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路是上海最具文藝氣息的街道之一,常能看到年輕人三三兩兩地坐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門口的臺階上。但少有人知道的是,身后這座上海文化地標竟暗藏著一段波瀾壯闊的抗戰(zhàn)記憶。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前身可追溯至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和上海青年話劇團,而再往前回溯一步,組建于1950年的上海人民藝術劇院是由抗敵演劇隊第二隊(后改稱“演劇九隊”)部分成員和一些老解放區(qū)文藝干部以及原在上海活動的戲劇工作者共同組成的。
在中華民族抗敵救亡的偉大斗爭中,由中國共產(chǎn)黨直接或間接影響下的抗敵演劇隊主導話劇戰(zhàn)線,是文藝領域中最活躍、最富有成果的一個組織,在動員群眾參加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1938年初,根據(jù)國共合作抗日的協(xié)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成立政治部,陳誠任部長,周恩來任副部長。政治部下設三個廳,第三廳由郭沫若任廳長,專司宣傳工作。在周恩來、郭沫若領導下的第三廳,堅持團結抗日的正確方針,成為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堅持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堅強堡壘。
抗戰(zhàn)時期街頭演劇情況。
1938年7月,由第三廳領導的“抗敵演劇隊”正式成立,成為抗日劇運的骨干力量。中國的戲劇工作者義無反顧地投身前線、醫(yī)院、城鎮(zhèn)、工礦、學校,為戰(zhàn)士、傷兵、老百姓演出。細看十個抗敵演劇隊的名單,由上海救亡演劇隊成員組成的四支隊伍憑借相對豐富和成熟的戲劇經(jīng)驗構成了抗敵演劇隊堅實的基礎?!翱箶逞輨£犑侵袊拕“l(fā)展史上一個重要的分水嶺。頻繁的演出推動中國話劇從零散、半業(yè)余的狀態(tài),快速走向專門化、職業(yè)化,為進步文藝事業(yè)集結了人才隊伍?!鄙虾騽W院戲劇文學系副主任徐煜告訴記者,“從某種程度上說,演劇隊隊員從一介文人成長為戰(zhàn)士,他們以激昂的斗志和御侮的血性,拿起戲劇的武器,投身到真正的戰(zhàn)斗中去?!?br/>
從燈光走向日光,“浪漫藝人”把戲劇送上前線
“這是在演出《保衛(wèi)盧溝橋》的后臺提出來的,在當時那種抗戰(zhàn)熱潮中,這一倡議很快得到了戲劇、電影、音樂界的響應……可以說是‘左翼十年’中在上海這個地方積蓄、成長起來的文藝界的精英?!毕难芄P下的這組隊伍正是1937年8月成立的13支上海救亡演劇隊。“上海戲劇界是彼時中國戲劇事業(yè)的代表。”徐煜告訴記者,上海當時是全國經(jīng)濟文化的高地,而旨在開展無產(chǎn)階級戲劇運動的中國左翼戲劇家聯(lián)盟(簡稱“劇聯(lián)”)也正是在滬成立?!皠÷?lián)近十年的革命戲劇運動,是演劇隊在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迅速組建起來的前提”。
1937年8月,上海救亡演劇一隊自上海出發(fā)前合影。
各救亡演劇隊在短短幾天之內(nèi)完成了準備工作,其中骨干力量大多是左翼文藝運動中培養(yǎng)出來的進步戲劇、音樂、美術工作者,以及一些愛好文藝的愛國青年學生。從燈光走向日光,由舞臺跑到田野,曾在上海過著“浪漫生活”的藝人在“把戲劇送上前線”“戲劇上街、戲劇下鄉(xiāng)”等戰(zhàn)斗口號的鼓舞下,離開大城市,走向工廠、農(nóng)村、前線,進行頻繁的演出宣傳活動。他們的足跡遍布于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河北、山西、陜西、湖北等地,使話劇深入群眾之中,其影響之深廣在中國話劇史上是空前的。
救亡演劇隊實際上是艱苦的行軍。演劇隊的編劇、演員顏一煙在《在救亡演劇二隊的日子里》記錄了一段往事——空襲警報響起,顏一煙在車站邊看劇本邊守著二隊的行李。一個警察走近,催促她趕快進入防空洞。就在這時,一名隊員跑來,“快,準備個節(jié)目,馬上演出”。原來,這位隊員在巡邏時抓住三個漢奸?!榜R上來個幕表戲,及時宣傳教育!”顏一煙便和這名隊員談起劇本來,一旁的警察越聽越激動,直說:“把鬼子、漢奸都編上,叫民眾看看這些王八蛋們多可恨!”警報一解除,二隊就打著隊旗,扛著行李,在車站前的廣場上演起戲來。一會兒工夫,群眾就圍了過來?!按虻谷毡镜蹏髁x”“肅清走狗漢奸”,口號聲喊成一片,一時分不清誰是演員,誰是觀眾。
演劇隊的演出和戰(zhàn)時動員工作緊密結合,成員們在演出時一邊表演,一邊向群眾宣傳動員,一邊募集捐款??箲?zhàn)戲劇演出往往又伴隨著《義勇軍進行曲》等救亡歌曲的演唱,激起廣大群眾的愛國熱情。演員和觀眾打成一片,群情激憤,同仇敵愾,常常出現(xiàn)觀眾當場報名參軍或者踴躍捐款的情形。
各演劇隊努力使演出更貼近群眾,有的使用方言對話,有的借鑒傳統(tǒng)戲曲、曲藝的方法,盡力拉近演出與觀眾的距離,受到老百姓的歡迎。救亡演劇隊除了演戲,還開展唱歌、美術、演講、辦墻報等宣傳活動。同時,演劇隊員們也承擔照顧傷員、組織民工運送軍用物資、挖戰(zhàn)壕、查戶口、家訪等工作。這些多樣的活動,大大提高了演劇隊員聯(lián)系和組織群眾的能力,他們的思想和藝術水平都在戰(zhàn)斗生活中得到了鍛煉,在推動話劇走向群眾化、民族化的方向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孩子劇團最小演員為9歲
在眾多戲劇團體中,孩子劇團是全民動員中的代表事例。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后,上海滬東難民收容所12個孩子在中共地下黨員的領導下成立了上海孩子劇團,于9月3日取得文化界救亡協(xié)會承認,擴大至22人,團員最大的19歲,最小的9歲,他們在難民中開展演劇、歌詠、宣傳活動。孩子劇團歸屬第三廳編制以后,三廳為孩子劇團安排了指導人員,照顧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
1937年上海,孩子劇團全體團員合影。
1938年秋,孩子劇團撤離武漢,經(jīng)過長沙、桂林、貴陽等地,最后到達重慶,此后主要在四川境內(nèi)活動。在流動演出的過程中,他們曾與新安旅行團、七七少年劇團等兒童宣傳團體舉行聯(lián)合演出,上演了《把孩子們怎么辦》《幫助大哥哥打游擊》《小英雄》等劇目,一直堅持工作到1942年。
曾擔任孩子劇團團長的作家許翰如曾在文章中回憶,當時孩子劇團排演的第一個戲是《放下你的鞭子》,請到戲劇家吳雪進行指導。此后,孩子劇團還排了《仁丹胡子》《捉漢奸》兩部兒童劇?!斑@時,我們已經(jīng)是一個真正的戰(zhàn)斗集體了。不久,我們就像一支輕騎兵一樣,勇敢地投入抗日救亡運動的斗爭中去,把我們的力量獻給祖國,盡一份中國兒童在神圣抗日戰(zhàn)爭中對祖國應盡的責任。我們的心情多么激動啊,當時,我們興奮地跳起來,唱起來,抱在一起在地上打起滾來!”
震撼社會的“文鞭子”
“據(jù)說許多武裝同志竟為看戲,而要求官長把他們調(diào)赴前線去?!边@是由洪深領導的救亡演劇隊第二隊成員張季純君在洛陽寫給上海朋友的一封信中的內(nèi)容。短短一句話,便可讀出救亡演劇對于鼓動士兵、民眾,提高抗敵情緒具有的強大力量。話劇的感染力與其天然屬性密切相關,“話劇表演干凈洗練,貼近生活?!毙祆辖榻B,當時許多作品以短小精悍的形式上演,“這也與歷史背景息息相關,有些演出不僅在前線,甚至在戰(zhàn)地,隨時面臨著敵人的威脅,需要盡快轉移撤退”。
《放下你的鞭子》劇本,1938年1月戰(zhàn)爭叢刊社編印。
因此,一批靈活、即時反映抗戰(zhàn)形勢,揭露侵略者惡行的街頭劇、活報劇、獨幕劇迅速獲得了認可。其中,《放下你的鞭子》是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至1945年抗戰(zhàn)結束,在大江南北演出次數(shù)最多、影響最大的一個抗戰(zhàn)劇。僅江蘇南通一地,幾乎所有的抗日宣傳隊都演過該劇。在十余年的演出過程中,《放下你的鞭子》涌現(xiàn)出金山與王瑩、袁牧之與陳波兒、凌子風與葉子、崔嵬與張瑞芳等幾組著名的演出組合,他們的表演各具風采。
《放下你的鞭子》1931年由陳鯉庭創(chuàng)作,同年10月10日在上海南匯縣大團鎮(zhèn)首演,章泯擔任導演。作品講述了九一八事變后,香姐父女流亡關內(nèi),相依為命,以賣藝為生,但也很難得到一飽。由于饑餓,香姐在演唱中突然暈倒在地,老人迫于生活舉鞭抽打,強迫她繼續(xù)演唱。一青年工人高喊,“放下你的鞭子”,憤而奪下老人手中皮鞭,并加以責問。老人深為痛苦而內(nèi)疚,此時香姐反為老人求情,原來老人是她的親生父親。父女痛訴日本侵略者占領東北的種種暴行以及家破人亡的悲慘遭遇,激起廣大觀眾的深切同情和義憤,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該劇劇情簡單,但充滿激情,富有藝術感染力。
1937年8月至1939年4月,上海救亡演劇隊二隊歷時20個月,走遍華中、華南廣大地區(qū),《放下你的鞭子》《臺兒莊之春》等劇連演700余場。有時一天之內(nèi)可以演出六七場,僅《放下你的鞭子》前后演出就達數(shù)百場。當時,王瑩飾香姐,金山飾賣藝老人。香姐身著白底藍花的印花布衣褲子,煞像賣藝人家的少女,一出場便把流亡者的憤恨和悲哀盡情發(fā)泄。當金山飾演的父親一記無情的鞭子抽下去后,香姐流淚了,觀眾中的流亡者也流淚了,全場一片哭聲。王瑩和金山的演出獨具特色,表演深沉、細膩、惟妙惟肖,被譽為“文鞭子”。據(jù)王瑩統(tǒng)計,他們的這一演出本自1937年七七事變后,在前線及后方城市、南洋各地及美國紐約等,共演2200余場次。周恩來、董必武曾多次觀看演出。
把話劇藝術向全國推廣
抗日戰(zhàn)爭以前,中國的話劇藝術還處在年輕和稚嫩的階段,話劇的發(fā)展長期被局限在沿海少數(shù)的大城市里,不夠通俗、不夠民族化的藝術風格與廣大工農(nóng)群眾的欣賞習慣有一些隔閡??箲?zhàn)全面爆發(fā)后,演劇隊直接地和群眾接觸,開始創(chuàng)作更多反映現(xiàn)實的作品,無論是創(chuàng)作方法還是思想內(nèi)容都有所變化。因此,話劇被迅速地推廣到中小城市,甚至是偏僻的山村。高密度演出的同時,演劇隊在舞臺技術方面還有不少發(fā)明創(chuàng)造,例如馮旭創(chuàng)造了“汽燈照明法”,利用木架和繩索控制燈盒開關、明暗及變色;趙明設計了供布景與盛物兩用的“積木箱”;李超等人發(fā)明了“水平壓力燈”“舞臺鐵棍牽引法”,等等。
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大后方,隨著劇本創(chuàng)作和演出的空前繁榮,戲劇理論也呈現(xiàn)出蓬勃的氣象。特別是抗日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后,群眾已不滿足戲劇的一般宣傳效果,要求更高質(zhì)量的藝術作品。戲劇理論界發(fā)表文章、組織討論,探討如何提高創(chuàng)作的藝術質(zhì)量和演出水平,以滿足廣大群眾的需要。
1939年春,抗敵演劇三隊在延安。
一批高水準專著、譯著的出現(xiàn),反映出戲劇隊伍思想水平和理論水平的提高。為了適應戲劇隊伍急劇發(fā)展的需要,抗戰(zhàn)前期編輯出版的《演劇手冊》《戰(zhàn)時演劇講座》《演劇藝術講話》等由多人合作完成的文集,簡明切實地介紹演劇藝術各個門類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之后,《新演劇》《劇場藝術》《戲劇春秋》《戲劇月報》和《中蘇文化》等刊物翻譯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欽柯、梅耶荷德和瓦赫坦戈夫等人的論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兩部名著《我的藝術生活》《演員自我修養(yǎng)》也分別由群益、生活兩家出版社出版。斯氏演劇體系對我國話劇界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當時研究斯氏著作也蔚然成風。
在呂復和趙明共同撰寫的《演劇九隊十一年》就提到:“斯氏所倡導的‘生活的演劇’和‘演劇的真實’,對于我們的排演工作起了直接的指導作用。特別是藝術劇院和契訶夫的關系以及上演《海鷗》的情形,深深激動我們,啟發(fā)我們,使我們對于當前的藝術探討付與更高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br/>
“只為東方未易明”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的發(fā)生,讓演劇隊的處境和活動更加艱難。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對演劇團體進行整編。在改編過程中,各演劇隊仍在困境中堅持活動,并利用時機擴大影響。這期間曾舉行了兩次規(guī)模比較大的聯(lián)合會演。1940年底至1941年初,原一、二、八、九隊四個演劇隊在長沙舉行會演,會演期間,四個隊混合編組,互相觀摩和交流工作經(jīng)驗。四個隊的地下黨的領導舉行了秘密會議,分析當時的政治形勢,研究如何在政治逆境中保存力量,堅持工作。這次大規(guī)模會演活動,堅定了演劇隊員的斗爭信心,顯示了抗戰(zhàn)戲劇隊伍的力量,給大后方人民群眾以很大的鼓舞,也吸引到進步文化人士的關注。
郭沫若與陳鯉庭(右)。
對演劇隊的迫害一直持續(xù)到抗戰(zhàn)結束。面臨相持階段的殘酷現(xiàn)實,各隊采取了變被動為主動的做法,沖破反動當局的種種限制,進入城市轉變?yōu)槁殬I(yè)化演出,上演吸引觀眾的大型話劇。為了適應進入城市工作的需要,也為了提高水平、積蓄力量,這一時期演劇隊十分注意加強理論學習和專業(yè)實踐。在演出大型劇目時,建立了嚴格的排演制度和業(yè)務總結制度,提倡鉆研技巧,強調(diào)舞臺藝術的完整性,每排一劇,都反復加工提高?!堆輨【抨犑荒辍穼懙溃骸霸诿總€戲演出以后,即召開演出討論會,吸收觀眾意見,所有工作人員都互相批評提意見,在繼續(xù)演出中,不斷地改進。如有個獨幕劇《最后一顆手榴彈》,演出了100多次,就改了不知道多少次?!?br/>
“壯絕神州戲劇兵,浩歌聲里請長纓。恥隨豎子論肥瘦,爭與吾民共死生。肝腦幾人涂戰(zhàn)野,旌旗同日會名城。雞啼直似鵑啼苦,只為東方未易明?!碧餄h的詩賦言簡意賅地闡明了抗敵演劇隊的歷史使命。從成立的那一天起,演劇隊就接受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交給他們的光榮任務,為中國的抗日救亡和民族解放,發(fā)揮了不可磨滅的宣傳和鼓動作用。自始至終,紅色的、革命的、進步的基因就深種在中國話劇、上海話劇的成長史中。在艱難險阻的環(huán)境中,演劇隊用汗水乃至血淚,身體力行地在神州大地播下一批戲劇的種子,為中國話劇藝術的大普及和民眾化,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演劇隊順利結束后,成員們走向舞臺、銀幕、課堂、報社……其中的骨干如鄭君里、陳鯉庭、塞克、田方、趙丹、袁牧之、崔嵬、陳波兒、應云衛(wèi)、胡宗溫、朱銘仙、呂復等人都是新中國各大文藝團體的中堅力量,繼續(xù)為黨和人民的文藝事業(yè)發(fā)光發(fā)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