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日本的大胃王比賽嗎?
你可能會看到45公斤的嬌小女子在10分鐘內(nèi)吞下上百個壽司,也可能看到上班族化身“拉面戰(zhàn)神”橫掃10公斤湯面。
這些不可思議的畫面卻是日本大胃王比賽的日常。
在日本,“大胃王比賽”已經(jīng)是一種習(xí)以為常的活動了。像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一些大胃王吃播,其實也可以說是脫胎于“大胃王比賽”。
那么,為什么日本大胃王比賽這么流行呢?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話題~
其實,日本很早就有“大食い”(大胃王)相關(guān)的表演或挑戰(zhàn),有文獻記載的可以追溯至江戶時代。
以《南總里見八犬傳》聞名的江戶人氣小說作家瀧澤馬琴(曲亭馬琴),曾將當時的大胃王比賽等情景整理編纂,記錄在他的隨筆集《兔園小說》中。
據(jù)記載,1817年在兩國柳町的“萬八樓”舉行了一場大胃王比賽。比賽吸引了大約200人參與(包括武士、農(nóng)民、商人),分為米飯、蒲燒鰻魚、蕎麥面、點心和酒5個項目。
米飯項目比賽能吃多少碗味噌茶泡飯。據(jù)載,參賽者三右衛(wèi)門(41歲)吃了68碗飯并喝了2合(360ml)醬油;泉屋吉藏(73歲)吃了54碗飯并吃了58根青辣椒。
蒲燒鰻魚項目不是以數(shù)量計算,而是以價格計算。據(jù)載,參賽者幾右衛(wèi)門(53歲)的記錄是“蒲燒鰻魚1兩2分”。換算一下,大約是40片左右蒲燒鰻魚。
蕎麥面項目比賽的是吃蒸蕎麥面。據(jù)載,參賽者山口屋吉兵衛(wèi)(38歲)吃了63碗,桐屋惣左衛(wèi)門(42歲)吃了57碗。
點心項目的規(guī)則是只有選擇自己想吃的點心,多者取勝。雖說叫“點心”,但在江戶時代指的是正餐之外的小吃。因此也包括了煎餅、梅干、腌菜等。
據(jù)載參賽者丸屋勘右衛(wèi)門(56歲)吃掉了饅頭50個、羊羹7棹(條)、薄皮餅30個、茶19杯;另一個參賽者足立屋新八(45歲)吃掉了今坂餅30個、煎餅200枚、梅干2升(約1公斤)、茶17杯。
酒項目的規(guī)則是一直喝到倒下為止。據(jù)載,參賽者鯉屋利兵衛(wèi)(30歲)喝了3升裝的酒盅6杯半;天堀屋七右衛(wèi)門(73歲)喝了5升裝的酒盅1杯半。
這些比賽記錄的可靠性可能有出入,但是至少說明,當時大胃王比賽已經(jīng)不是稀罕事了。
只是,江戶時代的大胃王比賽更多的是偏向于一種街頭表演,甚至有不少人以此來賺錢謀生。
等到二戰(zhàn)以后,隨著日本經(jīng)濟逐漸恢復(fù),食物供應(yīng)變得相對充足。
特別是美國快餐文化(漢堡、熱狗)席卷日本,標準化快餐意外成為大胃競技的完美載體。
但真正引爆風(fēng)潮的,是1990年代電視綜藝節(jié)目的興起。
尤其是東京電視臺的《TV冠軍》系列節(jié)目(尤其是其中的“元祖!大食い王決定戦”單元)。
該節(jié)目從90年代中后期開始,系統(tǒng)性地舉辦各類食物(拉面、餃子、壽司、咖喱飯、漢堡、熱狗等)的大胃王比賽。
電視媒體將大胃王從街頭表演或小范圍比賽,變成了全國性的娛樂盛事和競技項目。
它塑造了規(guī)則、制造了明星(如“巨人”白田、“魔女”菅原初代等),全民瞬間被這種視覺奇觀征服。
現(xiàn)象背后的全民狂歡密碼
極致反差沖擊
體型普通(甚至嬌?。┑娜艘泽@人速度和數(shù)量吞下大量食物,本身就有強烈的“獵奇”和“戲劇化”效果。觀眾在瞠目結(jié)舌中獲得感官刺激,比賽過程中的懸念更讓人欲罷不能。
競技精神的另類投射
日本文化崇尚“道”,即在任何領(lǐng)域追求極致的精神(如茶道、花道、劍道、空手道等)。
大胃王比賽被包裝成一種“競技體育”,選手們被塑造成美食界的“武士”,他們需要策略(進食順序、速度控制)、訓(xùn)練(擴張胃容量、提升吞咽速度)、意志力(克服飽腹感和嘔吐感)和身體素質(zhì)。
這種將暴食升華為“道”的包裝,讓觀眾看到的是超越極限的匠人精神。
壓力社會的解壓閥
日本社會競爭壓力大,規(guī)矩嚴格。觀看大胃王比賽成為一種“安全、合法的宣泄出口”。
觀眾看到選手拋卻禮儀狼吞虎咽,在心理上獲得一種“釋放感和替代性滿足”。
比賽也提供了“群體共同體驗和話題”,觀眾可以一起討論、預(yù)測,甚至還有押注的,在這一刻即便是陌生人也能成為戰(zhàn)友。
商業(yè)機器的精準運作
比賽是絕佳的廣告平臺。拉面店、餃子館、連鎖快餐店等通過贊助比賽或提供比賽食物,能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銷量。
當“小林尊套餐”讓熱狗店銷量暴漲300%,當餃子館因比賽贊助股價飆升,資本嗅到了血腥味。明星選手代言胃藥的反諷廣告,更將流量玩到極致。
獨特的“反差萌”文化
日本文化中特別喜歡“反差萌”。
很多著名的大胃王選手(尤其是女性)外表看起來非常嬌小、可愛或文靜(如曾根菜津子、萌梓、安吉拉佐藤等),與她們在比賽中展現(xiàn)出的驚人食量形成巨大反差,這種強烈的對比極具吸引力。
那么,日本大胃王比賽會一直長盛不衰嗎?
其實,近年來關(guān)于大胃王比賽以及大胃王吃播都是存在一定爭議的。
健康與安全擔憂
過度暴食對健康的危害(胃擴張、嘔吐、營養(yǎng)失衡、長期健康風(fēng)險等)一直存在爭議。
2023年,“魔女”菅原初代因大腸癌去世。雖然不能直接歸因于比賽,但引發(fā)了公眾對這項活動潛在健康風(fēng)險的討論。
食物浪費問題
純粹為了比賽而制作大量食物(遠超普通人的食量),賽后可能被丟棄,引發(fā)了關(guān)于“食物浪費”的批評和道德討論。一些比賽開始采取措施,如將剩余食物捐贈或由工作人員分食。
從江戶街頭到紐約熱狗大賽,從電視綜藝到千萬人圍觀的吃播,這場飲食奇觀早已超越娛樂本身。
日本大胃王比賽是日本流行文化中一個極具辨識度的符號,現(xiàn)在依然有著深遠的影響力。
在這場狂歡中,有人想要見證人類挑戰(zhàn)極限的潛力,也有人批判這種毫無內(nèi)涵的行為。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歡迎在評論里發(fā)表你的見解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