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法學教書匠的日常
作者 | 謝立斌,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武俠小說中的經典故事中,往往是一個年輕人上山拜師學藝,幾年時間跟師父勤學苦練。學成之后出師,憑著自己的一身武藝下山,開始闖蕩江湖。下山之前,師父通常會就如何與江湖人物打交道叮囑幾句,使得弟子即便不能左右逢源,至少不至于處處碰壁。
讀研究生與武俠小說中拜師學藝的故事有點類似。三年研究生生涯中,研究生認真學習專業(yè)本領。對大部分人來說,研究生階段是其學生生涯的最后一個階段,結束之后就踏入社會,闖蕩職場江湖。從導師的角度來說,其不僅要向弟子傳授賴以謀生的專業(yè)本領,還應當指導學生如何待人接物,處理好人際關系,從而使其在職場上少走一些彎路。
為了提前練習與未來的職場上級相處的能力,研究生可以把導師作為自己的陪練。由于師生關系與親子關系、職場上下級關系具有相似之處,這就使得導師成為學生練習這一交往能力的最佳小白鼠。
師生關系具有類似于親子關系的一面。大家都能想到“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古話,我們倒不是在這種意義上主張師生關系類似于親子關系。這兩種關系中的真正相似之處有三處。一是這一關系非常牢固。血緣關系也無法改變的,導師和學生之間的指導關系也是很難改變的。導師拒絕帶學生、學生要求學院換導師,都是極為例外和極端的情形。朋友可以經常換,但是指導關系是通常無法改變的。二是雙方形成某種意義上的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三是父母親能夠寬容子女的錯誤,導師也如此對待自己學生的錯誤。因此,如果與導師進行這種練習,說了不合適的話,通常導師不會記在心上。相反,如果與父母、導師以外的長輩、上級交往的時候說了不適當?shù)脑?,做了不適當?shù)氖虑?,則對方通常并不會寬容。
師生關系也具有類似于職場上下級關系的一面。導師組織學生從事科研課題研究的時候,導師會給學生布置一些任務,在這一點上和職場中的上級幾乎是一樣的。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理工科專業(yè)的研究生通常背后把導師稱為老板。在文科專業(yè)中,這種說法不普遍。既然如此,涉及任務安排和承擔的時候,師生之間進行的互動,就與職場上下級之間的互動高度相似。
總之,導師給研究生安排任務的時候,就像是職場上的上級;就對弟子不適當言行的寬容程度而言,導師又像父母,"得罪"了也沒有嚴重后果。基于這一原因,導師是研究生練習處理未來職場上下級人際關系處理的最佳陪練,研究生可以把導師當成這種人際交往實驗中的小白鼠(≧ω≦))。
多年來,我都根據(jù)這一理念,與弟子切磋如何待人接物。我會根據(jù)他們與我的互動,以及聽他們說自己如何與他人(例如實習時如何與負責自己的律師互動),推測他們會如何與未來的職場上級交往。如果他們的言行有可能會讓未來的上級感到不適,我就會特意提醒。每次一提醒,弟子們往往都恍然大悟,感謝我的觀察和建議。這么多年來,在這方面算是取得了一點經驗。除了平時根據(jù)學生的言行進行點撥之外,在研究生畢業(yè)之前,我通常會與他們進行深入的一對一談話。其中一個內容也是在待人接物方面,根據(jù)個人的情況提出一些忠告和建議。
昨天推文的素材,就來自我一次指導弟子如何待人接物的經歷。我給他布置了一個任務,他回答“可以的老師”。我推測,這樣來回答未來上級布置的任務,是不太妥當?shù)摹!翱梢缘摹北硎?,存在一定的誤解空間。如果下級請求上級的允許,上級可以回答“可以/可以的”,是妥當?shù)?。在上級安排任務的場合,上級一定程度上是在發(fā)號施令,并非是請求下級的允許,因此,回答“可以/可以的”,就欠妥了。上級安排任務的時候,在沒有特殊正當理由的情況下,下級就應當接受。此時適當?shù)幕貜途褪恰昂玫摹薄皼]問題”等表述。如果存在實際困難,則應當如實向上級報告。
點擊進入下方小程序
獲取專屬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 | 王睿
審核人員 | 張文碩
本文聲明 | 本文章僅限學習交流使用,如遇侵權,我們會及時刪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網(北大法寶)和北京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見或對相關法規(guī)/案件/事件等的解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