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中國外交部的一則消息讓全球輿論場瞬間沸騰——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將親自出席9月3日舉行的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
金正恩
同時,在官方公布的26國領導人名單中,金正恩的名字緊隨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之后,位列第二。這一排序不僅打破了外界對中朝關系的慣常想象,更讓各國媒體和情報機構迅速將焦點轉向東亞。
早在8月中旬,日本共同社便爆料稱,金正恩的高級助手曾于7月底秘密訪華,與中國官員進行了為期4天的會談。盡管中方未公開回應,但日媒的報道迅速引發(fā)連鎖反應。韓國YTN電視臺甚至推測,朝鮮可能借此向中國施壓,要求其在朝俄軍事合作問題上“讓步”。
然而,這些猜測在8月28日被徹底打破——中國官方不僅確認了金正恩的出席,更將其列為“貴賓級”位置。
中朝關系,依舊緊密
2025年以來,朝鮮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確實頻繁升級。從聯(lián)合軍演到武器技術共享,朝俄關系的“升溫”一度讓西方國家認為中朝友誼可能面臨考驗。但金正恩的北京之行,卻用最直接的方式回應了外界質疑:中朝關系的根基,并不會因第三方國家的介入而動搖。
九三閱兵的意義遠不止于軍事展示。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的核心活動,這場閱兵的外交信號極為明確:中國要通過歷史記憶,重塑地區(qū)安全秩序。金正恩的出席,正是這場敘事的關鍵一環(huán)。
有關20世紀30年代,朝鮮抗日武裝與東北抗日聯(lián)軍并肩作戰(zhàn)的往事,早已被寫入兩國教科書。但近年來,隨著朝鮮半島局勢的復雜化,這段歷史逐漸被淡化。金正恩的到場,不僅讓這段“共同記憶”重新進入公眾視野,更將朝鮮的“抗日身份”與中國的抗戰(zhàn)敘事深度捆綁。
針對金正恩確認出訪中國閱兵,美國白宮發(fā)言人雖然“禮貌”地表示“尊重中國外交安排”,但五角大樓內部卻迅速啟動了“危機評估”流程。一位匿名官員向CNN透露:“朝鮮領導人的舉動,可能會對我們在亞太的盟友體系造成沖擊?!?/p>
日本的態(tài)度則更為直接。共同社在報道中罕見地使用了“震撼”一詞,并將金正恩的出席與“中朝聯(lián)手對抗美日同盟”的猜測掛鉤。
日本外務省甚至緊急召開閉門會議,討論是否需要調整對華外交策略。有趣的是,日本媒體還刻意放大了“金正恩排在普京之后”的細節(jié),試圖渲染“朝鮮地位提升”的畫面感。
相比之下,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發(fā)言人佩斯科夫僅表示:“普京總統(tǒng)與金正恩的會晤將聚焦共同關心的地區(qū)議題?!薄包c到即止”的表態(tài),既未否認朝俄合作,也未明確支持中朝互動,顯然在打“太極”。
金正恩的北京之行,給中朝關系的觀察者們拋出了一個新課題:在朝俄軍事合作日益緊密的背景下,中朝傳統(tǒng)友誼是否面臨“被稀釋”的風險?
對此,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洪磊在8月28日的記者會上給出了明確答案:“中朝是山水相連的傳統(tǒng)友好鄰邦。我們熱烈歡迎金正恩總書記來華出席紀念活動?!?/p>
中朝關系的韌性遠超外界想象。即便在朝鮮與蘇聯(lián)、俄羅斯關系密切的時期,中國始終是朝鮮最重要的經濟與外交伙伴。2025年的九三閱兵,將成為中朝關系“升級版”的起點——雙方可能在能源、基建、貿易等領域展開更多實質性合作,以抵御外部壓力。
盡管金正恩的北京之行已成定局,但外界對他在閱兵當天的“待遇”充滿好奇。根據(jù)慣例,外國元首的觀禮席位通常與其國家地位、雙邊關系等因素掛鉤。金正恩位列第二,意味著他將在閱兵式上獲得僅次于普京的禮遇。
更吊足人胃口的是,朝鮮代表團是否會參與閱兵式中的“外軍方陣”?2015年九三閱兵時,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的方隊曾亮相,但朝鮮未派部隊參加。此次是否會有變化,將成為觀察中朝軍事互動的重要風向標。
金正恩出席的深遠影響
金正恩的出席,將使九三閱兵成為2025年東亞外交的“高光時刻”。但此次安排的影響力,可能遠超預期。
美國智庫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近日發(fā)布報告稱:“中朝高層的頻繁互動,正在重塑東亞地緣政治格局。”這份報告甚至建議美國應“重新評估對朝制裁政策的有效性”。
同時,九三閱兵還可能成為中俄朝三方對話的契機。盡管目前尚無官方消息顯示三國領導人將舉行會談,但閱兵后的雙邊或多邊會晤,極有可能成為三方協(xié)調立場的平臺。特別是在應對美國在亞太的“印太戰(zhàn)略”方面,中俄朝的協(xié)同效應或將更加顯著。
這場閱兵還可能對朝鮮半島局勢產生“間接推動”。韓國青瓦臺內部人士透露,政府正在考慮“借機重啟南北對話”,以對沖中朝互動帶來的壓力。朝鮮的回應,將決定半島的未來走向。
從金正恩出席北京九三閱兵,遠遠超越了單純的紀念活動范疇。既是歷史記憶的再現(xiàn),也是現(xiàn)實博弈的縮影。在這場精心設計的外交大戲中,中國通過邀請金正恩,既鞏固了傳統(tǒng)友誼,又釋放了對朝俄合作的“包容信號”;而朝鮮的“高調亮相”,則為其在地區(qū)博弈中爭取了更多主動權。
未來幾周,隨著閱兵活動的臨近,各方勢力的角力將進一步升級。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場由歷史與現(xiàn)實交織而成的“東方敘事”,將成為2025年國際政治舞臺最值得期待的篇章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