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 9 月 3 日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 80 周年紀念大會僅剩 3 天,一場圍繞歷史記憶的外交博弈已悄然升級。
日本政府近期接連打出 "抗議外交" 與 "暗中施壓" 組合拳,不僅公開指責中國紀念活動 "過度聚焦歷史",更通過駐外使館游說多國抵制閱兵。
面對這場精心策劃的攪局行動,中國外交部以 "不接受、已駁回" 的強硬回應,撕開了日方掩蓋歷史真相的虛偽面紗。
雙重動作攪局:從外交抗議到跨國施壓
8 月下旬以來,日本政府連續(xù)就中國抗戰(zhàn)閱兵發(fā)起外交抗議,聲稱活動 "帶有反日色彩",要求中方 "調整內容"。
日本外務省甚至通過外交渠道向歐洲及亞洲多國 "吹風",以 "歷史問題不應政治化" 為由,勸說各國政要不要出席紀念活動。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美國、英國、法國等 8 國明確表示領導人不會出席,其背后均閃現日本外交游說的影子。
這種操作似曾相識。2015 年中國舉辦抗戰(zhàn)勝利 70 周年閱兵時,日本也曾向聯合國施壓,反對時任秘書長潘基文出席活動,當時安倍政府同樣以 "避免歷史對立" 為借口進行外交阻撓。十年過去,日本攪局手段如出一轍,只不過這次更加明目張膽。
外交部三連擊:戳破歷史修正主義迷夢
面對日方的無理行徑,中國外交部在 8 月 26 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作出強硬回應。發(fā)言人郭嘉昆明確指出:"正確認識和對待歷史,是日本戰(zhàn)后重返國際社會的重要前提,是日本同周邊國家發(fā)展關系的政治基礎。"
他強調中方已駁回日方所謂抗議,任何試圖歪曲歷史、干擾紀念活動的行為都是不得人心的。
這一回應直擊日方三大痛點:其一,揭露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雙重標準 —— 自己可以年年參拜靖國神社供奉甲級戰(zhàn)犯,卻不允許受害國紀念犧牲者;
其二,戳破 "淡化歷史" 的說辭背后,是掩蓋侵略罪行的企圖 —— 日本教科書至今將 "侵略" 改為 "進出",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被刻意模糊;其三,點明日方阻撓行為的實質 —— 害怕世界銘記中國在二戰(zhàn)中作出的巨大貢獻,害怕軍國主義歷史被徹底清算。
國際社會的清醒選擇:26 國政要力挺歷史正義
盡管日本極力阻撓,國際社會對歷史正義的堅守遠超其預期。據外交部披露,已有 26 位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確認出席 9 月 3 日的紀念活動,其中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朝鮮國務委員長金正恩等多國政要。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明確表示,普京訪華 "史無前例",俄中關系始終是莫斯科的優(yōu)先議題。
許多國際媒體也紛紛發(fā)聲支持中國的紀念活動。古巴拉丁美洲通訊社指出,活動傳遞出 "中國致力于為世界和平穩(wěn)定做出更多貢獻的決心";
南非《獨立報》則強調:"在當前復雜國際形勢下,和平來之不易,必須通過銘記歷史來共同守護"。這些聲音與日本的歷史修正主義形成鮮明對比,彰顯了世界對歷史真相的共同堅守。
歷史從來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中國舉辦抗戰(zhàn)閱兵,從來不是針對特定國家,而是為了銘記數千萬遇難同胞的犧牲(法新社披露中國軍民抗戰(zhàn)傷亡高達數千萬),為了警示后人珍惜和平。
日本越是阻撓,越證明這類紀念活動的必要性;越是試圖掩蓋歷史,越暴露其內心的不安與心虛。
正如外交部所言,日本若真想改善鄰國關系,就該停止對中國紀念活動的無端指責,以實際行動正視和反省歷史。否則,再多的外交伎倆也掩蓋不了歷史真相,更贏不來國際社會的真正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