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浴血榮光》迎來大結局。該劇以1927年至1935年間中國革命的崢嶸歲月為主線,講述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斗爭到古田會議、長征突圍、遵義會議這一段深刻的歷史,歌頌了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的卓越貢獻,同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
以最深沉的犧牲熔鑄山河,以最熾熱的赤誠點亮星火,以最堅韌的脊梁托舉黎明。永不褪色的榮光,是生命對信仰最壯烈的抒情,是歷史對忠誠最永恒的鐫刻?!对⊙獦s光》的主創(chuàng)人員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將鏡頭長久地對準了閩西大地——這片為革命傾盡所有的赤誠熱土。
這是一部對閩西革命歷史進行深情贊頌的影視佳作。劇中出現古田會址、紅軍醫(yī)院、協(xié)成店、望云草室、長汀古城、丁屋嶺、曲凹哩等革命先輩曾戰(zhàn)斗過、工作過的原址,真實復刻歷史場景,并用大量篇幅反映了閩西人民在革命的崢嶸歲月中,作出的巨大而獨特的貢獻。
劇中濃墨重彩地講述了鄧子恢、張鼎丞帶領的紅色革命。他們領導的獨立團、鐵血團編入紅四軍第四縱隊。
長汀辛耕別墅會議,決定以贛南、閩西二十余縣為范圍,用游擊戰(zhàn)術,從發(fā)動群眾到猛烈地奪取群眾力量,公開蘇維埃政權割據,擘畫了中央蘇區(qū)的宏偉藍圖。
紅軍的第一套軍服,紅軍第一次統(tǒng)一了軍裝。在黨和蘇維埃政府領導下,閩西人民踴躍參軍參戰(zhàn),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盡一切可能支援革命戰(zhàn)爭。
在蘇區(qū)的反“圍剿”戰(zhàn)爭和長征中,他們英勇善戰(zhàn),屢建奇功,許多紅軍指戰(zhàn)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特別是以閩西子弟兵為主組成的紅34師在湘江戰(zhàn)役中,浴血奮戰(zhàn),6000多人壯烈犧牲。
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他們展現出不怕犧牲、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面對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他們保持著樂觀向上、艱苦奮斗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面對黨內外的錯誤思想,他們堅持真理、敢于斗爭,展現出無私無畏的革命批判精神。這些精神,如同高高飄揚的旗幟,指引著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
當我們透過這部電視劇,回望那段“踏刃而行”的歲月,回望那些在迷茫與黑暗中依然舉著火把前行的身影,回望那些沉默而偉大的人民群眾,歷史的榮光穿透煙云,照耀著我們正在前行的道路。
圖源:古田會議紀念館官方號
在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封封紅色家書、一幕幕史料、一幅幅珍貴圖像映入眼簾,革命年代共產黨人的那段崢嶸歲月歷歷在目,謳歌著先輩們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赤子情懷,以及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圖源: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
在閩西的巍巍青山間,隱藏著兩段關于紅軍長征的深刻記憶:龍巖市長汀縣中復村作為紅軍長征的率先出發(fā)地,見證了紅九軍團邁出長征第一步的壯舉;三明市寧化縣鳳凰山村是中央紅軍長征最遠的出發(fā)地,承載著紅軍與當地群眾深厚魚水情誼的感人故事。
寧化縣淮土鎮(zhèn)鳳凰山村的軍號雕塑 圖源:黃尉峰
閩西社下山,白墻青瓦的古田會議舊址莊重古樸,參天古樹掩映下的“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八個紅色大字仍舊熠熠生輝,一批又一批游客不時駐足拍照留念。
圖源:古田會議紀念館官方號
踏入中復村(原名鐘屋村),鐫刻著“紅軍長征第一村”七個朱紅大字的石碑巍然矗立。1934年9月30日,紅九軍團吹響了長征的第一聲號角,在觀壽公祠前召開誓師大會,率先實施戰(zhàn)略大轉移,邁出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步。
作為“長征第一村”,中復村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遺產,成為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長征精神的重要陣地。
來到寧化,鳳凰山村仿古門樓上“紅軍萬歲”四個大字,在春日暖陽下熠熠生輝。1934年10月,駐寧化淮陽、隘門的中央主力紅軍奉命在淮土鳳凰山集中,從鳳凰山經江西石城、瑞金向于都方向集結,開始了艱苦卓絕的萬里長征。鳳凰山街巷尾那棵400多年的古樟樹見證了上萬紅軍從這里邁出“長征第一步”。
圖源:綠都三明
目前,長汀和寧化已經建成集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研學、紅色旅游等于一體的紅色文旅融合示范區(qū),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福建段)穩(wěn)步推進。每年有超千萬人次來到這里,感悟歷史,傳承英烈精神,汲取奮進力量。
圖源:三明發(fā)布
新中國成立以來,福建人民賡續(xù)紅色血脈,繼續(xù)發(fā)揚敢為人先、愛拼會贏的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銳意進取、善作善成,涌現出谷文昌、廖俊波、吳孟超、孫麗美、潘東升等一批先進典型。他們激勵一代代黨員干部牢記使命、埋頭苦干,投身新福建建設的火熱實踐。
“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福建省東山縣原縣委書記谷文昌帶領群眾植下的滿島木麻黃,如今已長成防風固沙的茂密森林。他也成為老百姓心中一座不朽的豐碑。
在閩北的青山綠水間,廖俊波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新時代黨員干部的奉獻之歌。
2014年,廖俊波在外屯鄉(xiāng)洋屯村調研
以上2圖源:福建紀檢監(jiān)察
2007年,面對榮華山的一片荒蕪,廖俊波帶著借來的2000萬元和寥寥數人,在租用的舊村部里開啟創(chuàng)業(yè)征程,歷時四年多,描繪出了一幅和投資者“共享榮華”的發(fā)展圖景。2011年,廖俊波到政和工作時,四年間,廖俊波這個“火車頭”帶著政和人民加速追趕,政和連續(xù)三年位列福建省縣域經濟發(fā)展“十佳”。
政和縣城一角 圖源:陳昌村
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肝臟外科還是一片“手術成功率幾乎為零”的未知荒原。吳孟超夜不能寐,寫下“臥薪嘗膽、走向世界”8個字,壓在寫字臺上。
20世紀60年代,吳孟超在實驗室里鉆研業(yè)務
圖源:福州日報
他把手術刀指向禁區(qū):就是要到這個沒有路的地方闖一闖,為數以萬計的病人闖出一條新路來!
于是,這雙手,制作了我國第一具完整的肝臟血管鑄型標本,開創(chuàng)了中國肝臟外科,主刀完成了世界第一例中肝葉切除手術,把中國肝臟外科帶到了世界醫(yī)學的最前沿。
圖源:新華網
孫麗美作為中共黨員,17年如一日扎根基層一線,夯實基層組織,發(fā)展集體經濟,建設美麗鄉(xiāng)村,恪盡職守、勇于擔當,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yè)績,用真心真情贏得群眾的擁護支持,被當地群眾視為知心人、貼心人、領路人。
回到《浴血榮光》,這部劇中沒有采用常見的“三軍會師”的歡呼場面,而是定格在遵義會議之后,隊伍繼續(xù)向前跋涉的留白中。這種克制的收束,恰恰在說,勝利從來不是終點,我們將永遠革命下去!
每一位英雄、每一段紅色記憶都從未遠去,他們已化作春泥,滋養(yǎng)著這片清新福地。
部分文字來源:海峽通訊、東南衛(wèi)視、福建日報
福建省旅游發(fā)展集團
fjlygroup
暢游八閩平臺
cybmflxx
廈門文旅
漳州文旅
綠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時福建
ssfj2023
轉載請標注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