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占理兒。
7月27號傍晚,貴州甕安,兩個十來歲的小男孩挎著泡沫保溫箱在街頭販賣雪糕冰棍,也許是體驗(yàn)生活,也許是想賺點(diǎn)零花錢。
不論是路邊經(jīng)過的行人,還是街邊地?cái)偵铣燥埖娜藗儯瑦灍岬奶鞖?,讓大家也樂于支持著小男孩的“生意”,冰棍賣得很快。
此時,在路邊攤吃飯的一桌子人,把賣冰棍的倆男孩叫到身旁,說是要買3根冰棍,可是兩個男孩的箱子里只剩下最后兩根了。小男孩把兩根冰棍給了男子,可沒想到,男子卻拒絕付錢。
男子說:小朋友,我朋友現(xiàn)在就想吃冰棍,你還差我們一根,所以我不能給錢。
倆小男孩以及附近吃飯的顧客,都以為男子是在跟孩子開玩笑。男孩說自己得跑很遠(yuǎn)才能拿來冰棍,所以想讓男子先付兩根的錢。
可更讓人想不到的是,男子前面的話,并不是開玩笑,他說:你必須想辦法再拿來1根冰棍,否則我一毛錢都不會給你。
聽到這話的路人,意識到了男子的惡意,紛紛上前勸說,結(jié)果不說還好,越說男子越來勁,更是撂下了一句:沒吃到第三根,我憑啥給錢。
漸漸地,旁邊用餐的顧客和圍觀的路人都看不下去了,有人拿出手機(jī)錄像,有人直接擋在男孩面前跟男子理論,更有氣不過的大哥,指著男子的鼻子喊:你這么大的人了,欺負(fù)孩子算什么本事!
可是不管路人怎么勸說,男子始終態(tài)度強(qiáng)硬,不為所動。而男子桌上的男孩,卻已經(jīng)在吃冰棍了。飯店的老板娘了解事情后,也沒有站在自己的“顧客”那邊,而是質(zhì)問男子為啥不給錢。
眼看著事情要鬧大,其中一個賣冰棍的小男孩,先是立即打電話報(bào)了警,然后又給在附近賣冰棍的小伙伴打電話,讓他“送貨”過來。
幾分鐘后,在附近執(zhí)勤的民警趕到現(xiàn)場,周圍熱心群眾向警察介紹了情況。警察于是詢問男子,你有沒有買小朋友的冰棍,有沒有吃。男子依舊是那副欠揍的模樣:我要的是三根冰棍,我沒有吃到第三根,憑什么給錢。
這話一出口,圍觀人群中一位‘英勇’的兄弟實(shí)在忍不了,一腳踹了上去,嘴里也是對男子罵罵咧咧,群眾中爆發(fā)出一陣陣‘打得好’的聲浪。
民警可能也是看不下去了,并沒有對打人的兄弟采取措施。我估摸著警察心里也很清楚,那種欺負(fù)小朋友的男子,真的是欠教育。
隨后,民警對該男子進(jìn)行了批評教育。期間小朋友的伙伴也帶著冰棍箱趕了過來。在遞給男子第三根冰棍后,男子再也沒有任何不付錢的理由了,一臉喪意地給了錢,帶著自己的朋友和孩子,灰溜溜地離開。
事情不大,但是惡意滿滿,并且惡意非常之大。
首先,咱們可以假設(shè)如果賣冰棍的是倆17、8的小伙子,或者是成年人,那個男子還會不會、敢不敢這么干。
大概率不敢,因?yàn)樾』镒雍统赡耆说膽?zhàn)斗力,跟小男孩完全不同。如果自己用同樣無理取鬧的方式來對待小伙子和成年人,自己挨揍,或者說打起來的可能性很高。
而如此對待倆小孩,小孩一方面不太會有反抗的意識,另一方面自己不可能吃虧。所以,這就是典型的以大欺小、恃強(qiáng)凌弱。
其次,用成年的語言游戲,來玩弄心智未熟的小男孩。他在買冰棍的時候,小男孩就已經(jīng)表明只剩下兩根了。正常來說,他本可以只買兩根,或者一根都不買,但他偏偏堅(jiān)持一定要三根,并且接過兩根雪糕并拆開吃了。還以“沒吃到”第三根為由,拒絕給錢。
這就好比咱們?nèi)ゲ宛^吃飯,點(diǎn)了份蓋澆飯,也吃完了,但跟人家說“沒吃飽,我拒絕付錢”一個道理。用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和道理,去要求別人滿足自己扯淡的要求。這樣的人和行為,典型欠教育。
最受不了的是啥,男子桌上還有其他幾名成年人,也有兩個孩子,整個過程中這幾名大人都沒有勸阻過男子,而兩名孩子中的一人,吃著冰棍看著戲,也許他都不明白,為啥自己吃了別人的冰棍,爸爸/叔叔卻不愿意付錢。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是一類人,恐怕也做不到一張桌子上吃飯吧。
而整個過程中,那兩個賣冰棍的小男孩,讓我敬佩,尤其是那個打電話的,敢用手指著男子的男孩。在面對成年人的惡意時,他沒有退縮,而是敢于直面對方,維護(hù)自己的權(quán)利。他先報(bào)警,然后‘調(diào)貨’的操作,更是思路清晰,決策果斷。
試想,如果他那個電話是打給自己的爸爸,恐怕最終父母來到后,雙方會打起來。而調(diào)貨那個電話,更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堵住了男子的嘴。你不是想吃第三根嗎,不是吃到第三根才付錢嗎,那我就滿足你。
最后,警察來了,冰棍也來了,你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這也許是最完美的結(jié)局。
可能有人說不夠解氣。確實(shí),這種沒啥度量,專挑軟柿子捏的人,真的應(yīng)該有人好好教育一下。那個英勇踹了一腳的小伙,其實(shí)就代表了咱們很多人的心聲,但是在如今社會的普遍認(rèn)知里,那是不應(yīng)該有的行為。說實(shí)在的,我覺得有點(diǎn)可悲。
正是這樣的環(huán)境,縱容了社會上很多惡劣的、無賴的、胡攪蠻纏的、講不通道理的人,不斷地欺負(fù)別人。
法治社會固然要維護(hù)和支持,但最起碼的一點(diǎn),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法,是讓守法的人受到保護(hù),而不是保護(hù)不守法的人。
對不守法人的保護(hù),便是縱容。
全文完,感謝閱讀,喜歡請點(diǎn)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