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臺灣島內政治圈的熱鬧勁兒,簡直讓人看呆了——一場鬧得沸沸揚揚的“大罷免”剛結束,民進黨就輸得一塌糊涂,更讓人意外的是,向來嘴硬的賴清德居然破天荒認了錯,還專門找蔡英文見了一面。這波操作看得不少人一頭霧水,咱們今天就好好捋捋這事兒。
先說說讓民進黨栽大跟頭的“大罷免”。從7月底到8月下旬,不到一個月時間,民進黨搞了兩波罷免,目標很明確:把國民黨的民意代表拉下馬,扭轉民意機構“朝小野大”的局面。可結果呢?7月26日第一輪,24名國民黨籍民意代表加原民眾黨籍新竹市長的罷免案全沒通過;8月23日第二輪,7名國民黨籍民意代表的罷免案還是全敗。算下來,兩波“大罷免”民進黨0:32完敗,賴清德的算盤徹底落空。
這慘敗可不是偶然。臺灣地區(qū)民眾早對民進黨那套不耐煩了。賴清德天天喊“抗中保臺”,可美國對臺加征關稅,中部機械、精密機械、自行車等產業(yè)全被打懵,產業(yè)鏈外流、臺積電面臨“掏空”風險,年輕人找工作越來越難。但他倒好,把800億新臺幣預算拿去搞“大罷免”,民生救援的錢拖拖拉拉,風災受災戶要等半年才能修房子。年輕人關心工資、房價,誰愿意被政治綁架?兩輪投票里,不少年輕人都投了反對票。
按理說輸成這樣該反省吧?可賴清德一開始偏不。第一輪失敗后,他只輕描淡寫說“聽到反對聲音”,不提“失敗”,還堅持“抗中保臺”,不辭黨主席、不讓“內閣”總辭,臺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也留任。直到第二輪又輸,他才扛不住了。
第二輪結果出來后沒幾天,賴清德連夜講話,罕見認錯,說自己上臺一年多施政有不足,還承諾改組“內閣”。但這更像緩兵之計——當時他支持率已跌到28%的新低,行政團隊人心惶惶,臺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郭智輝以健康為由辭職,教育、數位發(fā)展部門負責人也想退,都是他的嫡系。而且他沒說要放棄“抗中保臺”,對辭黨主席、卓榮泰下臺這些關鍵問題只字不提,還是想保權力。
更有意思的是,賴清德認錯后,蔡英文罕見出山。8月24日下午,蔡英文專門去賴清德官邸,還和他副手蕭美琴見面。要知道,蔡英文任內和賴清德就不對付,明爭暗斗沒停過?,F(xiàn)在主動上門,表面是支持,其實是怕賴清德把民進黨拖垮。
前臺北市副市長李永萍在政論節(jié)目里的吐槽很實在,她拿網上火的二創(chuàng)短片舉例,說賴清德像短片里的“萊爾校長”,開校車橫沖直撞,把人丟路邊還喊“一比二就是我贏”,現(xiàn)在車快翻了,光靠找蔡英文要“溫暖”沒用,自己不踩剎車、轉方向,誰也救不了。
國民黨這邊也有動作。黨主席朱立倫說“大罷免”勝利是人民的勝利,要求賴清德釋放柯文哲,還提了搶救經濟、調整能源、終結司法操控、消除社會撕裂的呼吁。他還公開懇請臺中市市長盧秀燕接黨主席,說她務實溫暖。但盧秀燕拒絕了,說臺灣地區(qū)中部受美國關稅沖擊嚴重,機械、中小企業(yè)等產業(yè)遭殃,她要堅守崗位陪市民渡難關,還說黨主席該公平競選,團結合作更重要。
現(xiàn)在賴清德麻煩不少。外部,美國不重視他,特朗普拒絕了他指定的“駐美代表”人選;內部,行政團隊動蕩。島內學者也說,賴清德不放棄“臺獨”,換再多的人也沒用,只會讓自己執(zhí)政更難,臺灣地區(qū)更危險?!堵?lián)合報》《中國時報》社論也提到,民意要穩(wěn)定發(fā)展,不是搞政治斗爭、喊口號。要是賴清德還執(zhí)迷不悟,下次民眾會用更直接的方式表達不滿,民進黨就真回天乏術了。
說到底,臺灣地區(qū)發(fā)展離不開兩岸和平穩(wěn)定,民眾要的是安定日子。賴清德就算認錯、見了蔡英文,不改“臺獨”路線、不抓民生,遲早還得栽更大跟頭。接下來他怎么折騰還得看,但“臺獨”和政治操弄不得人心,早晚得失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