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guān)注”,既方便您進(jìn)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毫無疑問,毛主席在中國人民心目當(dāng)中的形象是無堅不摧的。他領(lǐng)導(dǎo)著工農(nóng)武裝革命走向了最后的勝利,帶領(lǐng)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為新中國帶來了一番嶄新的天地。
可能因為毛主席身上的光環(huán)太過于耀眼,所以無數(shù)中國人民都忽略了一點,其實毛主席拋開這些堅韌不拔的方面,也只是一個有血有肉、重情重義的普通人。
毛主席
他總說自己這輩子沒什么遺憾,但是無法在去世之前回到家鄉(xiāng)再看一眼,卻讓他失落了好久。
1976年,毛主席已然纏綿病榻,原本計劃好的回韶山的行程,也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實現(xiàn)。
他的兩個女兒李訥和李敏前去探望他的時候,他便將自己的遺憾交代給了這兩個女兒,希望她們有朝一日能夠幫自己實現(xiàn)心愿。
李訥和李敏在父親的床前淚流滿面,連連答應(yīng)。
主席交代了女兒什么事情?
這件事情最終能實現(xiàn)嗎?
本期文章,我們來看看毛主席充滿情義的另一面。
掛念家鄉(xiāng),百般不舍
1893年,一陣嬰兒的啼哭打破了韶山?jīng)_的寧靜。這陣哭聲清透有力,或許正暗示著發(fā)出聲音的主人是一個不尋常的生命。這個剛剛降生的嬰兒,就是毛澤東。
毛主席在他17歲的時候,就能夠?qū)懴隆?strong>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可見其雄心壯志,可嘆其少年意氣。
毛主席青年時期
當(dāng)他從書本當(dāng)中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是他便不再滿足于一輩子留在韶山?jīng)_碌碌終老。
“無論如何,我得出去看一看,得看看我能為我們這個國家做點什么?!?/strong>
在寧靜的小山村之外,世界是十分喧囂的,戰(zhàn)火紛飛,尸橫遍野,當(dāng)時的中國快要完全沉沒到黑暗之中。
青年人們想要拯救中國,可是誰也不知道最正確的方法是什么,大家只能按照自己心中所想,嘗試著走出每一步。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到底是否正確,但知道萬法只為救蒼生。
毛主席是這些青年當(dāng)中的領(lǐng)軍人物,他走出家鄉(xiāng)之后,忙著領(lǐng)導(dǎo)武裝革命,忙著推翻軍閥政府,忙著組織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忙著建設(shè)新中國。
他從青年一點一點熬成了中年人,為了國家和同胞熬出了滿頭白發(fā)。
1959年,毛主席終于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得到了第一次返回家鄉(xiāng)的機(jī)會。
毛主席回鄉(xiāng)祭祖
這一次出發(fā)之前,主席的內(nèi)心異常激動,可是即將到達(dá)目的地的時候,他卻罕見地平靜了下來。
可能是近鄉(xiāng)情更怯吧,在千軍萬馬之前可以面不改色的毛主席,下車的時候竟突然不知道手該往哪兒放。
這樣的感覺,就像是我們在異鄉(xiāng)奮斗了好多年,終于能夠在某一年的春節(jié)回到故鄉(xiāng)。我們會害怕見到那些熟悉卻又變化了的面孔,會害怕記憶中的景物已經(jīng)不再存在,也會擔(dān)心和親人之間的感情不再深厚。
主席也只是一個平常人,他也會有這樣的擔(dān)憂。
但還好,熟悉的景色和所見所聞,很快消除了主席心中的緊張。韶山的村干部想要在前面為主席帶路,可毛主席笑著擺擺手說:
“你忘啦,我可是在這長大的,我熟悉著哩。”
他老人家一馬當(dāng)先地走在最前面,一直走到了上屋場。
在偶然間看到一張照片之后,主席臉上興奮的神態(tài)漸漸被悲傷和思念所取代。這張照片上是誰呢?
照片上有一個女人和三個孩子,最大的那個是毛主席,其他兩個孩子是他的弟弟,那位女子自然就是主席的母親。
恍惚間他突然想到,他已經(jīng)幾十年沒有再見過母親,母親也許久沒有入過他的夢了。如今他能夠在一張黑白照片上再次看到母親熟悉的臉,真是上天垂憐。
這張照片是主席的外祖母偷偷保存起來的,如今跨越時空,給了他一份心靈上的震撼。
從上屋場離開之后,主席又來到了父母的墓前親自磕頭上香,還找了從小一起玩到大的毛霞生拉家常。等到離開那天,他告訴父老鄉(xiāng)親,不必為這一次分離太過傷心,他一定還會回來的。
1966年,這是毛主席在離開人世之前最后一次回到韶山?jīng)_。
這一次他的行程沒有公開,主席也直接入住了他之前叮囑周小舟修建的滴水洞。沒了那么多人情往來,他可以盡情感受家鄉(xiāng)的風(fēng)貌,把自己當(dāng)成一個小孩子一樣,陷入母親溫暖的懷抱。
離開的那一天,他萬般不舍,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絲預(yù)感,這一次離開,就是與家鄉(xiāng)的永別。
6月28號那天,他站在了滴水洞附近的山頂,再一次仔仔細(xì)細(xì)地將這里的風(fēng)貌收入眼中。韶山?jīng)_埋著毛主席的根,是他無數(shù)次午夜夢回的歸巢。
殷切交代,心系家人
時間在繁忙中如同流水一般飛逝,1976年很快來臨。
這一年對于無數(shù)中國人民來說,就如同噩夢一樣,幾位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相繼離開,舉國同悲。
年初,主席就已經(jīng)纏綿病榻,無法再獨自行動。躺在床上的時候,他會在腦海中回顧自己這一生。
該做的事情也做了,該幫的人也幫了,也已經(jīng)替那些犧牲的戰(zhàn)友們見證了新中國的飛速發(fā)展,按理來說,不該有什么遺憾了??蔀槭裁葱牡卓偸怯幸粔K空落落的地方呢?
原來這塊地方裝著的,是故鄉(xiāng)。
七八月份的時候,毛主席提出了一個難度巨大的任務(wù),他還想再回到家鄉(xiāng)看一眼。彼時他身體已經(jīng)無法支撐如此劇烈的行動,可這思鄉(xiāng)之情實在太過強烈,還是讓身邊的人動容。
于是人們瞞著他偷偷做準(zhǔn)備,一架“子爵號”,等著9月15日接毛主席回家。
可是9月8日晚上,湖南那邊卻突然接到中央通知,暫停一切準(zhǔn)備工作。
第二天,他們就明白了原因。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在9月9日與世長辭。舉國同哀,淚灑大地,送別偉人。
毛主席這最后的心愿雖然沒有由他自己親自實現(xiàn),但是他卻在生命終點到來之前,把它轉(zhuǎn)交給了自己的兩個女兒,李訥和李敏。
可能老人在臨死之前,真的會對生命終點的到來有所預(yù)感。他會提前把自己想說的話都對家人說出來,有人甚至?xí)袟l地安排自己的身后事。
李訥李敏
主席趁著兩個女兒來看自己的時候,對著她們交代了一番話:
“我真的很想再回韶山看一看,但是可能我的身體條件已經(jīng)不允許了。你們姐妹二人,一定要替我完成這個心愿,幫我多看看韶山的一草一木。還有,回去的時候記得去看望我的兩個弟弟,他們的生活太困難了,能幫就幫一把。但只有一點要記住,不可以麻煩國家。”
聽著父親這如同交代后事一般的話語,李訥和李敏在主席的床前痛哭失聲。此時此刻,她們就像尋常人家的女兒一樣,萬般無力地接受即將和父親永遠(yuǎn)分離的事實。
主席交代的話當(dāng)中所說的兩個弟弟,一個叫毛澤榮,另一個叫毛澤連,都是他老人家的堂弟。
早年間他還沒有離開家鄉(xiāng)的時候,兩個弟弟都是他身后的跟屁蟲。在他毅然決然地參加農(nóng)民運動的時候,弟弟們或許還不知道他做的事情有什么意義,但仍然義無反顧地支持兄長的所有行動。
當(dāng)年,毛主席在家鄉(xiāng)的同志還打趣他,身后帶著個跟屁蟲,這個跟屁蟲其實就是毛澤榮。
毛澤榮會幫著毛主席傳遞信件,會為出門在外的兄長觀察家鄉(xiāng)的變化情況,后來毛主席長期在外奮斗的時候,毛澤榮還時不時寫信關(guān)心主席。兄弟二人的感情,并沒有隨著距離的分隔而變淡。
同樣地,毛澤連也是主席身后的小尾巴。他比主席小了20歲,所以在主席眼中,他更像是個孩子。
十幾歲的年紀(jì),在為大部隊傳遞信息的時候,毛澤連不慎在中途受傷,眼睛從此留下了永遠(yuǎn)的傷害,幾近失明。
這兩位弟弟后來都一直留在韶山,也在當(dāng)?shù)亟M織開展過各種紅色運動。這么多年來,他們的生活狀況一直不容樂觀。
了解到他們的困境后,毛主席每個月總是會從自己的工資和稿費當(dāng)中劃出一筆錢,寄回家給他們補貼家用。
這是他自己的私人財產(chǎn),他可以隨意決定是否使用。但是有一點是他的禁忌,那就是他的家人不能利用跟他之間的關(guān)系去獲取特權(quán)。
毛主席一直放不下這兩個生活困難的弟弟,所以在拜托女兒們幫自己回家看看的同時,還要讓她們一定記住去關(guān)照一下兩位堂叔。血濃于水,古人誠不欺我。
尋根之路,充滿感動
1976年姐妹倆送走父親之后,第二年,李敏就回到了韶山。
原本李訥是要同去的,但這一次因為工作原因暫時無法走開。她先是來到了主席成長的地方,用雙眼記錄下父親生活過的痕跡。而后,她又特意來到毛澤榮和毛澤連的家中,看望這兩位父親念念不忘的堂叔。
雖然無法再見到親愛的兄長,但能夠看到兄長的女兒回家,兩位堂叔心中都感到遺憾又欣慰。
他們在一起聊了很久,久到日頭都不知不覺掉到了山下,李敏才終于不舍地離開。她知道,如果直接給錢,兩位堂叔是不會要的,所以她偷偷在每個人家里放了100塊錢。
一直到1984年,李訥才終于和丈夫王景清一起回到了韶山。
李訥與王景清
這是她第一次回到家鄉(xiāng),在這之前她從未來過湖南。雖然對這里的風(fēng)景感到有些陌生,但是流在骨子里的血告訴她:這里是你的來處。
李訥隱藏了自己的身份,只是跟著丈夫一起接受當(dāng)?shù)馗刹康囊龑?dǎo)。他們先是走到了曬谷坪,看到了這里標(biāo)注的主席成長環(huán)境的字眼,李訥終于控制不住地跪倒在地,口中喃喃地喊著爸爸。
直到此刻,父老鄉(xiāng)親們才終于知道眼前這個跟主席十分相似的女子到底是誰。他們僅僅握著李訥的手,一個勁兒地哭,說不出話來。
此刻言語的力量太過渺小,流淌在他們心中的是一種共同的感情,那就是對主席的思念。
而后,李訥又來到了爺爺奶奶合葬的墓前,像幾十年前的父親一樣,跪地磕頭,與自己素未謀面的親人相認(rèn)。
在這里,她更是感受到了一種血脈的指引,那是剪不斷的牽掛,亦是人心中永恒的歸宿。
這一次來的時間太過匆忙,李訥來不及去看看兩位堂叔,這件事情也成為了此次行程的遺憾。回到北京之后,李訥對此一直念念不忘,還想著有機(jī)會下一次去彌補這個過失,圓了自己對父親的承諾。
五年之后,李訥又再一次來到了韶山,她好像跨越時空一樣,感受到了30年前父親近鄉(xiāng)情怯。
這一次,她首先去尋找兩位堂叔。只可惜,毛澤榮已經(jīng)離世。在去世之前,毛澤榮都還在用盡最后一絲力氣整理湖南當(dāng)前的工作情況,這是他對堂哥的承諾,他會踐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雖然毛澤連還在,但他也已經(jīng)是一位70多歲的老人了。
他看著眼前的侄女兒,說:“真好啊,難為你們還記得我,看到你們我真的很開心。只是這一次或許是我們最后一次見面了,叔叔只希望你們這些小輩們能夠一切都好。”
親人之間的殷殷叮囑,總是讓人忍不住從心底生出一股酸澀。李訥睜著一雙被眼淚模糊的眼睛,看著堂叔蒼老的臉,用盡力氣去感受這份世間難能可貴的情感牽絆。臨走之前,她也像李敏一樣,偷偷留下了100塊錢。
這兩位女兒用自己的方式,全了父親對家鄉(xiāng)的最后一絲牽掛。先輩的遺憾,后輩終于去填滿。
毛主席與李訥、李敏
結(jié)語
毛主席作為一代偉人,給世人留下的印象大多都是堅硬而不屈的,可就算偉人的心是鐵鑄的,總還是有一些柔軟的角落流淌著種種牽掛。正是這些情感牽絆,讓毛主席成為了一個有血有肉、更立體的人,而并非僅僅是教科書上那個冷冰冰的名字。他因為情感而鮮活,也因為無私而偉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