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終于明白為什么殲10C賣不出去了,因為世界各國都在等土耳其仿制的殲10C。
說各國在等土耳其仿制殲 10C?這純屬沒看透軍貿(mào)市場的門道,殲 10C 外銷遇冷根本不是因為什么 “仿制等待”,背后的水可比這深多了!要是真信了這種說法,那可真是把國際軍購當成菜市場砍價了 —— 哪有國家會放著現(xiàn)成的先進戰(zhàn)機不買,等著一個連核心技術都搞不定的仿制版?
要說土耳其的 TF-X 項目,那確實炒得沸沸揚揚,可這哥們兒連五代機的邊都沒摸著呢。首飛剛在 2024 年完成,連初始作戰(zhàn)能力都沒有,就敢滿世界吆喝 “五代機白菜價”。
土耳其前腳剛跟印尼簽了 100 億美元的五代機合同,后腳就轉頭從英國買了 40 架 “臺風” 四代半戰(zhàn)機,理由是 “過渡機型”。
這操作,跟 “我先賣你期貨,自己卻囤現(xiàn)貨” 有啥區(qū)別?說白了,土耳其連自家五代機的技術門檻都沒跨過,拿啥仿制殲 10C?真當軍迷們都是看動畫片長大的?
殲 10C 的真實實力,央視實錘的實戰(zhàn)戰(zhàn)果擺在那兒呢,巴基斯坦的殲 - 10CE 在空戰(zhàn)中擊落印度 “陣風”,自己毫發(fā)無損。這可不是游戲里的數(shù)據(jù),而是真刀真槍的較量。
可為啥殲 10C 的訂單沒像預期那樣滿天飛?這里面的門道可多了。首先是政治牌。哥倫比亞總統(tǒng)訪華時對殲 10C 表現(xiàn)出濃厚興趣,中方甚至開出了 4000 萬美元的白菜價,還附帶貸款支持。
但哥倫比亞作為美國的 “后院盟友”,采購中國戰(zhàn)機意味著要得罪華盛頓。美國在哥倫比亞有軍事基地,每年砸下幾十億軍援,這種關系網(wǎng)下,就算殲 10C 性能再牛,哥倫比亞也得掂量掂量 “政治違約金” 有多貴。
還有就是體系壁壘。很多國家的空軍已經(jīng)被西方武器體系深度綁定。就像哥倫比亞空軍,主力戰(zhàn)機是以色列的 “幼獅” 和美國的 “巨嘴鳥”,后勤、維護、訓練全是西方那一套。
突然換成殲 10C,相當于讓開慣自動擋的司機去開手動擋,還得重新考駕照。這種體系轉換的成本,可不是一句 “性能好” 就能抹平的。
還有個容易被忽視的點 —— 用戶需求的錯位。有些國家買戰(zhàn)機,根本不是為了打仗,而是為了 “刷存在感”。
比如印尼花 100 億美元買土耳其五代機,說白了就是想在東南亞刷一波 “軍事強國” 的人設。這種情況下,殲 10C 的務實性能反而成了 “缺點”,畢竟在某些人眼里,“買貴的” 比 “買對的” 更重要。
所以說,殲 10C 外銷遇冷,根本不是因為什么 “仿制等待”,而是國際政治、市場競爭、體系慣性等多重因素的博弈結果。
那些等著土耳其仿制版的國家,要么是被政治裹挾,要么是被營銷話術忽悠,要么就是在等天上掉餡餅。
真正懂行的買家,早就盯著殲 10C 的實戰(zhàn)戰(zhàn)果和性價比流口水了。畢竟在軍貿(mào)圈,實力才是永遠的硬通貨,而殲 10C,早就用霹靂 - 15 導彈在天空寫下了自己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