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虛構(gòu)故事,非封建迷信,內(nèi)容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旨在修心明性,啟迪智慧,請讀者朋友注意辨別。
靈山腳下的晨霧像輕紗一樣籠著山門,鐘聲一記一記地傳出,敲在心頭。寺院大殿前,香煙裊裊,絡(luò)繹的香客低頭合十,雙唇微動,似乎都在默念著各自的愿望。
就在這熱鬧的氣息中,善財童子忽然側(cè)過臉,望向彌勒菩薩,低聲發(fā)問:“世間人都來此焚香祈福,為何有人福緣深厚,步步順?biāo)欤挥腥藚s依舊坎坷連連?同樣的煙,難道還會分出高下?”
一
彌勒笑意不減,抬手指向殿中一排香爐。銅爐古色,爐中香枝形制相仿,煙霧繚繞,乍一看幾無差別??杉?xì)細(xì)辨來,有的香氣清雅悠長,仿佛能穿透肺腑;有的卻嗆鼻散亂,半途而絕。彌勒的聲音緩慢而穩(wěn):“形雖同,心不同。福報,不是看你舉手間放了幾炷香,而是看你心底的光亮和行中的腳印。
善財有些不解:“那什么才算真正的福?”彌勒沒有直接答,而是提起一段舊事。
相傳,有位名叫德明的商人,行船經(jīng)海,遇上驟起的風(fēng)暴。巨浪如山,船身搖晃得像一片葉子,水手們慌亂失措,貨物在甲板上滾動碰撞。就在生死一線之際,船尾傳來呼喊——另一條小船被卷到風(fēng)口浪尖,船上還有老弱婦孺。有人勸德明拋下他們以保自家安危,他卻轉(zhuǎn)身下令:“先救人!”于是幾名壯漢冒著浪頭拋下繩索,將那船的人一一拉上來。等風(fēng)暴稍歇,自己的貨船已進(jìn)了大量海水,損失慘重。
多年后,德明的生意依舊興隆,子嗣安泰,人們說他天生好運(yùn)??墒熘獌?nèi)情的老船工卻搖頭:“好運(yùn)?那是他當(dāng)年救人的福報在護(hù)佑。”
彌勒將故事說到此處,輕輕吐出六個字:“持戒、布施、忍辱、精進(jìn)、禪定、智慧?!彼Q這是德明福報的根——“六種品性”
彌勒頓了頓,補(bǔ)了一句,“這些,才是香火背后真正的長明燈?!?/p>
善財聽到這里,心里生出新的疑問:若這六德是福報之源,那為何許多在家人多年禮佛,卻未必能全備此六?彌勒微笑著搖頭:“因人而異,有的根基在家行法,有的則能入深修門徑?!?/p>
他伸手指向一旁的蓮臺,上面放著一卷經(jīng),封皮上寫著在家人的六要
香爐里的煙絲依舊裊裊上升,卻似乎帶著兩條不同的路徑——一條是六種品性,一條是在家六要。善財?shù)皖^沉吟,心里升起新的懸念:兩條路該如何并行?先修哪一個,福報才能穩(wěn)固如山?
彌勒沒有再答,只是笑意更深,像是在等善財自己去探尋答案。殿外晨鐘第三聲響起,鐘聲滾落在石階上,把疑問和煙氣一同送進(jìn)了更遠(yuǎn)的天色里。
二
善財?shù)难凵穸⒃谀蔷怼霸诩伊鄙?,仿佛看見兩條河流在腦中匯合,一條奔騰著德行的浪,一條安靜地流淌著日常的點(diǎn)滴。他抬起頭,追問彌勒:“六種品性與六要,難道是一高一低、一深一淺?”
彌勒搖頭:“深淺在人心,不在條目。有人一日布施千金,卻無忍辱之心,福緣如風(fēng)前燭;有人在家孝親敬師,積沙成塔,反能福厚綿長?!?/p>
善財似懂非懂,正要再問,大殿外忽傳來木魚聲,緊接著是老僧的誦經(jīng)聲——那是《妙法蓮華經(jīng)》的段落:“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寺院,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聲音帶著古意,像潮水涌進(jìn)來。
“若只憑一句佛號,便能成道,那六種品性豈不多余?”善財脫口而出。
彌勒不答,只抬手示意跟他出殿。繞過回廊,兩人走到偏院的古井邊。井口覆著厚厚的青苔,水面清澈如鏡。彌勒捧起一瓢井水,讓善財看水中的倒影:“一句佛號,如同投一塊香木入水,香氣立刻彌散。但若水底淤泥太多,香氣不久便被掩蓋。六種品性,就是清淤的法?!?/strong>
善財心里一動,卻又生出另一層疑問:“若要清淤,為何經(jīng)中又說‘至心念一句阿彌陀佛,可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彌勒看著他,緩緩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