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深夜视频网站|日韩高清无码久久|中文a√在线天堂|亚洲黄网站在线看|欧美视频 第二页|日本 久草 天堂|高潮无遮挡黄视频|久久一级内射精品|国产操逼一级视频|五月天婷婷色AV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老舍:以筆為槍赴國難

0
分享至


◎方繼孝(文史學者鑒藏家)


2025年8月24日,是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逝世59周年紀念日。老舍先生出生于清光緒年間,是我國現當代小說家、戲劇家,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長篇小說《四世同堂》《駱駝祥子》,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話劇《茶館》《龍須溝》《方珍珠》《紅大院》《神拳》等,無不蘊含著動人的人文情懷,彰顯出不朽的藝術魅力,深深走進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里。

當兩年小學校長

為孩子們創(chuàng)作了兩部童話

1899年2月3日(光緒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老舍生于北京城。父親舒永壽是皇城的一名護軍,每月發(fā)三兩餉銀。老舍是這個家庭最小的孩子,上有三個姐姐和一個哥哥。1900年8月,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時,老舍的父親陣亡。從此全家只靠母親馬氏縫洗和在小學當傭工維持生活。老舍幼時是個郁郁寡歡的孩子。他自己曾寫過:“我自幼便是個窮人,在性格上又深受我母親的影響——她是個愣挨餓也不肯求人,同時對別人又是很義氣的女人。窮,使我好罵世;剛強,使我容易以個人的感情與主張去判斷別人;義氣,使我對別人有點同情心。”

老舍幼時上私塾,1907年轉入北京西直門市立小學三年級,后轉入南草場街的京師第十三高等小學。1912年考入京師第三中學,才上了不到半年,因家庭經濟困難退學。1913年夏,考入公費供給膳宿、課本的北京師范學校。在師范學校讀書期間,老舍得到校長方還先生和國文教員宗子威先生的指教,開始用文言文寫散文、寫詩。


方家胡同小學

1918年,老舍畢業(yè)后,被派任京師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學兼國民學校(現方家胡同小學)校長。該校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最初名為北平國民第十七小學,是清末京城為數不多的公立小學之一。上世紀九十年代曾在校園北側挖出“京師圖書館”的石碑匾額,證明該小學校址曾是清末重臣張之洞建立的京師圖書館舊址。

老舍擔任校長期間,推行新式教育,采用新教材、開設新課程,并且重視德育與體育,其“真善美”精神成為校訓核心。僅兩年的校長生涯,老舍先后為孩子們創(chuàng)作了中篇童話《小木頭人》、兒童話劇《寶船》等作品。

1923年夏,老舍由天津市南開中學回北京,在北京教育會當文書,同時在北京市一中兼教語文,業(yè)余時間在燕京大學旁聽英文。1924年夏,經燕京大學英籍教授艾溫士介紹,赴英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華語教員。他利用業(yè)余時間閱讀了大量英國文學作品,并開始寫小說。老舍在英國教學的五年時間,創(chuàng)作了《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三部長篇小說。同時期,他成為“文學研究會”成員。

1929年夏,老舍離英回國,途經巴黎等地,后因路費不足滯留于新加坡,在一所華僑中學教國文,課余寫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年春,老舍回到北京,后受邀到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教學之余,寫了小說《上任》《月牙兒》《老字號》《斷魂槍》等。1936年秋,老舍辭去山大的教學工作,在青島專心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在這時期,長篇小說《駱駝祥子》與《文博士》開始發(fā)表。

“文協(xié)”抗戰(zhàn)的七年

它聽見過多少次炸彈的爆炸聲音哪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fā),為抗日救國,老舍毅然舍家奔赴武漢,與郭沫若、茅盾、陽翰笙、樓適夷、郁達夫、馮乃超等作家一道在黨的領導下,為組織全國性文藝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而工作。

1938年3月27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簡稱“文協(xié)”)在漢口成立。郭沫若、茅盾、馮玉祥、丁玲、許地山、巴金、夏衍、老舍、郁達夫、田漢、朱自清等45人為理事,周恩來為名譽理事。在第一次理事會上,老舍被選為常務理事,兼總務部主任,負責主持日常工作。此職務,他連選連任直到抗戰(zhàn)勝利。對“文協(xié)”總務部主任的工作,老舍曾說:“事實上,就是對外的代表,和理事長差不多。”

老舍在整個抗戰(zhàn)期間,團結和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利用各種文藝形式激發(fā)愛國情懷,積極宣傳抗日。1938年《抗戰(zhàn)文藝》在漢口創(chuàng)刊。

自《抗戰(zhàn)文藝》創(chuàng)刊至終刊,老舍不但在組織出版上做了大量工作,還發(fā)表了多篇文章。同時,老舍積極倡導通俗文藝,而且致力于寫作通俗讀物,他以大眾最為熟悉的形式,創(chuàng)作了不少抗戰(zhàn)題材文藝作品,寫過鼓詞、舊劇、歌曲、小說。隨著戰(zhàn)事頻繁,生活愈加艱難,但老舍在文章里說,“力氣沒白費,我遇到過讀了我的鼓詞與小曲的傷兵與難民。這是些特殊的傷兵與難民。肯少吃半頓飯,而去買本刊物來念?!?/p>

老舍還在《抗戰(zhàn)文藝》專號上發(fā)表小說《敵與友》?!稊撑c友》的故事很簡單,講的是張村和李村歷來水火不容,積怨已久,但是抗戰(zhàn)爆發(fā)后,兩個村的村民化敵為友,一致抗日。老舍用這篇小說,表達了作者對團結抗日的有力召喚:只有團結一致共赴國難,才是真正的民族大義。

1939年6月至12月,老舍隨全國慰勞總會北路慰問團去西北和陜甘寧邊區(qū),由夏而冬,走了五個多月,共二萬里。路線是由渝而蓉,北出劍閣,到西安;而后入潼關到河南及湖北;再折回西安,到蘭州、榆林,青海、綏遠、寧夏等地。也是在這次的北行中,老舍在邊區(qū)第一次受到毛澤東和朱德的接見。

1940年2月,老舍將此行情景寫成了長詩《劍北篇》。這是老舍在抗戰(zhàn)期間用大鼓體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老舍生前出版過的唯一的一部長詩。同時期,他還創(chuàng)作了話劇《張自忠》,傾情表達了抗戰(zhàn)將領張自忠對國家的赤膽忠心和視死如歸的精神,以此激勵抗戰(zhàn)中的廣大軍民。

抗戰(zhàn)時期,老舍著有話劇《殘霧》《張自忠》《面子問題》《誰先到了重慶》等九部;長篇小說《火葬》,《四世同堂》的第一卷《惶惑》、第二卷《偷生》;短篇小說集《火車集》《貧血集》;鼓書詞《王小趕驢》《新拴娃娃》《張忠定計》等;京劇《忠烈圖》《王家鎮(zhèn)》等。

1945年5月4日,為慶?!拔膮f(xié)”成立七周年,《抗戰(zhàn)文藝》出版“紀念特刊”,老舍的《文協(xié)七歲》于首要位置刊出,他在文章中說,“七年雖短,可是以一個團體來說,以在抗戰(zhàn)中的種種艱難來說,這實在不算是很容易的事,在這七年中,它聽見過多少次炸彈的爆炸聲音哪!”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改稱中華全國文藝界協(xié)會。


豐富胡同19號老舍故居

在豐富胡同的小院住了16年

他曾透露還有三部小說要寫

1949年10月,在美國的老舍接到周恩來總理邀請他回國的信后,立即整理行裝由美國返回祖國,并于12月12日到達北京?;氐奖本┑牡诙欤芸偫斫右娏怂?。

1950年1月4日,為慶賀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個新年,也為了歡迎老舍由美國歸來,全國文聯(lián)在北京飯店舉行聯(lián)歡茶會。茅盾致辭后,老舍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聯(lián)歡會進行到自愿表演節(jié)目時,老舍為大家唱了剛剛創(chuàng)作的太平歌詞《過新年》,還唱了一段傳統(tǒng)京劇《審李七》。2月,老舍被增補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全國委員會委員。

4月初,老舍的夫人胡絜青攜子女們由重慶回到北京與老舍團聚。多年漂泊后,老舍以二百匹白布的價錢,在東城區(qū)迺茲府街豐富胡同10號(今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買下了一處小的套院。他對小院進行裝扮的頭一件事,就是托人到西山移植了兩棵柿子樹,種在院中,一邊一棵。在這個小院,老舍住了16個年頭,這是他一生中居住時間最長的居所。

老舍此番回到北京后,立即開始了工作和寫作。他首先參加了北京市曲藝創(chuàng)作與改革工作。之后,又成立了北京相聲改進小組,還創(chuàng)辦出版了通俗的、大眾的、綜合性的文藝月刊《說說唱唱》。老舍與廣大的曲藝工作者一道為歌頌新社會、宣傳時事政策而積極努力。回國僅兩個月,他就寫出12篇作品,包含鼓詞、相聲,散文、雜文和文藝評論。

1950年5月28日,北京市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開幕。大會主席團互推老舍為主席。周恩來總理親臨大會。

老舍成為文聯(lián)理事會主席后,不僅要處理文聯(lián)的日常工作,參加各種各樣的會議,接待外國作家代表團,還要堅持創(chuàng)作。他深入基層,體驗生活,搜集素材,8月,老舍發(fā)表了反映在兩種社會制度下藝人命運巨變的五幕話劇劇本《方珍珠》。之后,老舍又創(chuàng)作了一部取材于人民政府為龍須溝居民改變惡劣生活環(huán)境的話劇《龍須溝》,經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焦菊隱二度創(chuàng)作,完成了《龍須溝》舞臺演出腳本。人藝為此組建以于是之為主演的劇組?!洱堩殰稀飞涎莺?,轟動京城,首都各界群眾爭相觀看。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也在中南海懷仁堂觀看了演出,并接見了老舍一家人。

1953年10月,老舍隨團赴朝慰問,并留在志愿軍駐地半年,隨后寫了小說《無名高地有了名》。1963年秋至1964年春,老舍還深入北京郊區(qū)密云、香山等處農村公社體驗生活。老舍去世的前一年(1965年),在香山鄉(xiāng)間,他曾向老朋友王瑩、謝和庚夫婦透露:他還有三部小說要寫,一部是自傳體,一部是八大胡同,一部是天橋。

沒有北京城

就沒有老舍

老舍生于北京、長于北京、歿于北京,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之子。北京城里許多地方都留下過老舍的生活印跡,這里厚重的歷史文化也給予老舍深厚的藝術滋養(yǎng)。他寫了一輩子北京,沒有北京,就沒有老舍。他的文字超越了時間,成為北京城永恒的精神印記。

老舍早年入私塾,寫字素有訓練,在北京師范學校時,深受校長方還的賞識。方還“博學好古,精詩詞辭章之學”,是民國初期享有盛名的教育家和書法家。在方校長的影響下,老舍的書法起點甚高,書法意象來自魏碑及漢隸,楷隸結合,端凝清腴,自然蘊藉而又綿里裹鐵。

老舍幽默風趣,愛好頗多,諸如打拳、養(yǎng)花、書法繪畫、古器文物、收藏鑒賞等,都非常內行。老舍先生常自作嵌名聯(lián),頗有意趣。比如流傳甚廣的一聯(lián):“素園陳瘦竹;老舍謝冰心”,該聯(lián)構思精巧,又不失嵌名之妙。另有贈茅盾:“雞鳴茅屋聽風雨;戈盾文章起斗爭?!边€有贈曲波“曲高和眾;波遠澤長”等,耐人回味。

1966年8月24日,老舍不幸逝世,終年67歲。老舍去世59年了,老舍筆下的“文學的北京”,因其獨特的“京味兒”和底層關懷仍引發(fā)人們的共鳴,這文學的生命力越過時空而來,顯得尤為珍貴。

整理/北京青年報記者 李喆

資料供圖/方繼孝

編輯/李喆

排版/王靜



微信號|bqttfk

微信號|bqyipi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青睞 incentive-icons
青睞
人生傳奇故事與線下人文活動
2762文章數 2687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洞天福地 花海畢節(jié) 山水饋贈里的“詩與遠方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