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孫維芝,女,1930年出生于河北,1945年2月投身地下抗日活動,積極帶領當?shù)貗D女參與抗日、支持抗日,當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51年追隨丈夫南下至我市通城縣參與建設,1987年以抗日離休干部身份離休,離休前擔任通城縣商業(yè)機關工會主席,是目前生活在咸寧為數(shù)不多的抗日戰(zhàn)士之一。
地下黨員引路,進步思想悄然生長
“石榴花開朵朵紅啊,二十青年去當兵,我去當兵打日本……”7月初,在通城縣解放東路的住所里,95歲高齡的孫維芝唱起80年前帶著家鄉(xiāng)婦女們一起學唱的歌曲,仍是記憶清晰、鏗鏘有力。
歌聲穿過歲月,時間仿佛倒回1945年的冀中平原—— 彼時剛剛15歲的她,從河北廊坊大城縣一個叫孫李北的村嫁至西萬燈村,正站在打麥場上領著婦女們扭秧歌,紅綢翻飛間,全是“打跑鬼子享太平”的熱望。
西萬燈村離大城縣城僅5里路,處于平津與冀中根據(jù)地的緩沖帶,是日軍掃蕩的重點區(qū)域。嫁來沒幾天,孫維芝就注意到斜對門那位高個子女同志:“模樣俊俏,待人很親和,說起話來笑瞇瞇的?!焙髞硭胖溃@是以“識字班老師”為掩護的地下黨員,是黨組織派來的 “火種”。
那時的冀中,敵后抗日根據(jù)地正掀起“婦女解放”與“抗戰(zhàn)支前”雙浪潮。孫維芝是第一個接觸女地下黨的,沒事就往她住的地方跑?!爸袊伯a(chǎn)黨”“抗日救國” 這些字,還有那些抗日歌曲,孫維芝一學就會,轉(zhuǎn)頭就挨家挨戶敲窗:“嫂子們,去學認字吧,婦女要翻身,就得多認點字”“嫂子們,來學唱歌吧……”
很快,全村婦女聚到一起,學認字、學唱歌。白天,她們在打麥場上扭秧歌;晚上,她們從村西頭唱到村東頭,她們被歌聲里“送郎參軍”“保家衛(wèi)國”的炙熱勁兒感動著,又用歌聲動員村里的男子漢們?nèi)ギ敯寺反蛉毡颈?/p>
這個15歲的新媳婦憑借強大的感召力嶄露頭角,被任命為村婦救會主任。在她的帶動下,婦女們干完活就聚在一起,說家常、聊新鮮事,日子添了歡笑。孫維芝也借機講道理:“‘七七事變’后八路軍來了,中國婦女迎來翻身的機會,咱們得多認點字”……進步思想在姐妹們心中悄然生長。
目睹日軍暴行,一心向往共產(chǎn)黨
“你再莫出去搞活動了,小心腦袋被日本人砍了!” 正當孫維芝帶著全村婦女熱火朝天鬧革命時,她的婆婆意識到這已不是單純的認認字、唱唱歌、跳跳舞那么簡單了,多次提醒她,縣城里駐扎著日本兵,村里隔幾里路就設有崗樓,還有可惡的親日派,一舉一動都在日本人的監(jiān)視下,太危險了!
但那時,孫維芝所有的仇恨已經(jīng)被激發(fā),她堅定地告訴婆婆:“砍不了我的,就算砍了我,還是有人會接著干!”
“快跑啊,日本鬼子進村來了……”在孫維芝的記憶里,8歲以后的日子,每天都籠罩著恐怖。日本兵隨時可能提著槍進村掃蕩,燒殺搶虐無惡不作,最害怕的是有女兒的家庭,村里的女孩都早早嫁人。那些躲藏的日子太痛苦,她恨得咬牙:“長大后一定打日本鬼子!”
向往“共產(chǎn)黨”,要從親眼見到一次傷兵員轉(zhuǎn)運說起,聽說是要送往石家莊的后方醫(yī)院。讓人驚訝的是,抬擔架的兵們就守在街頭,不到誰家里去亂拿東西,也不糟蹋人。這和當時的日本鬼子、黃狗子(當?shù)匕傩毡车乩飳τH日派的稱呼)進村完全不一樣!
當時,村長為年幼的孫維芝解開疑團:“這是共產(chǎn)黨領導的八路軍?!蹦菚r的她,并不知道共產(chǎn)黨究竟是個什么樣的組織,但心里卻牢牢刻下了一個念頭:“共產(chǎn)黨是好人!”從此,“共產(chǎn)黨” 三個字在她心里扎下根、發(fā)了芽。
記憶中,村里有個教書先生,日本人進村以后他就停課了。但有兩三個小孩喜歡往他家里跑,孫維芝就是其中一個。教書先生偷偷編課本教他們,“日本鬼子像個狼,我們要打狼呀要打東洋”“日本鬼子就像狼,越怕他越狂”的句子,她至今還記得。日本人一進村,先生就用布包著課本埋到地下…… 后來才懂,那課本里藏的是抗日的“火苗”。
夫妻同期加入共產(chǎn)黨,守護著同一個信仰
與女地下黨員日漸相熟后,孫維芝成了她最信任的人,兩人共守著不能外傳的秘密。那些可公開的革命知識與歌曲,總由孫維芝先學會,再往全村去擴散。
1945年8月上旬的一個晚上,孫維芝迎來刻骨銘心的時刻——區(qū)長主動找上門來:“組織信得過你,想不想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那一刻,孫維芝喜極而泣,兒時的夢想實現(xiàn)了!
西萬燈村并不大,當時共產(chǎn)黨在這里只設了個聯(lián)系點,聽說全村黨員不到10人,但具體是哪些人,孫維芝并不清楚,也不能隨便打聽。她只和區(qū)長保持單線聯(lián)系。
成為黨員的孫維芝,多了項危險任務:混進縣城刺探敵情。彼時城門有兵把守,盤查極嚴。她常穿得破破爛爛,把頭發(fā)弄得亂糟糟,要么挎著菜籃假裝賣雞蛋,要么蹲在街角扮乞丐,眼睛卻像雷達似的掃著日軍動向:“今天出城多少人?帶了幾挺機槍?往哪個方向去了?”
一次,為了盡快完成一項任務,她急急忙忙往城里趕,差一點暴露身份。她被城門口的哨兵攔住搜身,情急之下只好大聲呼救“耍流氓”……幸好當天值班的哨兵是黃狗子,看圍攏過來的百姓越來越多,打幾個耳光就放行了,她才在有驚無險中完成任務。
掩護同志接頭的任務更是提心吊膽。有回一個女同志剛送來情報,兒童團就敲起銅鑼:“鬼子進村了!” 孫維芝爬上村口的大樹,望見黑壓壓的隊伍正往村口涌。她拽起女同志就跑,一口氣跑出四五里地才敢回頭。那時,她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哪怕犧牲,都要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p>
最讓孫維芝欣慰的是,雖然自己經(jīng)常出入神秘,但家里的公婆從不多問。比自己大4歲的丈夫何錫文每天也是忙得風風火火,倆人見不了幾面。后來,她才知道身為武委會主任的丈夫,竟與自己是同月入的黨。
地下工作的紀律比鐵還硬:單線聯(lián)系、互不打聽。孫維芝只跟區(qū)長對接,其余的都不打聽。多年后回首,她和丈夫的互不干涉里藏著最深的信任——在那個“多說一句話可能掉腦袋“的年代,他們用沉默守護著同一個信仰。
心里只有共產(chǎn)黨,一心一意跟黨走
孫維芝共產(chǎn)黨員的身份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暴露的。當時,國民黨隊伍圍住村子直奔她家 —— 丈夫在區(qū)里,二弟參軍,四弟是兒童團長,她是婦救會主任,個個都是 “目標”。她拼命跑,子彈擦耳而過,彈頭落在腳邊。敵人抓了沒入任何組織的公公,嚴刑逼供也沒問出孩子下落,只好暴打一頓撤了。
日軍投降以后,上級幾次想調(diào)孫維芝去區(qū)里,可村里離不了她這個婦女主心骨。1947 年底大女兒出生,轉(zhuǎn)年5月丈夫接到南下通知,去向、出發(fā)地都不明。她當即請愿隨行,組織說:“行,但不能拖后腿!” 她便安心回家等消息。
1951年,孫維芝如愿追隨丈夫的腳步,來到湖北通城縣。初到之時,語言不通,工作難度可想而知。但她毫不退縮,主動參加村里的文化補習班,跟村民們打成一片,用心完成組織安排的每一項任務。
通城地處湘鄂贛邊區(qū),解放初期條件艱苦。孫維芝和丈夫何錫文全聽組織的,哪里需要到哪里。一年又一年,他們把異鄉(xiāng)當故鄉(xiāng),用腳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澆灌希望,皺紋悄悄爬上臉龐……
“我相信共產(chǎn)黨,心里只有共產(chǎn)黨,共產(chǎn)黨給了我無盡的關懷與支持,現(xiàn)在退休金夠用,看病不花錢,逢年過節(jié)領導就來慰問,老干部局還有專人跟蹤服務……”孫維芝說,此生無怨無悔。
如今,孫維芝已是四代同堂,丈夫于2009年去世,他倆養(yǎng)育的7個子女中有4名軍人,一大家子里有10名黨員。采訪當天,10歲的曾孫何奕可同記者一起聽孫維芝講述那烽火連天的日子后,臉上掛滿淚珠:“阿太,您跟課本里的抗日英雄一樣勇敢!……”
文/圖 咸寧日報記者 王莉敏 陳紅菊 通訊員 駱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