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包裝精美的蘋果被擺在貨架上,讓人想把它收入囊中,可一看價簽,心頓時涼了半截,四顆小蘋果竟然要一百多!
誰能想到水果有一天還能成為奢侈品。
現(xiàn)在隨便找一家看起來裝潢好一點的水果店,在里面消費沒有百元以上,就好像沒買過東西一樣。
水果一個個都變成了刺客,更出乎意料的是,被央視曝光的一些水果刺客不僅傷害錢包,還危害健康!
春夏之際,桃子可以說是家家必備的水果了,可脆可軟,滿足不同人群的喜愛,況且這段時間正是桃子成熟的季節(jié),價格不貴還好吃。
但誰能想到,就是這看起來樸實無華的桃子,卻生出了不少騙局。
21年的時候,一個名為爆炸桃的新品種橫空出世。
跟消費者以往見到的桃子不一樣,這爆炸桃的果子上,有著好幾道明顯的裂痕,看起來麻麻賴賴的。
按說這種品相的桃子白送都沒人要,但某些無良商家給它包裝一番,說這種桃子是新品種,甜到爆炸,所以表皮才會開裂。
再找些網(wǎng)紅博主一推,流量就起來了,不少消費者也想嘗嘗鮮,一吃,還真挺甜。
但誰能想到這個比普通桃子甜的爆炸桃并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兒,你要到桃樹下一看,就能在土里發(fā)現(xiàn)幾個被商家吹捧的爆炸桃。
這種桃子本身就是農(nóng)戶沒料理好的殘次品,可能是因為雨水或其他的外力因素導(dǎo)致開裂。
這種桃子的生長周期就沒普通桃子長,按理說應(yīng)該沒普通桃子的味道好,可為什么它比較甜呢?
原來是那些黑心商家往里面加了甜蜜素之類的添加劑,雖說適量的食品添加劑對于人的身體沒有什么傷害。
但這些以次充好的商家會合理合規(guī)的使用添加劑嗎?
相信各位心中都有答案,更何況,這種在生長過程中就長出裂紋的桃子極易腐爛變質(zhì)長蟲子,如果吃了這種桃子,身體很容易會出現(xiàn)問題。
除了爆炸桃,還有一個金西梅也是桃子家族中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重災(zāi)區(qū)。
金西梅雖然名字里有“西梅”,但卻跟西梅沒半點關(guān)系。
它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景區(qū)、步行街的巷口,一般還是一個老奶奶擺在竹筐里面,打著特產(chǎn)的名頭收割消費者的錢包。
不明真相的游客買回家咬上一口,齁甜!
但買都買了,還一般是在景區(qū)買的,不少人就只能吃了這個啞巴虧。
但實際上,金西梅是用那些還沒成熟的小桃子做的,由于桃子的成長需要大量營養(yǎng),如果不在小果時期進(jìn)行修剪,整棵樹的桃子營養(yǎng)供不上,桃子就賣不出好價錢。
一些小桃子就這樣被果農(nóng)直接剪下來了,不良商販再次發(fā)現(xiàn)商機(jī),他們將這些小桃子收購后,用食用色素、香精、甜味劑等食品添加劑把原本又青又澀的小桃子變成了金西梅。
如此大劑量的添加劑,對人體的危害可不小。
跟這違法使用添加劑的比起來,改頭換面只騙錢的水果竟然有點“善良”。
一年前火了大東北的凍梨,其貌不揚的外表下是多汁的果肉。
今年又出現(xiàn)了一個黑色的“藏烏梨”,宣稱來自青藏高原,與東北凍梨不同的是,藏烏梨的果肉是脆的。
獨特的外表,加上商家包裝出的絕無僅有,世間罕見的故事,藏烏梨的身價一度飆升到一顆22塊錢。
但學(xué)過地理的應(yīng)該清楚,青藏高原那個地方,根本不適合梨的生長。
不過商家嘴硬啊,說這藏烏梨來自林芝,是獨特的野生品種,產(chǎn)量稀少,所以才貴。
一些網(wǎng)友依舊不信商家的鬼話,特別是農(nóng)村長大的,一般會在田間地頭或者山里見過野生的水果,這些野生果一般都比市面上的果子要小上一圈,有核的話,果核又大上不少。
可這藏烏梨,個頭大,核還小,怎么看都不像野生品種。
很快,專門研究梨的果樹專家出來辟謠了,這所謂的藏烏梨,大概率是普通的秋月梨加工后的產(chǎn)物。
要知道東北凍梨表皮變黑是因為冷熱交替導(dǎo)致梨表面的細(xì)胞受損,可以理解為是人身上長凍瘡之后留下的黑色瘢痕,但這樣的梨內(nèi)部也產(chǎn)生了變化。
那為什么藏烏梨外表變黑了,但里面還是脆脆的呢?那是因為它與凍梨的處理方法不同,凍梨是反復(fù)上凍解凍,而藏烏梨是直接高溫,可以理解成是被曬黑了。
其實自然界中本身就不存在黑色的梨,不過各位可以期待一下紅色的梨,這種紅色的梨從表皮到果肉都富含花青苷,這可是抗氧化的一把好手。
而即將面世的這種紅色的梨,這是果樹研究所的各位專家研究出來的新品種。
不過如果大家真的對黑色的梨很感興趣的話,這些專家們說不定也會著手研究。
就像西瓜一樣,相信不少愛吃西瓜的人不喜歡吐籽,小時候可能還被大人嚇唬過不吐籽肚子里會長西瓜,為了讓吃瓜群眾們吃瓜吃得更開心,科研人員專門培育出了無籽西瓜。
可能在不遠(yuǎn)的將來,這藏烏梨就不再是秋月梨換個馬甲,而是真真正正的出現(xiàn)這個品種。
這藏烏梨好歹是秋月梨加工過后才拿出來騙人,但葡萄可真是裝都懶得裝了。
在22年的冬奧會上,一群外國運動員來北京干吃播了,在他們吃的水果當(dāng)中,出現(xiàn)了一個奇特的果子,看起來像葡萄,但味道卻像是各種熱帶水果的綜合體。
一時間在網(wǎng)上掀起一陣巨浪,各位大饞丫頭、大饞小子紛紛想買一點嘗嘗鮮。
這才知道這種神似葡萄的水果名叫嘉寶果,別名“樹葡萄”。
無良商家在此又看到了商機(jī),這嘉寶果跟葡萄這么像,我干脆把葡萄掛上嘉寶果的名字,翻倍賣。
同樣上當(dāng)受騙的重災(zāi)區(qū)在景區(qū),畢竟這邊人流量大,還基本沒有回頭客,特別是在晚上昏黃的燈光下,這嘉寶果跟葡萄還真是有點讓人傻傻分不清。
根據(jù)多年跟水果打交道的水果獵人的說法,嘉寶果的表皮像是有一層油膜,看起來油光發(fā)亮的,而葡萄的表面則是層白霜,但總會有人把葡萄上面的白霜洗掉當(dāng)嘉寶果賣。
這時候就要聞氣味了,葡萄的香味大家都很熟悉,但嘉寶果卻是有一股淡淡的汽油味,還可以看果柄,葡萄的細(xì)細(xì)的,而嘉寶果由于是直接長在樹干上,果柄有些粗壯。
但誰能想到,還有些商家是真的當(dāng)消費者眼睛不好使,拿葡萄當(dāng)烏梅賣。
葡萄中有個品種叫美人指,聽名字各位大概也能猜出來,它有些細(xì)長,跟我們常見的圓溜溜的葡萄有些不一樣,可它跟烏梅也八竿子打不著啊。
黑夜的優(yōu)勢就出來了,在夜晚的景區(qū)中,總會出現(xiàn)幾個老頭老太太騎著三輪車,車上擺著涂過一層菜籽油的葡萄偽裝烏梅。
畢竟北方人對烏梅的印象大多來自果脯,鮮果還真的沒怎么見過,還真會有人上當(dāng)受騙。
只能說在這群黑心商販?zhǔn)掷?,葡萄都快變成水果中的姜了,演什么像什么,洗干凈是嘉寶果,涂層油是鮮烏梅。
針對水果的營銷有時候能提高知名度,擴(kuò)大銷量,也讓果農(nóng)能多賺些錢。
但營銷不是炒作,無中生有的騙局傷害的不只是消費者,還有那些真的在研究新品種的專家和果農(nóng)。
好在監(jiān)管和科普正在逐步推進(jìn),相信未來的水果市場能夠越來越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