù)從事革命工作,此時革命斗爭形勢非常嚴峻,向警予的名聲實在是太響亮了,黨組織命令她離開武漢這座危險的城市,可她卻以工作為由拒絕了。
此時的武漢剛經(jīng)歷過一陣大動亂,軍閥肆意屠殺革命志士,很多同志都失聯(lián)了,而她不想好不容易開展的工作就此失敗,堅持留下成為工人兄弟們的主心骨。
殘酷的革命斗爭,來回的奔波,四處躲躲藏藏的生活,讓剛三十歲的向警予顯得十分蒼老,但她依舊努力為革命事業(yè)奮斗,可總是有人無法堅守底線,最終她被知曉身份的叛徒當成投名狀告訴了敵人。
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她不曾皺下眉頭,她知道自己很有可能會犧牲,再也無法見到丈夫和孩子,她依舊堅持自己的革命底線,并留下一段話發(fā)人深省:
之后她被押往刑場,路上她依舊高唱《國際歌》,試圖喚醒圍觀百姓的愛國之心,敵人聽見這首歌時慌了,連忙撿起砂石使勁塞進她的嘴里,讓她無法說話,這也是敵人對她亂說話的懲罰。
結語
可即便如此也澆滅不了她心底為了革命熊熊燃燒的斗志,她就是一盞指路明燈,為舊時代的女性照亮前往新時代的康莊大道。
她在監(jiān)獄是個想念孩子的母親,她知道自己有可能回不去了,所以望著窗外的天空,為兒女唱了幾首兒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