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聲明:本文基于真實職場事件改編,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李明,你這個月獎金多少?聽說你們部門發(fā)了大紅包?"王強的聲音在茶水間響起。
"這跟你有什么關(guān)系?"李明放下水杯,語氣帶著明顯的不耐煩。
"別這么小氣嘛,同事之間聊聊工資很正常啊。"
李明轉(zhuǎn)身離開,心中的疑問越來越重:為什么他總是這么熱衷于打聽別人的收入?
01
李明今年36歲,在北京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擔任技術(shù)主管。工作十多年來,他見過各種各樣的同事,但像王強這樣的,還是第一次遇到。
王強是人事部門的員工,比李明晚入職兩年。從第一天上班開始,這個人就表現(xiàn)出了對薪資待遇的異常關(guān)注。
"李哥,聽說咱們公司技術(shù)崗位薪資不錯???"這是王強對李明說的第一句話。
當時李明正在電梯里,聽到這個問題愣了一下。新人關(guān)心薪資很正常,他也沒多想,只是隨口回應(yīng):"還可以吧。"
"那大概是什么水平呢?我朋友也想來應(yīng)聘。"王強緊接著問道。
李明看了看他,沒有回答。電梯門開了,他快步走出去。
接下來的幾個月里,王強的"好奇心"愈發(fā)旺盛。他總是能在各種場合找到機會套話。
食堂排隊的時候:"李哥,聽說技術(shù)部門年終獎挺豐厚的?"
下班路上偶遇時:"李哥,你們這個級別的主管,房貸壓力大不大?"
公司聚餐的酒桌上:"來來來,李哥,敬你一杯。聽說你最近又漲工資了?"
起初,李明以為這只是新人對職場薪資結(jié)構(gòu)的正常好奇。畢竟王強年齡不大,剛從外地來北京工作,想了解市場行情也說得過去。
李明總是禮貌地轉(zhuǎn)移話題,或者給出模糊的回應(yīng)。但王強似乎對這種回避并不滿意,反而變得更加直接。
"李哥,我聽人事部的同事說,你們技術(shù)主管基本工資都在三萬以上,是真的嗎?"
"李哥,你買房的時候首付付了多少?我也想在北京買房,想?yún)⒖家幌隆?
這些問題讓李明越來越不舒服。誰會這么直白地詢問別人的收入?而且王強問這些問題時,眼中總是閃著一種奇怪的光芒,像是在計算著什么。
李明開始有意避開王強。每次看到他靠近,就找借口離開。但王強似乎總能找到機會。
有一天,李明在洗手間遇到了財務(wù)部的老張。
"李明,那個王強有沒有問過你工資的事?"老張壓低聲音問。
李明一愣:"問過,怎么了?"
"他也問過我。"老張搖搖頭,"而且問得特別詳細,連我老婆的收入都想知道。"
"他問你老婆收入?"
"對,說是想了解雙職工家庭的生活狀況。"老張苦笑,"我覺得這人有問題。"
李明心中的疑慮更深了?;氐睫k公室,他開始觀察王強的行為。
王強確實很特別。他對每個人的薪資待遇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但針對不同的人,提問的方式和角度也不同。
對技術(shù)人員,他關(guān)心的是基本工資和項目獎金。
對銷售人員,他詢問提成比例和業(yè)績要求。
對管理層,他打聽年終獎和股權(quán)激勵。
而且,他總是能想辦法獲得這些信息。有時候是直接詢問,有時候是旁敲側(cè)擊,有時候是通過第三方打聽。
李明發(fā)現(xiàn),王強在公司里建立了一個龐大的"信息網(wǎng)絡(luò)"。他和各個部門的人都保持著不錯的關(guān)系,經(jīng)常請人喝咖啡、吃飯,然后在輕松的氛圍中套取信息。
"這人到底想干什么?"李明心中的不安越來越強烈。
02
李明的不安很快得到了證實。
那是一個周三的下午,李明剛剛收到了晉升通知。公司決定提拔他為技術(shù)總監(jiān),薪資也有了大幅上漲。
消息傳出去沒到半天,王強就找到了他。
"李哥,恭喜恭喜!聽說你升職了?"王強滿臉堆笑。
"謝謝。"李明客氣地回應(yīng)。
"技術(shù)總監(jiān)啊,這可是大官了。"王強眼中閃著興奮的光芒,"薪資肯定也漲了不少吧?"
李明沒有回答,轉(zhuǎn)身要走。
"李哥,別這樣嘛。"王強攔住了他,"咱們都是同事,聊聊怎么了?"
"我的薪資是我的隱私。"李明語氣有些冷。
"隱私?"王強笑了,"李哥,你這就見外了。同事之間聊聊工資很正常啊,又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
"既然很正常,那你先說說你的工資是多少?"李明反問。
王強的笑容僵住了,支支吾吾地說:"我...我就是個小員工,沒什么好說的。"
"那我也沒什么好說的。"李明繞過他走了。
但王強并沒有放棄。接下來的幾天里,他變得更加咄咄逼人。
電梯里,王強突然問:"李哥,你現(xiàn)在年薪應(yīng)該有五十萬了吧?"
食堂里,王強大聲說:"李總監(jiān),請客?。∩毤有搅?,不表示表示?"
下班時,王強跟著李明走到停車場:"李哥,你這車多少錢買的?升職以后是不是該換個更好的?"
李明的耐心終于耗盡了。
"夠了!"他轉(zhuǎn)身面對王強,聲音提高了好幾度,"我的工資,我的車,我的任何收入,都跟你沒有任何關(guān)系!"
周圍的同事都看了過來。王強臉上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冷漠的表情。
"李明,你有必要這么激動嗎?"王強的語氣也變得尖銳,"不就是問問工資嗎?搞得像什么國家機密似的。"
"對我來說就是機密!"李明毫不示弱,"以后別再問我這些問題!"
"呵。"王強冷笑一聲,"看來升了職就是不一樣,連話都不能好好說了。"
兩人的爭吵吸引了不少圍觀者。最后還是人事部經(jīng)理出面,才讓雙方平息下來。
但李明知道,這件事遠沒有結(jié)束。
從那天起,辦公室里的氣氛變得微妙起來。一些同事開始對李明指指點點,竊竊私語。
"聽說李明升職后就變了,連工資都不肯說。"
"可能是漲得太多了,不好意思說吧。"
"技術(shù)總監(jiān)年薪肯定不少,估計比我們多好幾倍。"
李明意識到,王強在有意傳播一些對他不利的言論。這個人不僅僅是單純的好奇,而是有著更深層的目的。
他開始更加仔細地觀察王強的行為。
李明發(fā)現(xiàn),王強的"薪資調(diào)研"范圍遠比他想象的更廣。幾乎公司里的每一個人,王強都試圖了解其收入狀況。
而且,他獲取信息的手段也越來越隱蔽和高明。
有時候,他會在群聊中"無意間"透露一些薪資信息,引發(fā)大家的討論,然后趁機收集更多情報。
有時候,他會以"朋友求職咨詢"的名義,向不同部門的人打聽薪資標準。
有時候,他甚至?xí)圃煲恍┬〉老?,然后觀察大家的反應(yīng),從而推斷出真實情況。
李明越看越心驚。這個王強,絕對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么簡單。
03
李明決定深入調(diào)查王強的真實目的。
他開始留意王強的日常行為,發(fā)現(xiàn)了一些異常的細節(jié)。
王強經(jīng)常在午休時間獨自待在辦公室,對著電腦敲敲打打。當有人經(jīng)過時,他會迅速切換屏幕。
王強的手機從來不離身,而且設(shè)置了多重密碼鎖。每次使用時,他都會下意識地遮擋屏幕。
王強與一些同事的交往呈現(xiàn)出明顯的功利性。對那些愿意透露薪資信息的人,他表現(xiàn)得格外熱情;對那些保持沉默的人,他則逐漸疏遠。
最讓李明感到奇怪的是,王強似乎對公司的組織架構(gòu)和人事變動了如指掌。每當有人升職、調(diào)薪或離職,他總是第一個知道消息的人。
一個人事部的普通員工,為什么會對這些信息如此敏感?
李明決定從側(cè)面了解王強的背景。
他找到了和王強一起入職的小劉。
"王強這個人怎么樣?"李明試探性地問。
小劉想了想,說:"挺奇怪的一個人。剛來的時候,他對工作內(nèi)容不太上心,反而對公司的薪酬體系特別感興趣。"
"怎么個感興趣法?"
"他問過我很多問題,比如不同崗位的薪資范圍、績效考核標準、晉升通道等等。"小劉回憶道,"當時我以為他是想了解職業(yè)發(fā)展前景,現(xiàn)在想想,可能沒那么簡單。"
李明又找到了財務(wù)部的老張。
"你覺得王強這個人怎么樣?"
老張壓低聲音說:"我懷疑他在搞什么小動作。上次他問我工資的時候,我注意到他在手機上記什么東西。"
"記東西?"
"對,而且很詳細。我看到他輸入了數(shù)字,還有一些符號。"老張皺著眉頭,"一般人聊天不會這樣記錄的。"
李明的疑慮更深了。王強到底在記錄什么?
機會很快來了。
那是一個周五的下午,公司要開全員大會。李明提前半小時到了會議室,發(fā)現(xiàn)王強已經(jīng)在那里了。
王強正對著手機專注地操作著什么,完全沒有注意到李明的到來。
李明悄悄走近,想看看王強在做什么。
就在這時,王強的手機突然響了。他慌忙接起電話,同時迅速按下了屏幕鎖定鍵。
"喂?哦,是你...沒事,我在開會...好,晚上聯(lián)系。"
王強匆忙掛掉電話,轉(zhuǎn)身看到了李明。
"李總監(jiān),你也來得挺早啊。"王強的笑容有些僵硬。
"是啊。"李明點點頭,心中卻在思考剛才看到的畫面。
雖然只是匆匆一瞥,但李明確實看到了王強手機屏幕上的內(nèi)容:一個表格,里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什么信息。
會議開始后,李明一直心不在焉。他不斷地觀察著王強,發(fā)現(xiàn)這個人在會議期間也在偷偷操作手機。
會議結(jié)束后,李明跟在王強身后,想要找機會進一步觀察。
但王強似乎察覺到了什么,行為變得更加謹慎。
李明意識到,單靠觀察是不夠的。他需要更直接的證據(jù)。
接下來的幾周里,李明開始有計劃地收集信息。他分別找了幾個被王強"詢問"過的同事,了解具體情況。
結(jié)果讓他震驚。
王強詢問薪資信息的范圍,遠比他想象的更廣泛。從基層員工到中層管理者,從新入職的實習(xí)生到即將退休的老員工,幾乎每個人都被他"關(guān)照"過。
而且,他的提問非常有技巧,往往能在不經(jīng)意間獲得準確的數(shù)據(jù)。
更可怕的是,有幾個同事提到,王強似乎掌握了一些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的薪資細節(jié)。
"他知道我去年的年終獎數(shù)額,但我明明沒告訴過任何人。"設(shè)計部的小王困惑地說。
"他提到了我的住房公積金繳費基數(shù),這個數(shù)字連我自己都不太清楚。"市場部的老陳皺著眉頭。
李明越來越確定,王強絕對不是簡單的"好奇心",而是有著明確的目的和完整的計劃。
但這個計劃到底是什么?他為什么要收集這些信息?
李明決定,一定要找到答案。
經(jīng)過幾個月的暗中調(diào)查,李明終于找到了機會。
那天下午,王強匆忙離開座位去開會,電腦屏幕忘記鎖屏。
李明趁機查看,當他點開桌面上那個隱藏的文件夾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徹底震驚了。
里面密密麻麻記錄著公司所有人的薪資信息,更可怕的是,每個人的名字后面都標注著不同的顏色和符號。這些符號代表什么?
為什么自己的名字是紅色的?而那些離職同事的名字為什么都被畫上了黑色的叉?
當李明翻到最后一頁,看到那個讓他毛骨悚然的計劃表時,他猛地推開椅子站起身,整個人往后退了好幾步,嘴唇發(fā)白,冷汗瞬間浸透了后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