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fā)現歐洲人都愛用現金,這是為什么?”
陳教授聽了,神秘地笑了笑。
“您的觀察很準確。這個問題,很多中國游客都問過我?!?/strong>
“那到底是為什么呢?”我急切地問。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整整一個月。
從法國到德國,從瑞士到奧地利,
我發(fā)現這些發(fā)達國家的人們都在用現金。
陳教授喝了口咖啡,慢慢說道:
“這背后其實有四個您想不到的原因......”
01
2024年3月15日,是我人生中特別的一天。
這天,我正式從工作了四十年的國企退休了。
64歲的我,終于卸下了財務主管的重擔。
退休儀式上,同事們送了我一個地球儀。
“老張,你不是一直想去歐洲嗎?現在可以實現夢想了!”
是啊,年輕時總說等有時間了就去看看世界。
可一等就是四十年。
回到家,老伴李芳正在廚房忙活。
“退休感覺怎么樣?”她問。
“輕松,但也有點空落落的。”
“那就去旅游吧,歐洲不是你的夢想嗎?”
我看著墻上的世界地圖,巴黎鐵塔、阿爾卑斯山、萊茵河......
這些地方,我只在書本上見過。
第二天,我就開始準備。
先是辦簽證,跑了三趟領事館。
材料準備了厚厚一疊。
銀行流水、退休證明、保險單......
老伴笑我:“出個國比你當年入職還麻煩?!?/p>
簽證下來后,我開始訂機票和酒店。
現在真方便,手機上點幾下就搞定了。
我特意下載了各種APP。
翻譯軟件、地圖導航、匯率換算......
“現在出國真是太方便了?!蔽腋贤吕贤蹯乓?。
“一部手機走天下,哪像以前還要帶一堆現金?!?/strong>
老王羨慕地說:“你這是趕上好時候了。”
臨行前一周,我去銀行換了500歐元。
柜員小姑娘說:“叔叔,現在很多地方都能刷卡,不用換太多現金?!?/p>
我笑著說:“就是,現在都是電子支付的時代了?!?/p>
我只帶了一張信用卡和這點現金。
心想著到了歐洲,刷卡應該更方便。
畢竟人家是發(fā)達國家嘛。
出發(fā)前一晚,我翻來覆去睡不著。
64歲了,第一次出國。
激動得像個孩子。
老伴說:“都這把年紀了,還這么興奮?!?/p>
“這可是我的夢想啊。”
3月28日清晨,我拖著行李箱出發(fā)了。
老伴送我到機場:“注意安全,有事就打電話?!?/p>
“放心吧,我又不是小孩子?!?/p>
可心里還是有點忐忑。
畢竟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
飛機起飛的那一刻,我望著窗外。
北京漸漸變小,消失在云層中。
十幾個小時后,我將踏上歐洲的土地。
那個在夢里出現過無數次的地方。
飛機上,我翻看著攻略。
巴黎的盧浮宮、凱旋門、埃菲爾鐵塔......
每個景點都做了標記。
旁邊的年輕人看到了,說:“叔叔,您準備得真充分?!?/p>
“第一次出國,不敢馬虎?!?/p>
“現在歐洲很方便的,到處都能刷卡?!?/p>
我點點頭,心想年輕人說得對。
發(fā)達國家的電子支付應該更普及才對。
可我萬萬沒想到,等待我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一個讓我這個老財務都感到意外的支付世界。
02
飛機降落在巴黎戴高樂機場。
走出機艙,歐洲的空氣撲面而來。
有點涼,但很清新。
過了海關,我拖著行李往出口走。
機場很大,指示牌都是法文和英文。
幸好提前下載了翻譯軟件。
出了機場,我準備打車去酒店。
排隊等了十分鐘,終于輪到我。
司機是個五十多歲的法國大叔。
他幫我把行李放進后備箱。
“香榭麗舍大街附近的美居酒店。”我用翻譯軟件說。
司機點點頭,發(fā)動了車子。
巴黎的街景從窗外掠過。
古老的建筑、梧桐樹、咖啡館......
跟電影里一模一樣。
四十分鐘后,車停在酒店門口。
計價器顯示52歐元。
我掏出手機:“可以刷卡嗎?”
司機搖搖頭,用生硬的英語說:“Cash only。”
意思是只收現金。
“現金?”我愣了一下。
他點點頭,指指計價器。
我趕緊翻錢包,還好帶了現金。
付完錢,我有點納悶。
巴黎這么大的城市,出租車竟然不能刷卡?
辦理入住很順利,前臺可以刷卡。
放下行李,我迫不及待地出門逛逛。
酒店附近有家很有特色的法式餐廳。
紅白格子的桌布,墻上掛著油畫。
老板娘是個六十多歲的法國女人。
她熱情地遞上菜單。
我點了份牛排和紅酒。
食物很美味,紅酒醇厚。
這才是法國的味道啊。
吃完結賬,我遞上信用卡。
老板娘微笑著搖搖頭。
她指指收銀臺上的一個小牌子。
“Cash Only”兩個英文單詞格外醒目。
又是只收現金?
我掏出錢包,還剩300歐元。
一頓飯就花了78歐元。
照這樣下去,現金很快就不夠了。
第二天,我去盧浮宮。
門票可以刷卡,這讓我松了口氣。
但在商店買紀念品,很多小攤只收現金。
街頭藝人表演,圍觀的人都在掏錢包。
沒人拿出手機掃碼。
我找了個ATM機取錢。
手續(xù)費5歐元,真不便宜。
取了300歐元,心想應該夠用幾天了。
下午去了埃菲爾鐵塔。
塔下有很多小販賣紀念品。
鐵塔鑰匙扣、明信片、小鐵塔模型......
“How much(多少錢)?”我問。
“Ten euros(10歐元)?!毙∝溦f。
我習慣性地掏出手機。
小販搖頭:“Cash,cash(我要現金)?!?/p>
又是現金。
我開始覺得有點不對勁了。
晚上回酒店,我給老伴打電話。
“你猜怎么著?這邊很多地方都只收現金?!?/p>
“真的嗎?法國不是很發(fā)達嗎?”
“我也納悶呢?!?/p>
第三天,我坐火車去了德國。
慕尼黑火車站人來人往。
我找了家咖啡店歇腳。
點了杯咖啡和面包。
結賬時,我學乖了,先問:“Cash(現金支付嗎)?”
服務員點了點頭。
我掏出一張20歐元的紙幣。
服務員找回零錢,都是硬幣。
錢包一下子沉重了許多。
慕尼黑正好趕上啤酒節(jié)。
廣場上搭起了巨大的帳篷。
里面人聲鼎沸,啤酒飄香。
我要了一大杯啤酒。
“12歐元。”服務生說。
我剛要掏手機,看到旁邊的牌子。
“Cash Only”——只收現金。
整個啤酒節(jié),所有攤位都是這樣。
賣香腸的、賣面包的、賣紀念品的......
清一色只收現金。
我觀察了一下周圍的德國人。
他們的錢包都鼓鼓的。
掏出來都是紙幣。
有個德國大叔,錢包里至少有幾百歐元。
這跟國內完全不一樣啊。
在北京,我已經一年多沒用過現金了。
買菜掃碼,坐地鐵刷手機,連路邊攤都有二維碼。
可在這里,現金才是王道。
從德國到瑞士,情況依然如此。
蘇黎世號稱世界金融中心。
可很多商店還是更喜歡現金。
有家精品店,我看中了塊手表。
“可以刷卡,但要加3%手續(xù)費?!钡陠T說。
“為什么?”
“銀行要收費?,F金沒有手續(xù)費?!?/p>
我算了算,3%也不少錢。
最后還是用現金買了。
一周下來,我已經取了四次錢。
每次都要付手續(xù)費。
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我去的地方不對?
也許大商場會不一樣?
03
在阿姆斯特丹,我報了個運河游船團。
船上有個華人導游,小李。
他是福建人,在荷蘭生活了五年。
“小李,我問你個事。”趁著休息,我找到他。
“怎么歐洲到處都用現金?這不科學啊?!?/p>
小李笑了:“張叔,您剛來不習慣吧?”
“可不是嘛,在國內我都不帶錢包了?!?/p>
“我剛來時也不習慣?!毙±钫f。
“有一次約會,餐廳不收卡,身上現金不夠,特別尷尬?!?/p>
“那你現在呢?”
“習慣了,錢包里總是備著幾百歐元?!?/p>
小李告訴我,不光是小店。
很多大超市的顧客也愛用現金。
“您去超市看看就知道了?!?/p>
下船后,我特意去了家大型連鎖超市。
收銀臺前排著長隊。
我仔細觀察,十個人里有七個用現金。
收銀員熟練地數錢、找零。
顧客也不急,慢慢數清楚才走。
有個老太太,買了一車東西。
掏出一疊紙幣,一張張地數。
后面的人也不催,安靜地等著。
要是在國內,早就有人不耐煩了。
我又去了銀行。
想看看當地人是怎么取錢的。
ATM機前總有人排隊。
每個人都取不少,三百、五百歐元。
有個中年男人,一次取了一千歐元。
厚厚一疊,直接塞進錢包。
我想起在國內,ATM機都快沒人用了。
銀行也在撤減網點。
大家都用手機轉賬,誰還取現金啊。
接下來幾天,我更加留心觀察。
理發(fā)店,只收現金。
我理了個發(fā),25歐元。
“為什么不能刷卡?”我問。
理發(fā)師聳聳肩:“一直都這樣?!?/p>
菜市場,清一色現金交易。
我買了些水果,10歐元。
遞過去一張50的,老板熟練找零。
旁邊的荷蘭大媽買了一大袋土豆。
掏出零錢,一個硬幣一個硬幣地數。
我甚至看到年輕人也在用現金。
二十多歲的小伙子,買杯咖啡都掏紙幣。
這太不可思議了。
在國內,年輕人恨不得萬物皆可掃碼。
坐地鐵時,我遇到個中國留學生。
“你們平時也用現金嗎?”我問。
“剛開始不習慣,現在習慣了?!彼f。
“房租、學費可以轉賬,但日常消費基本都是現金。”
“為什么呢?”
“不知道,當地人都這樣?!?/p>
我越想越納悶。
歐洲的科技不落后啊。
汽車工業(yè)、精密制造、醫(yī)藥研發(fā)......
很多領域都領先世界。
怎么在支付方式上這么“傳統(tǒng)”?
在布魯塞爾,我參觀了歐盟總部。
現代化的建筑,高科技的設施。
可樓下的咖啡廳,還是只收現金。
我問服務員:“為什么不裝個刷卡機?”
她想了想說:“客人都付現金,沒必要?!?/p>
這邏輯我理解不了。
是因為客人付現金所以不裝刷卡機?
還是因為沒有刷卡機所以只能付現金?
到了維也納,我已經完全適應了。
出門第一件事,檢查錢包里的現金夠不夠。
找零找回一堆硬幣,也不覺得麻煩了。
甚至開始享受數錢的感覺。
紙幣在手里的觸感,確實比看手機屏幕上的數字真實。
可我還是想不通背后的原因。
這天,我在維也納最有名的中央咖啡館喝咖啡。
這家咖啡館有百年歷史。
弗洛伊德、托洛茨基都是常客。
裝潢典雅,咖啡醇香。
我點了份蘋果派和咖啡。
正在品嘗時,聽到鄰桌在說中文。
一位五十多歲的華人男士,正在跟朋友聊天。
“陳教授,您在歐洲央行工作,一定很了解這邊的金融體系吧?!彼呐笥颜f。
歐洲央行?我心里一動。
這不正是我要找的人嗎?
我鼓起勇氣,走過去打招呼。
“不好意思,我無意中聽到您在歐洲央行工作?”
陳教授很和善:“是的,您是?”
“我叫張明,剛從北京來旅游。有個問題困擾我很久了。”
“請說?!?/p>
“我發(fā)現歐洲人都愛用現金,這是為什么?在中國,我們都用手機支付了?!?/p>
陳教授聽了,神秘地笑了笑。
“您的觀察很準確。這個問題,很多中國游客都問過我?!?/strong>
“那到底是為什么呢?”我急切地問。
陳教授喝了口咖啡,慢慢說道:
“您知道嗎?歐洲人堅持用現金,這背后其實有四個您想不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