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央視等多家官媒報道,在這次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其成員國一致通過了《天津宣言》,其中包括長期在國際場合展現(xiàn)“獨立立場”的印度。
與兩個月前上合防長會議時印度“獨家拒簽”聯(lián)合聲明的情形形成鮮明對比,這一次,印度沒有選擇回避,而是與中國、俄羅斯、中亞國家一道簽署,莫迪這次是想通了?還是說這份宣言讓印度不得不簽署?
據(jù)媒體報道顯示,這次天津宣言主要有兩部分引起了美日媒體的集體敏感。
第一點是關于國際經(jīng)濟秩序的,宣言明確寫道——“國際發(fā)展問題不應通過封鎖和對抗手段解決”。這句話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明眼人都讀出了其中的隱含對象:美國。自特朗普時期開啟的關稅戰(zhàn)至今仍在延續(xù),美國對中國、歐盟甚至印度都采取過高關稅或限制措施。
這使得“關稅大棒”成為一種長期的、不分對象的政策工具,它既讓美國的貿(mào)易伙伴們心生戒備,也讓不少發(fā)展中國家擔心,在未來的全球經(jīng)濟分工中,美國會繼續(xù)動用這種單邊手段來迫使他國讓步。
天津宣言以“封鎖和對抗”來概括這種做法,實際上是集體發(fā)出了一個警告:單邊制裁和關稅壁壘不會帶來真正的國際合作。
第二點是關于歷史記憶。宣言強調(diào),要“珍惜歷史記憶,銘記各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英勇壯舉和教訓”。而這句話乍看像是一種常規(guī)性的紀念,但在二戰(zhàn)勝利80周年的背景下,它的政治指向不言而喻。
西方媒體迅速解讀出其中針對日本的含義,近年來,日本國內(nèi)某些政治力量不斷試圖淡化乃至否認二戰(zhàn)時期的侵略責任,把歷史敘事重新塑造為“解放亞洲”的一部分,這樣的聲音在亞洲鄰國早已引發(fā)爭議,但在國際層面,仍然存在輿論爭奪的空間。
天津宣言把“銘記二戰(zhàn)”寫進集體文件,相當于用一種多邊共識的方式,將中俄長期堅持的歷史敘事固定在上合組織的立場之上。而印度的加入,使這一表述不再僅僅是“中俄的聲音”,而是擴展到一個覆蓋歐亞大陸的大型合作組織,這也是為什么日本媒體稱之為“沉重打擊”。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大焦點——一個關乎當下的貿(mào)易規(guī)則,一個關乎歷史的記憶,都不是孤立的,它們共同指向一個問題:全球秩序由誰來定義?是繼續(xù)被少數(shù)大國的單邊邏輯主導,還是由多邊平臺通過共識來維護?天津宣言的出現(xiàn),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種不同的答案。
印度態(tài)度的轉變,其實是外界最意外的細節(jié),因為就在不久前的防長會議上,印度還是唯一“拒簽”的國家,兩個月后,它卻選擇與中俄等國站在同一邊。
就在不久前,東京還為與印度達成在半導體、人工智能、防務合作方面的協(xié)議而自我慶祝,認為這是在美中對抗格局下的一次“戰(zhàn)略突破”,然而短短幾天后,印度便與上合組織共同通過了“銘記二戰(zhàn)歷史”的宣言。
問題的關鍵在于,日本國內(nèi)部分政治力量近年來不斷嘗試“修正”二戰(zhàn)歷史敘事,甚至在國際場合淡化自身戰(zhàn)爭責任,這種做法不僅在中韓引起不滿,也在更廣泛的國際社會中造成隔閡,如今,當印度站到“銘記歷史”的立場一邊時,日本原本寄望的“印日歷史共同點”就顯得失色。
而如果說日本的尷尬帶有歷史情緒的成分,那么美國的沉默則更多是現(xiàn)實利益的反映,天津宣言中關于“反對封鎖和對抗”的表述,幾乎直指美國。
自特朗普時期啟動的關稅政策至今并未完全消退,這種做法在美國國內(nèi)被包裝成“保護國家安全”,但在國際社會看來,則是赤裸裸的單邊主義。
上合組織的宣言相當于集體表達了不滿,白宮選擇不回應,既是避免擴大事態(tài),也是因為缺乏正面解釋的空間,對于全球南方國家而言,美國“美國優(yōu)先”的邏輯與“共同發(fā)展”的訴求形成沖突,而天津宣言恰好凸顯了這種對比。
所以當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醒悟之后,美西方國家那套單邊主義注定是不會再有任何效果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