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最尷尬的是德國前總理朔爾茨。朔爾茨在位時,一直就北溪管道被炸事件進行調查,卻始終沒有實質性結果。
想當初,北溪管道被炸,對德國的能源供應和經濟發(fā)展造成了沉重打擊,德國民眾對政府盡快查明真相、追究責任的呼聲極高。朔爾茨政府也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徹查到底,給德國民眾和國際社會一個交代。然而,在他的任期內,調查進展緩慢,疑點重重,各種猜測和質疑聲不斷。民眾不禁要問,是調查能力不足,還是背后有其他不可告人的原因?
如今,意大利在德國的請求下完成了逮捕行動,使得案件有了突破性進展,這讓朔爾茨過往的調查工作顯得十分尷尬。這是否意味著朔爾茨政府在調查中存在嚴重的疏漏,或者受到了某些外部因素的干擾?畢竟北溪管道被炸,德國是直接受害者,損失巨大,不僅不得不尋找高價的能源替代方案,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內的工業(yè)生產和社會穩(wěn)定。
朔爾茨在位時,其政府的調查工作沒有給德國民眾一個滿意的答案,這無疑讓德國民眾感到失望。而且,這一事件也對德國的國際形象產生了負面影響,讓德國在國際輿論場上處于被動地位。如今嫌犯被捕,真相似乎正逐漸浮出水面,但朔爾茨卻已卸任,他在這一事件中的表現,將成為德國政治史上一個難以回避的話題,也會成為后人評判他執(zhí)政能力和政績的重要依據之一。或許,歷史會對朔爾茨在北溪管道被炸事件中的作為給出一個公正的評價,但對于德國來說,這一事件所帶來的傷痛和損失,卻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撫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