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欲購蘇57,中國如何應對?
據相關消息稱,印度打算花重金購買42架蘇57,這一舉動引發(fā)了各方關注,甚至有人調侃這是被巴基斯坦“打狠了”,還有人笑稱這反倒是給中國“促銷”殲35創(chuàng)造了機會。大家好,我是張斌,今天咱們就來深入聊聊印度這檔子事兒。
外媒爆料,印度即將和俄羅斯達成協(xié)議,采購42架蘇57、50架蘇35,還有S400、S500的防空導彈系統(tǒng)等。雖說印度官方和俄羅斯那邊都未證實這一消息,但從可能性來講,印度完全有可能加速獲得五代機的節(jié)奏,試圖重新拿回戰(zhàn)術和戰(zhàn)略上的優(yōu)勢。畢竟,印度目前確實沒有其他五代機的來源。美國雖說過要給印度F35A,但短期來看,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而讓印度自己造五代機,那簡直比登天還難。另外,還有消息稱印度在與韓國接觸,商談購買KF21準五代機的可能性,可見印度在獲取五代機這件事上,真是有點饑不擇食了。
咱們先不說印度其他可能的操作,還是把重點放回蘇57上。此前就有消息,俄羅斯愿意給印度提供蘇57,而且開放度非常高。比如說,可以提供生產線,甚至開源火控系統(tǒng)的代碼,允許印度整合西方的雷達和航電系統(tǒng),以及印度自己的武器。目前,蘇57只有俄羅斯軍隊自己的訂單,總數量在76到78架之間,量太小導致生產線存在產能空置的風險。如果真能出口印度,就能換取資金支持后續(xù)研發(fā)蘇57M,這對俄羅斯來說意義重大。
無可否認,如果印度真的裝備了蘇57,必然會對巴基斯坦形成威脅,甚至具有跨代降維的打擊優(yōu)勢。但事情也許并非印度計劃的那么容易。蘇57雖然是五代機,但在五代機最關鍵的核心指標上,差了不少。
就拿隱身性能來說,這可是五代機的首要性能。外界分析認為,蘇57的雷達反射面積在0.1 - 1平方米之間,遠遜于殲20和F35。從肉眼可見的氣動外形和一些細節(jié)就能看出問題,它機身上一些口蓋的邊緣、雷達整流道和機身所銜接的位置,都沒有做鋸齒形的處理,這非常不利于隱身。而在肉眼不可見的地方,比如有沒有使用隱身涂料,就算用了,涂料的水平到底怎么樣,這些都是未知數。
五代機的另外一個核心指標是雷達、火控以及航電系統(tǒng)。蘇57到現(xiàn)在使用的還是N036項的雷達,其T2組件數量不如F22的性能,相對比較落后,整機的綜合航電系統(tǒng)估計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火控系統(tǒng)能力的高低,現(xiàn)在不光要看雷達功率和探測距離,更要看后期的信號處理能力,這就需要軟硬件的支持。軟件水平、硬件水平以及技術積累,都會直接影響算法。以俄羅斯目前的情況,尤其是智能技術比較落后,蘇57的火控能力也未必能強到哪里去。
最關鍵的是,蘇57的武器系統(tǒng)還是以傳統(tǒng)理念為主。它的遠程空空導彈R77M遲遲未能裝備,R37M體積太大,難以實現(xiàn)實戰(zhàn)化運用。所以相比之下,在對抗高度智能化、體系化作戰(zhàn)的殲35和殲20時,蘇57明顯處于劣勢,甚至殲10C在作戰(zhàn)系統(tǒng)的支撐之下,都有可能打下五代機。
還有一方面,印度空軍的作戰(zhàn)體系比較落后,訓練水平也不如巴基斯坦。就像之前的5.7空戰(zhàn),已經暴露得非常明確了。蘇57到了印度手上,又會被玩成什么樣,還真不好說。
如果印度真的引進了蘇57,中國也有辦法幫助巴基斯坦從容應對。來得最快、成本最低的辦法,就是加強空戰(zhàn)體系,充分發(fā)揮殲10CE的性能,對蘇57形成一定的壓制能力。而最有力的終極辦法,就是馬上提供殲35。而且印度先打破了地區(qū)平衡,中巴就有充分的理由這么做。這么看來,印度不就等于花了個大價錢來幫中國搞促銷嗎?
關于蘇57,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俄羅斯有沒有這么大的產能為印度快速生產42架蘇57。到目前為止,俄羅斯自己裝備的也才20多架,人家俄羅斯還要繼續(xù)裝備,不可能生產出來都給了印度。要全部交付這42架,還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呢。
總之,印度購買蘇57這件事充滿了變數,即便最終達成交易,也未必能如印度所愿,在地區(qū)軍事格局中占據優(yōu)勢。而中國也會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措施來維護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