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當有凌云志,青春奮進正當時。8月19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lián)、中國關工委在浙江寧波聯(lián)合舉辦2025年全國“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發(fā)布儀式。現(xiàn)場通過生動鮮活的事跡短片、真誠動人的故事講述、形式多樣的舞臺呈現(xiàn),重點推介了9名(組)好少年的事跡,并對其他41名(組)好少年的事跡進行集中發(fā)布。
本次活動以“追光吧·少年”為主題。據(jù)悉,自2018年起,“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已連續(xù)發(fā)布9批。2025年經個人自薦、同學互薦、社會廣泛推薦,共評選出50名(組)優(yōu)秀少年。這些好少年用行動證明:他們年齡雖小,但志向遠大,始終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同頻共振。
2025年,首都兩名學子獲評全國“新時代好少年”,她們是北京市前門外國語學校初中部學生王雨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初中部學生楊自若。其中,楊自若化身中軸線“小小講解員”、設計文創(chuàng)桌游的事跡,入選了重點推介的9名(組)好少年事跡。
助力中軸線申遺成功的少年團長
楊自若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
節(jié)假日,楊自若的身影時常出現(xiàn)在北京的一些場館里,她在北京中軸線、宋慶齡故居、中國科技館等地志愿講解,累計時長達464小時。在志愿講解傳統(tǒng)文化、紅色故事和大國科技的過程中,她積累了豐富經驗。
2021年,楊自若參加了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主辦的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傳承與創(chuàng)新大賽,入選了官方“北京中軸線申遺助力團”,成為全社會全年齡公開選拔的30名助力團成員中的一名,這使她心中更增添了一份社會責任感和保護北京中軸線的使命感。
為了讓更多同齡人了解北京中軸線,楊自若自發(fā)成立了公益志愿團組“縱橫少年團”。幾年來,小團長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帶動“縱橫少年團志愿服務隊”近百名青少年走上中軸線,赴景山、先農壇、永定門、萬寧橋等地開展志愿講解活動。利用節(jié)假日,她精心組織了40多場中軸線講解活動,受益青少年達1800余人次。
楊自若成了中軸線申遺的“少年代言人”。2023年聯(lián)合國專家來華考察,她作為唯一學生代表, 用親身經歷向世界講述少年志愿者與北京中軸線的故事,現(xiàn)場助力北京中軸線申遺。2024年3月,她帶領縱橫少年團致信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表達擔任中軸線志愿者的收獲和對申遺的期待,獲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區(qū)主任夏澤翰贊許: “你們連接了北京和巴黎!”
今年 4月,楊自若參加了騰訊新聞“我有一個想法”生態(tài)計劃,她和小伙伴們組成桌游創(chuàng)想營,共創(chuàng)了一款以北京中軸線為主題的卡牌桌游。 “身為北京中軸線申遺助力團成員,我曾經參加過講中軸、畫中軸等很多志愿活動,這次我們把北京中軸線‘裝進’了桌游盒子里,解鎖了更多關于北京中軸線的文化密碼 ,融入了文物修繕和文物保護的理念?!睏钭匀粽f,她要用充滿趣味、挑戰(zhàn)和收獲的游戲傳承北京中軸線的歷史文化。
紅樓里的“活歷史書”
王雨晨
(北京市前門外國語學校)
王雨晨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北大紅樓)第一位全程講解的紅領巾志愿講解員,她深入研究紅樓歷史,力求講解準確無誤,講解條理清晰、聲情并茂。1300多小時的志愿時長里,蘊藏著這位少年對于革命歷史的熱情和執(zhí)著。
為了講好紅樓歷史,王雨晨啃下3萬字講解詞,主動研習中國共產黨黨史,對北大紅樓六處舊址復原及主題展覽內容如數(shù)家珍。她始終保持著對志愿服務的熱情和執(zhí)著,每逢節(jié)假日都堅守在紅樓的講解崗位上。她的講解不僅讓游客們了解了紅樓的歷史和文化,也激發(fā)了他們對革命歷史的興趣。
王雨晨反復練習講解詞,不斷調整語速、語調,力求讓每一位游客都能聽清楚、聽明白。她的講解深受游客們的喜愛,無論是白發(fā)蒼蒼的老人,還是稚氣未脫的孩子,都能被她的講解所吸引。游客們評價她 “講解條理清晰、聲情并茂,讓歷史人物躍然眼前” ,更有白發(fā)老者特意重復參觀,贊其“講得比自行閱讀更鮮活立體”。
王雨晨因在志愿服務中表現(xiàn)優(yōu)異,得到了北大紅樓相關負責人的高度評價。她在北大紅樓接受北京日報社專訪,相關事跡在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學習強國、北大紅樓公眾號、新浪等媒體平臺報道,視頻閱讀量超過4000萬,登上視頻熱搜榜。
班長、科代表、講解員……身兼數(shù)職的她,把對歷史的熱愛揉進了日常。“紅樓的磚會老,但里面的故事,得有人一直講下去?!蓖跤瓿空f。
楊自若和王雨晨用青春證明
熱愛不分年齡
責任無關大小
當她們拿起講解器
講的是文化,是歷史
更是一個少年對時代最清澈的回應——
這,就是新時代好少年的模樣:
眼里有光,心中有火
腳下有路,肩上有擔當
轉載請注明來源“現(xiàn)代教育報(ID: modedunews)”
如您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發(fā)郵件至xdjyb18@126.com,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溝通。
來源:央視少兒
文明北京
編輯:張娜
校對:楊旭
審核:張秋穎
終審:冉陽 郝彬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