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覺得自己幫我國牽制了印度,所以我國必須把殲35戰(zhàn)機賣給他們,還要轉(zhuǎn)讓技術(shù)。
咱不否認中巴的合作分量。這些年,軍事上有聯(lián)合開發(fā)的戰(zhàn)機,巴基斯坦也拿到過不少中國的裝備和技術(shù)支持。這種合作確實讓巴基斯坦腰桿硬了,也讓印度一直有所忌憚。
但別真以為印度不敢明著挑釁中國,是靠巴基斯坦 “牽制”?,F(xiàn)在的中國,早不是 40 年前的樣子了。40 年過去,我國的發(fā)展速度、經(jīng)濟體量、軍事實力擺在那,印度不敢輕舉妄動,核心是咱自己的硬實力夠硬,跟巴基斯坦給印度找了多少麻煩,真沒太大關(guān)系。
不少小國都有個 “定位” 通病,總愛把自己的作用往大了拔,覺得幫過忙就該拿 “超額回報”。巴基斯坦不是特例,朝鮮曾說,全靠自己擋在一線換中國后方安穩(wěn),越南、土耳其也抱怨過,中國 “關(guān)鍵時候沒幫夠”。更有意思的是,有時候幫多了,他們反而覺得是 “分內(nèi)之事”,一旦沒滿足預(yù)期,還會心生不滿。
我國幫巴基斯坦,有戰(zhàn)略考量,有人道主義成分,也是咱作為大國對地區(qū)和平的擔當。這筆賬得算清楚:援助不是 “必須還的人情債”,合作也得有分寸。要是真順著 “你幫了我,我就該無限滿足你” 的思路走,時間長了只會養(yǎng)出對方的依賴,今天要戰(zhàn)機,明天可能要更核心的技術(shù),哪天滿足不了,就是升米恩,斗米仇。
國際上的事向來變數(shù)多,今天跟你 “鐵得不行”,明天風向變了,可能就瞬間變臉。中國的強大,從來不是靠哪個國家 “遮風擋雨”,是自己一磚一瓦建起來的根基。跟巴基斯坦繼續(xù)合作沒問題,但該守的分寸得守住,不是所有要求都照單全收,也不是所有 “貢獻” 都能當 “交換條件”。大國的底氣從來不是靠別人給的,是自己掙的。把自己的事做好,實力擺在那,周邊國家才會真的敬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