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本文資料來源:《楞嚴經(jīng)》《華嚴經(jīng)》
圖片均源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本文純屬虛構(gòu),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大勢至菩薩,以智慧光普照一切,號"智慧第一",與觀世音菩薩同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合稱"西方三圣"。
在《楞嚴經(jīng)》中,大勢至菩薩自述修行法門:"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這位菩薩的智慧光明能照破一切愚癡暗冥,特別擅長點化眾生的情感迷障。
世間男女,為情所困者不計其數(shù)。有人一生感情坎坷,屢遭背叛;有人苦苦追尋,卻總是錯過良緣;有人深陷癡情,不能自拔。這種種情感困頓,究竟源自何處?
難道真如民間所說,前世造了孽債,今生來還?大勢至菩薩曾以大智慧為一位癡情女子點破其中玄機,這個故事至今仍在佛門中流傳,蘊含著深刻的因果真理。
那位女子的遭遇又是如何?菩薩的點化又揭示了怎樣的真相?這背后隱藏的因果法則,對今人的情感困局又有何種啟示?
唐朝貞觀年間,洛陽城中有一位名叫慧娟的女子,生得美貌如花,卻命運多舛。自幼父母雙亡,被舅父收養(yǎng),十八歲時嫁給了一個商人。本以為找到了依靠,誰知丈夫婚后三年便移情別戀,拋棄了她。
慧娟心如死灰,卻又不甘命運如此安排。她想起小時候母親常說的話:"前世不修,今生受苦。"于是決心入寺修行,希望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她來到城外的慈云寺,跪在大殿前整整三天三夜,請求收留。
慈云寺的慧明師父見她心誠,便收她為居士,讓她在寺中做些雜務;劬昝咳照b經(jīng)禮佛,卻心中始終有個疑問揮之不去:為何自己如此虔誠,感情之路卻如此坎坷?
一日,慧娟正在大殿中清掃,忽然聽到身后有人輕聲說道:"施主心中有疑,何不直言?"
她回頭一看,只見一位相貌端嚴的僧人站在身后,周身似有光華流轉(zhuǎn),眉宇間透著無邊智慧。那僧人繼續(xù)說道:"貧僧見施主眉間常有愁云,必是為情所困。"
慧娟驚訝不已,忙跪下行禮:"師父慧眼如炬!弟子確實為情感之事苦惱不已。我自幼至今,感情之路坎坷不平,不知是何因緣?"
僧人微微一笑:"施主可知,世間一切皆有因果。你今生的情感困頓,確實與前世因緣有關(guān)。"
慧娟聽了,忙問:"請師父明示,弟子前世究竟犯了什么錯?"
那僧人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問道:"施主可曾聽說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
"自然聽過。"慧娟答道。
"那么,若是今生感情多舛,前世又種下了什么因呢?"僧人反問。
慧娟思索良久,搖頭道:"弟子愚鈍,請師父明示。"
僧人緩緩說道:"施主前世乃是一富家小姐,生得美貌,追求者眾多。但你卻生性薄情,玩弄他人感情為樂。"
聽到這里,慧娟臉色一變:"師父此言何意?"
"你前世曾同時與三個男子糾纏不清,對他們都是虛情假意。其中一人為你傾家蕩產(chǎn),最終貧困潦倒;另一人為你背叛兄弟,手足反目;第三人更是為了得到你的青睞,竟然害死了自己的妻子。"僧人的聲音平靜如水,卻如晨鐘暮鼓,敲擊著慧娟的心弦。
慧娟聽得心驚肉跳:"這...這些都是真的嗎?"
"因果不虛,善惡必報。你前世種下惡因,今生自然要承受惡果。"僧人繼續(xù)說道,"你前世玩弄他人感情,今生便被人玩弄;你前世讓他人為情所困,今生便自己為情所苦。這就是因果報應,絲毫不差。"
慧娟聽了,如雷轟頂,整個人癱坐在地上。她顫聲問道:"那我今生是不是注定要孤獨終老?這個情債還有解脫的可能嗎?"
僧人看著她,眼中既有慈悲,也有智慧的光芒:"施主既然能來此處修行,說明善根未斷。佛法講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真心悔改,沒有什么業(yè)債是不能化解的。"
"請師父指點迷津!"慧娟激動地說道。
僧人點了點頭:"要化解情債,須從三個方面著手。第一,要真心懺悔前世所造的惡業(yè),發(fā)愿不再犯同樣的錯誤。第二,要以慈悲心待人,特別是在感情方面要誠實守信,不可再傷害他人。第三..."
說到這里,僧人忽然停下了話頭,似乎在等待什么;劬昙鼻械貑柕溃"第三是什么?求師父完整地告訴我!"
僧人微笑著搖了搖頭:"第三個方法最為關(guān)鍵,也是徹底破解情債的根本之道。但這個方法說出來,施主未必能夠接受和做到。"
慧娟連忙跪下磕頭:"無論多么困難,弟子都愿意去做!求師父慈悲開示!"
就在這時,大殿外忽然傳來鐘聲,那僧人聽到鐘聲,神情變得更加莊嚴。他看著慧娟,緩緩說道:"施主的誠心我已感受到了。這第三個方法,不僅關(guān)乎你個人的情債解脫,更關(guān)乎天下所有為情所困之人的根本解脫之道。這個方法,正是我證悟菩提時所得的最高智慧..."
話音剛落,大殿外又傳來急促的腳步聲,有人在呼喊:"大勢至菩薩顯圣了!大勢至菩薩顯圣了!"原來這位相貌端嚴的僧人,竟然就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