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邁向雙碳目標的過程中,碳市場作為關鍵政策工具,正發(fā)揮著越發(fā)重要的作用。
在8月29日舉行的2025零碳峰會上,上海環(huán)境能源交易所副總經理彭峰深入剖析了中國碳市場的發(fā)展現狀、近期變革及未來展望。
“嚴格來講,今年中國參與碳市場已有20年?!迸矸褰榻B稱,從2005年《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中國開始涉足國際碳市場,彼時包括上海環(huán)境能源交易所在內的相應交易機構相繼成立;到2013年,深圳和上海陸續(xù)啟動8個區(qū)域性碳市場,標志著中國自己的碳市場正式起步;再到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上線開始交易,至今中國碳市場已走過4個多年頭。
經過四年多運行,全國碳市場已形成一定特色。截至8月底,累計交易量近7億噸,交易金額近480億元,遠超地方碳市場十多年累計的交易量和成交金額。在政策效果上,全國碳市場基本已建立起較為穩(wěn)定的制度體系,減排成效初步顯現,在過去的三個履約周期內履約完成率逐步增加,且均保持在99%以上。
彭峰指出,碳市場通過市場化機制推動減排以及將碳排放資源更優(yōu)化配置,主要通過三種方式實現目標。
其一,在碳排放權市場中,通過發(fā)放主要交易產品碳配額,對高排放企業(yè)施加壓力,企業(yè)需在履約清繳期前,按實際排放量回繳配額。其二,將減排效益量化為可交易產品進入碳市場變現,使有減排效益的企業(yè)和項目因經濟收益而持續(xù)減排,推動減排規(guī)?;l(fā)展。其三,借助碳市場形成碳定價,明確排放與減排的成本和收益,并通過市場供需關系精準量化,引導社會資本流入綠色低碳領域,產生溢出效應。
隨著今年第四個履約周期來臨,我國碳市場迎來關鍵“擴維”變革。彭峰表示,一方面,規(guī)劃中的八大高排放行業(yè)今年又新增了三個行業(yè)納入管理,包括水泥、冶煉鋁、鋼鐵;另一方面,覆蓋的溫室氣體種類增多,新納入行業(yè)不僅只聚焦二氧化碳。針對今年首年進入碳市場的1500多家新增企業(yè),當前采用等額履約方式,即有多少排放量發(fā)多少配額,以此助力企業(yè)適應市場規(guī)則,待2027年后逐步加碼控排力度。
彭峰補充強調,今年另一個較大變化是,7月15日全國碳市場創(chuàng)新性推出單向競價(拍賣)方式,為未來全國碳市場配額有償分配奠定基礎。在此之前,碳市場交易方式只有掛牌協(xié)議和大宗協(xié)議。
與配額市場相比,我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市場(CCER)的發(fā)展之路則頗為曲折。2012年相關政策發(fā)布,2015年第一批自愿減排量成功上市交易,但在2017年因諸多因素被迫暫停,直至2024年重啟,包括200個方法學的原有規(guī)則全部重新制定。
彭峰介紹,目前CCER市場處于嚴重供小于求狀態(tài),全國配額公布后理論需求量約4億噸/年,然而目前的實際供應量僅有1000余萬噸,交易尚處于起步階段,交易量亟待提升。
彭峰表示,未來CCER市場在供應端將對項目質量提出極高要求,不僅關注環(huán)境效益,還將綜合考量社會及減污協(xié)同效益,同時在市場消納機制上也將有更綜合考量。
關于我國碳市場未來發(fā)展,彭峰認為8月25日發(fā)布的《關于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為全國碳市場提供了頂層設計,其核心目標是建設更加有效、有活力以及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并以2027年為節(jié)點分階段推進。
據彭峰解讀,2027年前,全國碳市場將加速推進,強制市場中工業(yè)領域主要排放行業(yè)基本覆蓋,自愿減排市場實現重點領域全覆蓋,這意味著剩余規(guī)劃四大行業(yè)很可能在2027年前全部納入碳市場。2027-2030年,全國碳市場控制方式將從強度控制轉變?yōu)榭偭靠刂疲⒅鸩皆黾佑袃敺峙?,以及將自愿減排嘗試與國際接軌。
對于如何提升市場活力,彭峰認為要從兩方面發(fā)力,一是豐富碳金融產品體系,加快引入碳質押、碳回購等配套政策制度,為市場注入更多金融活水;二是擴大交易主體范圍,逐步納入更多金融機構、碳資產管理公司等非履約機構,自愿減排市場也會適時向自然人開放,讓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低碳轉型中來。
“目前全國碳市場只允許重點排放企業(yè)參與,導致整個市場交易周期性特別明顯,從這個層面上講,這個市場還是有很大的改變空間。”彭峰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