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王毅外長剛結束訪印,沒想到印度這邊立刻出了兩招。一招是軍方在奧里薩邦試射“烈火-5”導彈。此前,印度防務部門就曾聲稱,研發(fā)此款導彈就是為補上印度導彈不能覆蓋中國全境的短板。另一招是把會談中“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表述從官方通稿里刪了,隨后又說中方“引用有誤”,意思是別往心里去。嘴上說合作,動作上擺強硬,還在臺灣問題上來回折騰,這個信號不尋常。
對于印度刪除涉臺言論這一行為,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也把話挑明了。對印度所謂“澄清”感到意外,不符合事實。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包括印度在內(nèi)的國際共識。說白了,臺灣問題是底線,動不得;承諾說出口,就得算數(shù),刪來刪去不行。
王毅這邊的動作,原計劃是訪印之后去巴基斯坦,但專機半夜改了航線,直接飛到喀布爾。在阿富汗,同外長穆塔基見面,巴外長也到了,三方開了一整天的會。
這個行程沒提前公布,通報里有兩個明顯變化,一是對外稱呼變了,用了“阿富汗政府”的說法,直接去除了“臨時”、“代理”這些前綴;二是把安全和發(fā)展捆在一塊談,既明確希望阿方全力打擊“東伊運”等恐怖組織,清掉雙邊關系的障礙,也邀請阿方對接共建“一帶一路”,把經(jīng)貿(mào)、農(nóng)業(yè)、減貧、水利、互聯(lián)互通、人文交流等一攬子拉上來。
阿方回應得很直接:對華友好是外交基石,不允許任何人利用阿領土危害中國安全,愿意建立經(jīng)貿(mào)對話機制,推動務實合作。
大家關心的焦點無非三樣:印度為什么要這樣做?中方準備怎么應對?這事會影響到哪里?
先說印度這兩招的用意,第一,導彈試射挑在這個節(jié)點,自有弦外之音。莫迪月底要來天津參加上合峰會,七年之后再訪華,按理說應該營造正面氣氛。但印度國內(nèi)需要一個“強硬符號”,告訴民眾我們不弱,不退。烈火-5的射程擺在那里,對內(nèi)能加分,對外能讓氣勢看上去不輸。
- 再說涉臺表述,中印會談時說“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事后通稿刪除,再補一句“引用有誤”。這種操作在外交場合最傷信任。外交文本是講“字字有回響”的,白紙黑字就是承諾。
短期看,這種做法能避免國內(nèi)反對派和民族主義輿論的攻擊,但對外關系的傷害是累積的,一次兩次也許還能過去,次數(shù)一多,對方就會把你當“不確定因素”。
那王毅訪問阿富汗這步棋,意義在哪?
- 先看安全;中國有切身的安全關切,希望阿方對“東伊運”等組織持零容忍態(tài)度,不讓其借阿領土搞事。穆塔基這次的表態(tài)很明確,承諾不讓任何人利用阿領土危害中國安全。這等于給后續(xù)的邊境管控、情報互動、反恐合作,打下一個政治基礎。
- 再看發(fā)展;阿富汗資源稟賦好,鋰、銅、鐵礦能支撐長期的產(chǎn)業(yè)合作。中國的新能源產(chǎn)業(yè)鏈需要穩(wěn)定的資源供給,阿富汗這塊拼圖,放得進去。
但所有這些,都得有安全兜底才走得穩(wěn)。把反恐和經(jīng)貿(mào)打包推進,既照顧了阿方“以經(jīng)濟為中心”的政策訴求,也照顧了中方的安全底線。安全是保險,發(fā)展是收益,兩者綁在一起,合作的確定性就上來了。
很多朋友問,為什么這次中方?jīng)]有提前對外通報王毅外長要去阿富汗?理由其實很簡單:
- 阿富汗的事牽扯面太廣;里面有安全問題,有各派勢力,也有域外力量盯著看。消息一提前放出去,媒體跟著炒,各種傳言就會冒頭。低調(diào)推進,等談得差不多了、達成共識了,再把消息放出來,這樣外部干擾就小很多,事情也更容易落地。
第二,得給印度留點面子;中印關系剛開始回暖,彼此都在試探和修補。如果這時候高調(diào)宣布“要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加大合作”,外界很可能解讀成“拉隊伍對著印度來”。這樣一來,印度國內(nèi)輿論又要起波浪,容易影響莫迪來天津的氛圍。
低調(diào)處理,既把該做的事做了,也不把對方逼到墻角,給雙方都留余地。
- 從節(jié)奏看,這次安排是“先訪印,再訪阿”;這不是臨時起意,而是要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里。先和印度把話說開,把邊界、經(jīng)貿(mào)這些敏感點逐條過一遍,把對話通道留住。緊接著,和阿富汗、巴基斯坦把安全和發(fā)展這兩條線擰在一起,往西邊加固,把通道延伸到中亞方向。
這樣一來,南亞這盤棋就不是壓在一個點上了,哪邊有起伏,另一邊能兜住。對中國來說,這叫“多點支撐,分散風險”。
再說得直白一些,阿富汗這塊地方,想要推進合作,先要穩(wěn)住安全。而阿方這次也給了明確回應,說不會讓任何人利用阿富汗領土來破壞中國安全,愿意建立經(jīng)貿(mào)對話機制,推進務實合作。這些都是實打?qū)嵉某兄Z,能支撐后續(xù)的具體工作。
很多人問,接下來該盯哪兒看,別焦慮,三件事就夠了。
- 看說法。等莫迪在天津開口,聽他怎么講一中原則。有沒有點到關鍵,這就是最清楚的信號。
第二,看動作。峰會前后,盯住印度會不會繼續(xù)“擺陣勢”。比如有沒有新的導彈試射、軍演畫面,邊界問題上有沒有話頭升級,對臺灣地區(qū)有沒有邊緣互動。如果這些動作扎堆兒出現(xiàn),那基本能說明,之前那一下不是“作秀”,而是要把強硬當常態(tài)。要是動作少了,說明印度也在看風向,想把氛圍穩(wěn)住。
第三,看落地??粗邪⒌氖?,能不能很快有看得見的步驟。比如,機制建起來了沒有,雙方多久開一次會,清單上排了哪些項目,先從哪幾項開工。只要這些東西擺出來,外界就有底了。
現(xiàn)在中方這邊,安全和發(fā)展兩手抓,阿富汗的路子已經(jīng)鋪開。印度那邊,就看愿不愿意把話說清楚、把事做實。該給的面子會給,必須守的底線也會守。穩(wěn)住自己,不被對方帶節(jié)奏,才是正路。等峰會結束,基本就能看明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