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陜北,寒風刺骨。
幾個老鄉(xiāng)挑著擔子出現(xiàn)在山溝里,熱氣騰騰的饃饃讓餓了兩天的戰(zhàn)士們眼睛發(fā)亮。
“團長,老鄉(xiāng)們給咱送糧食來了!”哨兵興奮地跑來報告。
李維民團長走出來,看著這幾個“老鄉(xiāng)”,眼神卻逐漸變得凌厲。
他悄悄把警衛(wèi)隊隊長拉到一邊:“把他們做掉?!?/strong>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01
1941年深秋,陜北的山溝里格外寒冷。
枯黃的樹葉在寒風中打著旋兒,發(fā)出沙沙的響聲。
紅軍某團剛完成了一次艱難的轉(zhuǎn)移,在這個偏僻的山溝里臨時駐扎。
團長李維民站在山坡上,望著遠處起伏的黃土高原。
他的臉上滿是疲憊,但眼神依然堅毅。
這已經(jīng)是他們連續(xù)行軍的第七天了。
為了躲避敵人的追擊,部隊不得不繞道而行。
原本三天的路程,硬是走了一個星期。
“團長,戰(zhàn)士們已經(jīng)兩天沒吃飽飯了?!?/p>
警衛(wèi)隊隊長王大力走過來,聲音有些沙啞。
李維民點了點頭,心里明白現(xiàn)在的處境。
部隊的干糧早就吃完了,昨天分的那點野菜湯根本填不飽肚子。
“讓炊事班再想想辦法,實在不行就殺幾匹馬?!?/p>
李維民的話里透著無奈。
戰(zhàn)馬是部隊的寶貴財產(chǎn),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動用。
但現(xiàn)在,戰(zhàn)士們的肚子更重要。
王大力剛要離開,山下的哨兵突然跑了上來。
“報告團長!山下來了幾個老鄉(xiāng)!”
哨兵氣喘吁吁,臉上卻帶著喜色。
“他們說是附近村子的,給咱們送吃的來了!”
李維民和王大力對視一眼,都有些意外。
這荒山野嶺的,怎么會突然冒出老鄉(xiāng)來?
“走,去看看?!?/p>
李維民大步向山下走去。
山溝口,五個穿著破舊棉襖的人正站在那里。
他們挑著擔子,擔子上蓋著白布。
領(lǐng)頭的是個五十多歲的老漢,滿臉皺紋,一看就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人。
“同志,我們是前面馬家溝的?!?/p>
老漢操著地道的陜北口音。
“聽說紅軍路過,特意蒸了些饃饃送來?!?/p>
說著,他掀開白布的一角。
熱氣騰騰的白面饃饃露了出來。
那香味立刻飄散開來。
周圍的戰(zhàn)士們都不由自主地咽了咽口水。
兩天沒吃飽飯,看到這白花花的饃饃,誰能不動心?
李維民走上前,臉上露出感激的笑容。
“老鄉(xiāng),太感謝你們了!”
“我們正缺糧食呢,你們真是雪中送炭啊!”
老漢憨厚地笑了笑。
“應(yīng)該的,應(yīng)該的?!?/p>
“紅軍為老百姓打天下,我們送點吃的算啥。”
其他幾個“老鄉(xiāng)”也跟著點頭附和。
他們看起來都很樸實,有老有少。
最年輕的看起來也就二十來歲,臉上還帶著幾分靦腆。
“快,把饃饃卸下來。”
李維民吩咐道。
戰(zhàn)士們立刻圍了上來,幫著把擔子里的饃饃搬出來。
足足有上百個饃饃,個個都有拳頭大小。
“老鄉(xiāng),這得用多少白面???”
王大力有些感動。
在這個年月,白面可是稀罕物。
老百姓自己都舍不得吃,卻送給了部隊。
“不多,不多,就幾十斤面?!?/p>
老漢擺擺手。
“今年收成還行,夠吃的?!?/p>
李維民仔細打量著這幾個人。
雖然穿著破舊,但精神頭都不錯。
特別是那個領(lǐng)頭的老漢,雖然滿臉皺紋,但腰板挺得很直。
這在常年勞作的農(nóng)民中并不多見。
“老鄉(xiāng),你們村離這有多遠?”
李維民隨口問道。
“不遠,翻過前面那道梁就到了。”
老漢指了指遠處的山梁。
“也就七八里路。”
李維民點點頭,又問了幾個關(guān)于村子的問題。
老漢都對答如流,看起來確實是本地人。
“團長,讓老鄉(xiāng)們歇歇吧?!?/p>
王大力說道。
“挑著擔子走這么遠,怪累的?!?/p>
“對對對,老鄉(xiāng)們辛苦了?!?/p>
李維民連忙招呼。
“來,坐下歇歇,喝口水?!?/p>
幾個“老鄉(xiāng)”推辭了幾下,最后還是坐了下來。
戰(zhàn)士們已經(jīng)開始分發(fā)饃饃了。
餓了兩天的肚子,終于能吃頓飽飯了。
大家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李維民一邊和老漢聊天,一邊觀察著其他幾個人。
那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坐在石頭上,兩手規(guī)規(guī)矩矩地放在膝蓋上。
這個姿勢保持了很久,一動不動。
一般的農(nóng)村小伙子可坐不了這么規(guī)矩。
另一個中年人在放下?lián)拥臅r候,動作特別利落。
擔子一放,立刻站直了身子。
這個動作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李維民心里泛起了一絲疑惑。
農(nóng)民挑擔子,放下的時候都會喘口氣,歇一歇。
這人卻像是在完成一個標準動作。
“老鄉(xiāng),今年的收成怎么樣?”
李維民繼續(xù)套話。
“還行,雨水不錯?!?/p>
老漢回答道。
“就是前段時間鬧了點蝗蟲,損失了一些。”
李維民點點頭。
他知道今年陜北確實鬧過蝗災(zāi)。
但具體是哪些地方,老漢卻說得有些含糊。
“你們村有多少戶人家?”
“七八十戶吧?!?/p>
“村長是誰?”
“姓馬,馬老三?!?/p>
老漢的回答都很流利。
但李維民注意到,每次回答前,他都會微微停頓一下。
像是在回憶,又像是在組織語言。
正常的村民說起自己村的事,應(yīng)該是脫口而出才對。
02
李維民端起茶缸,喝了口水。
他的目光不經(jīng)意地掃過幾個“老鄉(xiāng)”的手。
這一看,心里咯噔一下。
那個中年人的手上確實有老繭。
但老繭的位置不對。
農(nóng)民的老繭應(yīng)該在手掌心,那是長期握鋤頭、鐮刀留下的。
可這人的老繭在虎口和食指之間。
這個位置的老繭,只有一種可能。
那就是長期握槍形成的。
李維民不動聲色地繼續(xù)觀察。
另一個“老鄉(xiāng)”的手也有同樣的問題。
而且他們的指甲都修剪得很整齊。
農(nóng)民哪有功夫修指甲?
都是長了就咬斷,或者用刀削一下。
“老鄉(xiāng),你們村有沒有民兵組織?”
李維民故意問道。
“有,有的?!?/p>
老漢點頭。
“不過就十來個人,平時也不怎么訓練?!?/p>
“那你們會用槍嗎?”
“不會,不會?!?/p>
老漢連忙擺手。
“我們就是種地的,哪會那個?!?/p>
李維民笑了笑,突然劇烈地咳嗽起來。
這一咳,他用眼角的余光觀察著幾個人的反應(yīng)。
果然,那個年輕人的手下意識地向腰間摸去。
雖然動作很小,很快就收了回來。
但李維民看得清清楚楚。
這是職業(yè)軍人的本能反應(yīng)。
遇到突發(fā)情況,第一反應(yīng)就是摸武器。
李維民心里已經(jīng)有了八成把握。
這些人有問題。
“團長,您沒事吧?”
王大力關(guān)切地問。
“沒事,嗆了口水。”
李維民擺擺手。
他用眼神示意王大力提高警惕。
王大力是個機靈人,立刻明白了團長的意思。
他不動聲色地向幾個警衛(wèi)戰(zhàn)士使了個眼色。
“老鄉(xiāng),聽說最近山里不太平啊?!?/p>
李維民話鋒一轉(zhuǎn)。
“有敵人的偵察隊在附近活動。”
幾個“老鄉(xiāng)”的表情都變了變。
特別是那個中年人,眼中閃過一絲慌亂。
“是,是嗎?”
老漢干笑了兩聲。
“我們沒遇到過?!?/p>
“那你們來的時候,路上有沒有看到什么可疑的人?”
“沒有,沒有?!?/p>
老漢連忙搖頭。
李維民注意到,另外兩個“老鄉(xiāng)”互相對視了一眼。
那個眼神交流很短暫,但充滿了某種默契。
這不是普通村民該有的反應(yīng)。
“老鄉(xiāng),你們村最近有沒有外人來過?”
李維民繼續(xù)試探。
“沒有吧,我們村偏僻得很?!?/p>
老漢的回答還是很流利。
但額頭上已經(jīng)冒出了細汗。
現(xiàn)在是深秋,山溝里很涼爽。
正常人不會出這么多汗。
除非是緊張。
李維民心里的疑慮更重了。
他看了看正在吃饃饃的戰(zhàn)士們。
還好,大部分人還沒吃。
因為剛拿到手,都在等著一起開飯。
“炊事班長!”
李維民喊道。
“把水燒上,給老鄉(xiāng)們泡茶!”
“是!”
炊事班長應(yīng)了一聲。
李維民這是在拖延時間。
他需要進一步確認這些人的身份。
“老鄉(xiāng),你們認識隔壁村的王老漢嗎?”
李維民隨口編了個名字。
“王老漢?”
老漢愣了一下。
“哪個王老漢?”
“就是王家坪的那個,養(yǎng)了一群羊的?!?/p>
李維民觀察著他的反應(yīng)。
王家坪這個地名是他臨時編的。
如果是真正的本地人,應(yīng)該會說沒有這個地方。
“哦,那個啊?!?/p>
老漢點點頭。
“認識,認識?!?/p>
李維民心里冷笑。
露餡了。
一個假地名,居然說認識。
這些人果然有問題。
“那他最近怎么樣?”
李維民繼續(xù)問。
“挺好的,前幾天還見過?!?/p>
老漢的謊話編得越來越離譜了。
李維民看了看其他幾個“老鄉(xiāng)”。
他們都顯得有些不安。
特別是那個年輕人,坐立不安的。
“老鄉(xiāng),這饃饃真香啊?!?/p>
李維民拿起一個饃饃。
“你們是怎么做的?”
“就是普通的做法?!?/p>
老漢說道。
“和面,發(fā)酵,上鍋蒸?!?/p>
李維民掰開饃饃看了看。
饃饃很正常,白白的,軟軟的。
但他總覺得哪里不對勁。
“團長,您嘗嘗?”
老漢殷勤地說。
“不急,等大家一起吃?!?/p>
李維民把饃饃放下。
他的直覺告訴他,這饃饃可能有問題。
“老鄉(xiāng),你們來的時候,有沒有遇到我們的哨兵?”
“遇到了,在山口那里?!?/p>
老漢回答。
李維民心里一緊。
山口那里根本沒有哨兵。
哨兵在另一個方向。
這些人是從哪里知道部隊位置的?
“哨兵跟你們說什么了嗎?”
“就問了問我們是干什么的。”
老漢說道。
“我們說是送吃的,他就讓我們進來了?!?/p>
謊話。
全是謊話。
李維民已經(jīng)完全確定了。
這些人絕對不是普通的老鄉(xiāng)。
他悄悄觀察著他們的站位。
五個人看似隨意地坐著、站著。
但實際上形成了一個戰(zhàn)術(shù)隊形。
可以互相掩護,也可以快速散開。
這是受過專業(yè)訓練的人才會有的習慣。
“老鄉(xiāng),你們辛苦了?!?/p>
李維民站起身。
“我去安排一下,讓炊事班給你們做頓飯?!?/p>
“不用,不用?!?/p>
老漢連忙推辭。
“我們送完東西就走?!?/p>
“那怎么行?”
李維民堅持道。
“你們大老遠送東西來,怎么也得吃頓飯?!?/p>
他給王大力使了個眼色。
王大力會意,跟著站了起來。
兩人走到一邊,裝作商量事情。
03
李維民和王大力走到一塊大石頭后面。
從那幾個“老鄉(xiāng)”的角度看不到他們。
“大力,這幾個人有問題?!?/p>
李維民壓低聲音說。
王大力點點頭。
“我也覺得不對勁?!?/p>
“他們手上的老繭位置不對?!?/p>
李維民快速地說。
“而且我試探了幾次,他們都露出了破綻?!?/p>
“那怎么辦?”
王大力問。
“不能打草驚蛇?!?/p>
李維民說道。
“他們既然敢來,肯定有后手?!?/p>
“說不定山外面還有他們的人?!?/p>
王大力臉色凝重。
如果真是這樣,情況就復雜了。
李維民看了看那幾個還在原地的“老鄉(xiāng)”。
他們似乎有些不耐煩了。
“大力?!?/strong>
李維民的聲音更低了。
“把他們做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