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高規(guī)格舉辦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閱兵,本該是全球攜手反思、擁抱和平的深刻時刻。
日本政府通過外交渠道呼吁歐洲及亞洲各國不要參加中國九三閱兵。日本通過駐外大使館等向各國稱,此次中國的活動過度聚焦歷史、反日色彩濃重,呼吁各國謹慎考慮。
前言
日本這次的操作,可不是頭一回了?;叵?015年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時,當時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拒絕出席,還禁止所有駐華官員參加。
但那時,他們只針對自己人?,F(xiàn)在直接把手伸向其他國家,勸人家也別來。這已經(jīng)踩過了外交紅線,顯得既失禮又傲慢。
他們骨子里就沒正視過那段侵略歷史。中國辦這場閱兵,核心是銘記3500萬同胞的犧牲,緬懷先烈用鮮血換來的勝利。
中方領導人早就強調(diào)過:銘記歷史,是為了引以為戒;傳承歷史,是為了開創(chuàng)未來,讓和平之火代代相傳。
可日本非要把這解讀成“反日”,這不是賊喊捉賊。世界上那么多國家都在紀念二戰(zhàn)勝利,比如俄羅斯的紅場閱兵、歐洲的諾曼底活動,為啥就日本跳腳?因為他們從沒徹底清算自己的戰(zhàn)爭罪行,心里有鬼啊。
日本在二戰(zhàn)期間給亞洲人民帶來深重災難。 僅在中國戰(zhàn)場上,就造成超過3500萬軍民傷亡。 南京大屠殺、731部隊人體實驗、強征慰安婦等一系列暴行,至今仍讓受害者家屬痛心疾首。
日本政府非但沒有徹底反省歷史,反而試圖掩蓋和淡化這段黑暗往事。
這份奠定戰(zhàn)后秩序的綱領性文件明確規(guī)定:日本領土僅限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盟國指定小島,且須歸還一切竊占領土。
然而日本從未真正遵守。釣魚島被“偷梁換柱”:日本聲稱該島是1972年美軍“歸還”的琉球一部分。
咱們中國人看新聞,最不喜歡拐彎抹角。德國外長瓦德富爾剛上任,第一時間飛日本,兩國見面一張嘴就圍著中國轉(zhuǎn),還偏偏挑在9·3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閱兵前。
德日這次聯(lián)手,就一句話:要卡中國三道線——臺海-東海-南海的活動空間不能擴、在俄烏上不能有自己主見、關鍵材料和供應鏈安全邊界不能由我們自己說了算。
外交部毛寧的回應也夠?qū)嵳\:“挑動矛盾、渲染緊張”八個字,直戳要害。這話的分量,懂的人都明白。
表面上看是德國幫日本打聲勢,但細琢磨,是兩個歐洲與亞洲最“美國化”的盟友湊一起,想用宣傳上亮L牌的方式,把中國推向被圍堵、被鉗制的位置。可惜,這套操作,確實不新鮮,咱們見太多了。
德國外長這趟日本行,記者會上那幾句話就已經(jīng)把風向拉到極致——把中國和俄烏扯一起,說什么中國改變地區(qū)現(xiàn)狀,把稀土、關鍵材料的管理說成威脅供應鏈。日本馬上接話茬,“共享價值觀”“保障航線安全”,氣氛一下一致了。
所謂的“國家正?;?,對德日兩國而言,絕不僅僅是擁有軍隊和交戰(zhàn)權(quán)那么簡單。它更深層次的訴求,是恢復一種“大國身份”的心理認同,是擺脫長達八十年的道德和政治矮化,重塑國民的自豪感。這既是其國內(nèi)政治的需要,也是一種深植于民族心理的渴望。
拿別人的危機當自己的梯子
如果說修改法律是從內(nèi)部拆除障礙,那么利用外部危機,就是德日兩國為自己軍事正?;瘜ふ液戏ㄐ酝庖碌慕^佳手段。他們都深諳“制造敵人”的藝術,巧妙地將地區(qū)沖突和戰(zhàn)略競爭,包裝成本國擴軍和對外干預的“正當理由”。
德國的目光緊盯著東方。俄烏沖突成了柏林天賜的良機。
他們不斷渲染“俄羅斯威脅論”,甚至煞有介事地預測,俄羅斯可能會在五到八年內(nèi)攻擊北約,更具體的時間點則指向了今年九月,目標是立陶宛。
在這種被刻意放大的恐懼氛圍下,德國的一切軍事動作都變得“合情合理”。
于是,我們看到德國的國防預算瘋狂飆升,看到了德國一改戰(zhàn)后不向沖突地區(qū)輸送致命武器的傳統(tǒng),將大量具有殺傷力的軍火送往烏克蘭。
同時,德國也以前所未有的積極性,參與到北約在歐洲東部的軍事部署和行動中。
這股向東擴張的勢頭,甚至沒有止步于歐洲大陸。德國正積極尋求在亞洲事務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顯然是想與日本遙相呼受,形成某種戰(zhàn)略聯(lián)動。
日本的劇本則幾乎是德國的翻版,只是“假想敵”換了位置。日本右翼勢力幾十年如一日地鼓吹“中國威脅論”,將其作為推動修改和平憲法、實現(xiàn)軍隊正?;暮诵膭恿?。
從釣魚島到臺灣問題,再到南海爭端,任何一個熱點議題,都能被他們當成挑動地區(qū)緊張局勢、為自身擴軍尋找借口的策略工具。
但日本的策略又顯得更加“精明”和投機。他們采取的是一種“言辭激烈,行動謹慎”的模式,即在口頭上不斷挑戰(zhàn)和施壓,但在實際行動上則極力避免引發(fā)直接沖突,以防事態(tài)失控。
為了彌補自身實力的不足,日本極力拉攏美國及其盟友,試圖在亞洲復制一個“北約”式的集體安全框架,通過集體的聲勢來放大自己的威懾力,同時將自身的風險降到最低。
這是一種典型的“借力打力”,用別人的力量來為自己的野心保駕護航。
結(jié)語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需要經(jīng)濟發(fā)展和科技進步,更需要歷史正義的伸張和民族尊嚴的回歸。
在這個過程中,中日關系必將經(jīng)歷鳳凰涅槃般的重構(gòu),而最終結(jié)果必將是一個真正相互尊重、符合歷史正義的新型中日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