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毛主席之子毛岸青同志病情危急,生命即將走向盡頭。
彌留之際的老同志躺在醫(yī)院病床上,反復(fù)跟妻子邵華念叨著一句話:“我想見見他,給他打個電話,叫他從韶山那邊過來一趟吧。”
毛岸青一直記掛的這個名字叫毛岸平,是毛主席兄弟家的孩子,也就是偉人的親侄子,毛岸青的堂兄弟。
毛岸青和毛岸平小時候曾經(jīng)一起在韶山鄉(xiāng)村生活過,后來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截至毛岸青去世的那一年,兩人已經(jīng)有整整十四年沒見了。毛岸青為何臨終之時極其想見其一面?他的心愿最終是否實現(xiàn)了呢?
1.顛沛流離的前半生
毛岸青同志的前半生,用“顛沛流離”四個字來形容,絲毫不為過。
身為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在“四一二”大屠殺期間,和母親楊開慧以及兩個兄弟相依為命,人身生命安全時刻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威脅。
楊開慧烈士英勇就義之后,毛岸青和兩個兄弟過了一段時間“苦兒流浪”的日子,后來輾轉(zhuǎn)寄居到了外祖父楊昌濟在湖南的老家。
當(dāng)時楊昌濟本人不在湖南,三兄弟缺乏近支親屬的悉心照料,生活條件很是惡劣。
毛主席的親弟弟毛澤民得知了三個侄子的近況,不忍心看到孩子們遭罪,就做主將三兄弟帶回了韶山的毛家老宅。
正是在這個僻靜的鄉(xiāng)村地帶,毛岸青和堂兄弟毛岸平成了玩伴,只不過兩人并未共同生活太久。
一段時間過后,為了能讓侄子們有條件讀書,毛澤民設(shè)法將三兄弟帶到了上海。
當(dāng)時的上海魚龍混雜,街頭巷尾密密麻麻的國民黨特務(wù),三兄弟為避難經(jīng)常更換化名,毛岸青就曾經(jīng)用過“永壽”這個假名字。
待到毛主席和兒子們父子團聚的時候,毛岸青已經(jīng)從當(dāng)年的幼稚孩童,成長為了一個文質(zhì)彬彬的小伙子。
在毛主席的安排之下,毛岸青和大哥毛岸英一起前往蘇聯(lián)留學(xué),積累知識,將來好為祖國的革命事業(yè)發(fā)光發(fā)熱。
在蘇聯(lián),毛岸青克服了身處異鄉(xiāng)的種種不便,不但迅速突破了“語言關(guān)”壁壘,還取得了相當(dāng)不錯的課業(yè)成績。
1947年,毛岸青學(xué)成歸來,回國擔(dān)任了文職。
毛岸青多年輾轉(zhuǎn)各地,奔波發(fā)展,他的堂兄弟毛岸平則一直留在了韶山老家,負責(zé)處理家族內(nèi)部的大小事務(wù)。
這對曾經(jīng)的玩伴,除了血脈里流傳的親緣關(guān)系,似乎早已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了。
那么毛岸青又是為什么,會在彌留之際念念不忘再見毛岸平一面呢?
2.耄耋老人重回韶山
這個問題的答案,還得在養(yǎng)育過毛岸青、養(yǎng)育了毛家的韶山故土尋找。
自幼喪母、命途多舛的毛岸青同志,一直有著很濃重的鄉(xiāng)土情結(jié),為了撫慰痛失慈母帶來的精神傷害,他在回國之后一有機會便會回韶山老家一趟。
建國之后,毛岸青曾數(shù)次回鄉(xiāng)探望,每次都是堂兄弟毛岸平來招待他和他的家人。
據(jù)毛岸青之子、毛主席之孫毛新宇將軍回憶,每次這對兒時玩伴重聚,都有說不完的話。
可想而知在毛岸青心中,毛岸平已成了韶山老家、鄉(xiāng)土往事以及昔時情懷的一部分了。
1997年,毛岸青和妻子邵華、兒子毛新宇一起,再度踏上了回鄉(xiāng)之路。
這是毛岸青最后一次回韶山老家探親,也是給毛新宇留下最深印象的一次。
毛新宇在日后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深情回憶起了父親與堂叔相見時的情景。
兩位耄耋老人雙手緊緊交握,毛岸青同志動情地流下了滾滾熱淚。
毛岸平無比熱情地招待了堂兄一家,所有人都心照不宣,以毛岸青的年紀和身體狀態(tài),這恐怕是最后一次回家。
臨別之時,毛岸青分外依依不舍,他在歸途中對妻兒喃喃念叨,希望有生之年能再見毛岸平一面。
可惜此后整整十四年,這對堂兄弟再也沒有得到相見的機會。直到2007年,毛岸青病重不治,眼看就要撒手人寰。
他在彌留之際,迫切表示想要見到堂弟毛岸平,想聽他再講講韶山老家的事兒。
深愛著丈夫的邵華,自然是極力想要滿足毛岸青心愿的,可惜已經(jīng)來不及了。還沒等邵華撥通電話,毛岸青已經(jīng)停止了呼吸。
電話接通之后,邵華只得向堂小叔毛岸平通知了毛岸青已逝的噩耗。
3.毛岸青的身后諸事
天不遂人愿,毛岸青終究還是沒能在生命即將走向盡頭的時候,再見毛岸平一面。
哪怕后來毛岸平緊趕慢趕,終于及時趕到了毛岸青的葬禮現(xiàn)場,這份遺憾也是難以彌補的。
好在毛岸青生前的另一項心愿,最終得到了落實。
毛岸青心里始終記掛著英年犧牲的母親楊開慧,他在訂立遺囑的時候特別強調(diào),希望自己死后,墳?zāi)鼓軌虬仓迷谀赣H的墓碑旁邊。
既然生前沒能陪伴母親太長時間,毛岸青希望死后自己可以同楊開慧烈士的英魂相伴。
為了達成毛岸青這一遺愿,邵華上下奔走請示中央,最終獲得批準。
2008年,在邵華、毛新宇母子以及一眾親朋好友們的共同見證之下,他的骨灰被安葬在了楊開慧墓旁,這對生前歷經(jīng)坎坷的母子死后魂魄相依。
前來參加毛岸青骨灰安葬儀式的親友里,便有毛岸平的身影。
看到這感人至深的一幕,他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夠平靜下來。可當(dāng)時的毛岸平還不知道,這其實并不是他今年參加的唯一喪葬儀式。
就在毛岸青的骨灰入土為安之后不久,本就身體不好的邵華由于太過操勞,健康狀態(tài)急劇惡化,很快就一病不起了。
就在同年,邵華追隨著亡夫的腳步溘然長逝。
邵華的喪事,是由其子毛新宇將軍主持的,毛岸平專門從韶山老家趕過來,協(xié)助這位堂侄子操辦葬禮的大小事宜。
毛新宇和毛岸平遵照著邵華的臨終遺言,向中央申請,將其骨灰安葬在了毛岸青墓的旁邊。
如今,毛岸青、邵華夫婦的墓碑,共同安置在了楊開慧的墓園之內(nèi),一家人的英魂從此緊密相依,再也不分離。
毛新宇將軍此后和堂叔毛岸平,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他曾經(jīng)不止一次公開表示,堂叔對父母做的事兒,自己身為人子心中很是感念。
是啊,人生在世,骨肉親情、鄉(xiāng)土之念總是要找尋一個依托的。
對于毛岸青而言,韶山鄉(xiāng)間就是他愛母之情、思鄉(xiāng)之念的一個寄托之所。
毛岸青一家人每次回到韶山老家,總能得到毛岸平的熱情歡迎,妥帖接待,也難怪父子倆都對毛岸平感激涕零,毛岸青甚至達到了至死不忘的程度。
毛岸青一生的種種遺憾,以及對故土執(zhí)著的精神寄托,是毛主席及其家人們傳奇革命生涯的一個側(cè)面體現(xiàn)。
正是他們的苦與淚,才換來了我們?nèi)缃竦男腋I睢?/strong>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qū)留言交流討論哦。
參考資料:
1、毛岸青與邵華骨灰歸故里 與母楊開慧之墓毗鄰——央廣網(wǎng)2008年12月22日
2、[新聞周刊]人物回顧:毛岸青 “凡人”一生 ——央視網(wǎng)2007年04月07日 23:37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