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看到哈佛演講女的新聞啥感覺,我第一次看到那個妹子演講內(nèi)容,怎么說呢,遠遠達不到我印象中哈佛畢業(yè)典禮的水平,要是我高中畢業(yè)典禮這個水平的演講,也湊合,可那是哈佛啊。
當然了,你要是說哈佛就該這個水平,那也有點道理。而且當時新聞說她初中就去英國,后來輾轉(zhuǎn)去美國,先進一個大學,又去上班,然后又去讀研。
結(jié)合對她演講內(nèi)容不是和認可,我都沒意識到,自己的思緒開始放飛自我,腦子里幻燈片一樣想到很多人。這些人非常有錢,資源雄厚,他們的孩子本身資質(zhì)是很普通的,去了河南山東這些高考大省,考個本科都費勁,但人家硬是折騰出來一個名校。
操作又復雜又費錢,比如從小就使勁學英語,然后重點專攻一個費錢又小眾的愛好(有效減少競爭對手)。他們知道中國高考太難,然后從一開始就瞄著歐美名校;知道理工科難考,就盯著文科;知道中國去美國難度較高,就先去英國;知道靠文化課比較費勁,就使勁積累社會工作相關積分。
反正把鈔能力和信息差玩到了極限,最后竟然真能靠著拼湊出來的經(jīng)歷和推薦信進入歐美名校。去哈佛耶魯斯坦福選文科,畢業(yè)之后在美國找工作也費勁,但是回國就不一樣了,名校背景,加上家族資源,到哪都是王炸。
這并不是我的個人偏見,大家看過丹尼爾那本《精英陷阱》沒?
那里邊就提到,名校(哈佛/耶魯?shù)龋╀浫∫旬惢癁橐粓龊馁Y百萬美元的長期投資。富裕家庭通過私立中學、天價補習、科研夏校、運動特長包裝等,系統(tǒng)性壟斷精英教育機會。太多人的成功本質(zhì)是家庭資本轉(zhuǎn)化的結(jié)果,而非純粹個人能力。
而且他認為,精英階層通過教育壟斷,形成“世襲性封閉俱樂部”。名校文憑成為階層通行證,而精英崗位(投行/咨詢/律所)又為下一代積累財富和資源。
美國現(xiàn)在名校只收兩種人,真正優(yōu)秀的天才和資源特別豐富的那些人,前者可以給學校創(chuàng)造未來,后者憑借巨大的資源維持學?,F(xiàn)在的運營。而且有錢人的孩子將來成功概率也不低,也在創(chuàng)造未來。
當然了,也有種說法,說不是那些豪門孩子需要名校學歷,而是名校需要這些孩子。因為沒人在意王思聰?shù)降咨秾W歷,除了他讀過的大學,說不定大學真可以弄點錢。
也就是我看到那個妹子“頂級英私-美本文科-哈佛/耶魯”路徑,第一反應就是“這玩意是運作的結(jié)果吧”,然后又想到了前段時間的董小姐。
后來我自己反思了一下,為啥我在沒有事實根據(jù)的時候就冒出來這么多偏見,而且都是往壞的方向想,這種偏見到底是哪來的?
上網(wǎng)看了一眼,說啥的都有,發(fā)現(xiàn)并不是我一個人這樣想。說這個蔣姓女孩自稱來自中國一個“按大小算是個鎮(zhèn)”的地方,分享了她的教育經(jīng)歷和感悟。
隨后,中國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她初中就讀于英國學費昂貴的頂尖私立女校(威克姆阿貝),她父母在中國金融和科技領域擔任高管,家境極為優(yōu)渥。她說自己在一個差學校被欺凌,又有人說她所在的那個中學是當?shù)刈詈玫?。她說從小離異,這兩天網(wǎng)上到處是她的那張家庭照,還有個十歲左右弟弟。
這些我沒法確認,也沒興趣去打口水戰(zhàn),今天重點想說的是我的一個感觸:這些年越來越多的人,包括我自己,接觸的信息里,有大量對精英階層進行解構(gòu)的內(nèi)容,然后大家對精英們本能地不信任,傳統(tǒng)的敘事邏輯也就崩了。
有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之前的哈佛女孩劉亦婷,那幾乎是我們那個時代的神,先折磨家長們,然后家長們再折磨孩子們。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受她鼓舞上了名校,但確實有不少人被她折磨過,盡管她也不是故意的。
可能有小伙伴覺得,她怎么就折磨到你了,用一個網(wǎng)友的話說,他永遠忘不掉父母由衷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然后發(fā)自內(nèi)心地覺得自家孩子真的啥也不是那種感覺。
但是不知道從啥時候開始,這個“哈佛女孩”印象也崩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為她能上哈佛,本質(zhì)也是她母親運營的結(jié)果。然后又是一堆半真半假沒法驗證的東西,說她是如何拿到了推薦信什么的,反正主要靠的是信息差和鈔能力,畢竟直到現(xiàn)在,99%的人都不知道怎么申請哈佛,更別說申請哈佛需要啥材料了。
更關鍵的是,劉亦婷當初表現(xiàn)出來的是“億里挑一”的優(yōu)秀,畢業(yè)之后并沒有展現(xiàn)出來應該的高水平,這讓不少人覺得當初被騙了。
有次我跑步的時候跟搭子聊起來這事,我說現(xiàn)在劉亦婷遭受的網(wǎng)暴,是不是有點過分了,他也覺得確實是,但劉亦婷家確實是賺到錢了,你不可能只接受好處卻不承擔代價,如今的非議可能就是當初賺錢的代價。當初賺的每一塊錢,背后都標好了價,只是那時候大家不知道。
這種崩塌不僅僅是劉亦婷,不知道啥時候起,很多人眼里整個世界都變成了草臺班子,對整個精英階層先解構(gòu),然后祛魅,然后是不信任,最后是反感。
大家先是發(fā)現(xiàn)他們以前以為的那些牛逼人,并不是真的牛逼,而是單純靠著家庭實力給托舉上去。自己和他們的差距只是自己生錯了時代,生錯了家庭。如果自己運氣好,真正的“我上我也行”。
再后來大家發(fā)現(xiàn)一些人變成精英之后,就開始在那里裝上了。比如美國那些明星富豪們,他們幾乎都是環(huán)保主義者,可是他們經(jīng)常同時有十幾輛豪車,你們見過小排量豪車嗎?整天在說不要用珍稀動物制品,問題是普通老百姓能用得起?還不是他們用?
此外那些美國上層精英,尤其是民主黨團伙,也整天在為底層擔憂,但是過幾年大家卻發(fā)現(xiàn)他們越來越有錢。感情你們一個個好話讓你們說了,錢也讓你們賺了?如今上層財富越來越多,底層欠了一屁股錢。典型的為底層說話,為自己撈錢。
所以老百姓為啥選川普這么個貨色,因為他最起碼承認自己是個無賴。大家現(xiàn)在看到那種滿嘴大詞的人,第一反應不是感動,而是這貨沒安好心,又想在這里說大詞騙大家的錢,民主黨大比分丟了大選,不就是這個原因嘛。
也就是說,老百姓慢慢意識到精英階層其實是個草臺班子,是在裝,然后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證實了他們確實在裝,然后不裝的部分大家也不信了。
其實最近的一次美國大選,傳統(tǒng)的東西幾乎全崩了,不僅民主黨維護了幾十年的形象,他們那些大話,也包括傳統(tǒng)媒體,這些組織長期堅持替上層造勢,信用也崩了,觀眾越來越少。
在不信任主流媒體和權(quán)威信息源的情況下,人們會轉(zhuǎn)向更符合自身偏好的信息渠道(如特定自媒體、社群)。這也是為啥很多人說這次川總的大選勝利,本質(zhì)是以TikTok為代表的新媒體對老媒體的勝利。當然了,全世界的所有傳統(tǒng)媒體都在遭受一波持續(xù)的衰退。
也就是說,這次的哈佛演講女孩到底是不是憑借真才實學走到今天這一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折射出當下越來越多的人對精英人設本能的警惕和反感。
那這種“解構(gòu)一切,質(zhì)疑一切、否定一切”的思潮崛起后,新的問題也就接踵而至。
看一下美國那邊,就能很清楚地看到一些明顯的趨勢。
首先就是越來越多的人對“專家”、“權(quán)威”失去信任,科學知識、專業(yè)判斷都可能被輕易否定。人們可能更傾向于相信簡單化、情緒化甚至荒誕的解釋(陰謀論),拒絕復雜的事實和邏輯。
比如對疫苗的懷疑、對氣候變化的否認、對歷史事件的曲解等,都可能在這種氛圍下加劇。
比如國外這些年注射疫苗一直是個大問題,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注射,因為他們覺得專家學者都是在騙自己,疫苗會導致抑郁和其他病。
其實如果大家喜歡歷史,就能意識到,這種“反權(quán)威思潮”正在改寫很多東西,比如我上大學的時候看《明朝那些事》,東林黨還是個很正派的組織,這并不是當年明月自己的喜好,而是以前史學工作者的共識。
如今相比出身地主富商的官僚階層(科舉在古代和現(xiàn)在美國那套差不太多,極其消耗資源,普通家庭很難讀出來),大家寧愿相信太監(jiān)們?yōu)楹诵慕M成的閹黨更加有良心一些。這不僅是對明朝文官集團的反感,更是對既得利益階層的不信任,覺得他們沒好人不干好事。
而且社會凝聚力急劇下降,精英階層的任何說教,可能都被看做是“沒安好心”,“又想騙我們錢”。人們可能更愿意支持那些聲稱“反建制”、“代表普通人”的領袖,即使其政策或言論本身存在問題,比如川普這種。
當政府的政策、專家的建議、企業(yè)的承諾都遭到普遍質(zhì)疑時,達成社會共識、推行必要改革(哪怕是對大多數(shù)人有益的)將變得極其困難。尤其專家學者,更是別想開口了,一開口就會被懟。甚至“專家”這個詞都會變成貶義詞,說你是專家,幾乎等于罵人了。
也就是說,這種廣泛的不信任感如同雙刃劍。打破迷信、揭露特權(quán)和不公、促進社會反思、迫使精英階層更謹慎(至少在表面上),這都是社會進步的體現(xiàn)。但也極有可能滋生極端化、社會撕裂、治理失效等一系列嚴重問題。
至于怎么解決,說實話我也不知道,不過我想起來一件事。說傳統(tǒng)紙質(zhì)媒體,比如大家熟知的報紙什么的,他們總是給人一種“端著”的感覺,嚴肅又刻板,大家不愿意看,慢慢被時代拋棄了。
但他們對底線的理解是很深的,而且每個版面都有個資深的老編輯在把關。他們也追求爆款,但更在意社會影響。現(xiàn)在信息狂潮時代,恰好是反著的,影響是次要的,爆款才是主要的,而且沒人把關了。
這必然會導致更多迎合社會“最大公約數(shù)”的信息大規(guī)模泛濫,而且完全失控,而且我也不知道這種模式會把我們帶到哪去。
當然了,這也給了所謂的精英階層一個啟事,除非你跟韋東奕一樣有無可爭議的發(fā)展路勁,最起碼可以很清楚溯源他是怎么到了那個位置,否則真別裝逼了,買賬的人越來越少,而且極容易翻車。
(免責聲明:本文為經(jīng)濟學教授觀天下?lián)_資料做出的客觀分析,不構(gòu)成投資或者購買建議,請勿以此作為投資或者購買依據(j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