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和襄高速六安段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主線貫通超百公里,首段具備通車條件,標志著該項目基本具備階段性通車條件,為后續(xù)全線貫通奠定堅實基礎。
本次通車段全長103.4公里,其中起點至霍山樞紐互通段約66.9公里采用雙向六車道標準,設計時速120公里;霍山樞紐互通至諸佛庵段約36.5公里采用雙向四車道標準,設計時速100公里。
企地攜手,破解土方困局
建設過程中,1200萬方的土方缺口曾是制約工程推進的最大難題。沿線水網密布、農田廣布,傳統(tǒng)取土方式陷入僵局。
面對這一挑戰(zhàn),項目團隊深入舒城縣棠樹鄉(xiāng)、百神廟鎮(zhèn)等地實地摸排、反復溝通,最終落實7處合規(guī)取土場,打通了土方供應鏈條。
統(tǒng)籌調度全市資源,舒城、金安兩地成立工作專班,與項目方協(xié)同作戰(zhàn),開辟綠色審批通道,將取土場審批時間從半年壓縮至一個月,效率大幅提升。政企同心、目標同向,在短短5個月內,項目累計完成約700萬方填筑,實現(xiàn)全線土方缺口全面清零。運輸過程通過全線車輛GPS動態(tài)監(jiān)控、安全專員24小時值守調度,實現(xiàn)百萬車次運輸“零事故”的安全紀錄,有力保障工程順利推進。
科技賦能,“點泥成石”破難題
項目穿越江淮波狀平原段,地質條件復雜,深厚淤泥帶使傳統(tǒng)施工方式難以實施,環(huán)保壓力大。項目團隊以創(chuàng)新為引領,引入HAS土壤固化劑新技術,將廢棄淤泥轉化為路基材料,實現(xiàn)“點泥成石”,既節(jié)約外購土料與棄土場占地成本,又大幅減少環(huán)境影響。
針對深層軟基,技術團隊采用“四噴四攪”工藝升級版水泥攪拌樁技術,通過精密控制攪拌速度,確保水泥漿與軟土充分混合,形成高強度復合地基。高峰期僅用2個月完成48萬延米施工,有力保障了路基質量與進度,實現(xiàn)工程建設與生態(tài)環(huán)保的共贏。
道路貫通,繁榮隨之涌動。舒城的精密制造、霍山的綠色農產品、金寨的紅色文旅資源,將借由這條高速動脈,加速融入長三角經濟圈,推動產業(yè)協(xié)同、市場互通與人才流動。老區(qū)人民的出行方式將迎來蛻變,區(qū)域經濟格局也將開啟全新篇章。
目前,剩余67.15公里正全力推進,確保順利實現(xiàn)全線通車運營。
▌來源:六安新周報 六安市交通運輸局
舒城小蘭花茶中式精釀啤酒
正式上線微信小店
點擊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