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菲宣布2026年將舉行500場聯合軍演時,這場“日均1.3場”的軍事秀暴露了特朗普南海戰(zhàn)略的本質,用戰(zhàn)術高頻次挑釁替代戰(zhàn)略清晰性。但喧囂背后,仁愛礁潟湖內那艘銹跡斑斑的"馬德雷山"號破船,正成為檢驗美國承諾成色的試金石。
這艘非法坐灘25年的菲律賓軍艦,在連續(xù)100天補給中斷后,船體已傾斜18度,甲板裂縫蔓延如蛛網,駐守士兵靠捕撈潟湖魚群維生。而中國海警的11艘快艇正在其50米外演練封鎖陣型,這場持續(xù)四分之一世紀的博弈,即將迎來物理法則與政治意志的雙重終局。
美菲軍演的虛張聲勢難掩戰(zhàn)略空心化。500場軍演的數字噱頭掩蓋不了三個致命短板。超過七成演習為連排級行動,例如8月巴拉望島“卡曼達格9”演習僅120人參與,所謂“反艦戰(zhàn)術演練”實為手持標槍導彈的象征性擺拍。菲海軍主力仍是二戰(zhàn)時的二手護衛(wèi)艦,最新購自韓國的“何塞·黎剎”級護衛(wèi)艦反艦導彈射程僅150公里,不及解放軍鷹擊-18的零頭;蘇比克灣美軍預置倉庫僅存3天彈藥儲備,而菲海軍油料庫存僅夠艦隊全負荷運轉72小時。這種“表演式軍演”好比給病危者注射興奮劑,表面亢奮,實則加速衰竭。
“馬德雷山”號的艦體正被時間與海水吞噬。船底腐蝕穿孔已達37處,輪機艙積水不斷上漲。菲律賓工程師曾評估認為短期內必然傾覆。菲軍士兵被迫生吃礁盤貝類,遲早出現身體問題。潟湖出口被漁網攔阻體系封鎖,中國海警艇配備高壓水炮與聲波驅散裝置,菲軍充氣艇6月曾嘗試沖擊,30秒內即被阻止。
菲軍布勞納總參謀長“拆除漁網”的命令,實是絕望下的政治表演。菲海軍陸戰(zhàn)隊最精銳的特戰(zhàn)連僅120人,而中方潟湖內常駐3艘海警艇+16艘漁船。更關鍵的是,美第七艦隊始終是遠距離圍觀。五角大樓內部推演顯示,介入沖突將觸發(fā)解放軍反艦彈道導彈飽和打擊。
中國在仁愛礁的管控呈現精密的三層布局。法律層面嚴格遵循“臨時諒解”框架,允許生活物資補給但封堵建材運輸;戰(zhàn)術層面漁船布網實現非軍事化攔截,海警快艇50米抵近訓練為心理震懾,菲士兵稱“發(fā)動機轟鳴導致失眠”;戰(zhàn)略層面同步在黃巖島演練島礁填筑,傳遞“破船解體即永久管控”的清晰信號。這種策略,既避免給美提供干預口實,又讓菲承受與日俱增的生理心理壓力。
特朗普政府的矛盾心態(tài)正加劇馬尼拉困境。國防部拒絕為破船運送哪怕一根鋼梁。因為任何建材運輸都會被中方捕捉,坐實美國協助侵占中國領土。這種“口頭挺菲,行動棄菲”的套路,與2012年慫恿日本巡邏釣魚島如出一轍。
1999年菲軍方選擇將破船坐灘仁愛礁時,打的算盤是“以銹蝕之軀換戰(zhàn)略支點”。但25年后,這艘船終將驗證地緣政治的鐵律:霸權代理人的命運,從來都是用完即棄的耗材。當菲律賓外交部長仍在背誦“臨時諒解”臺詞時,美軍顧問已開始評估破船傾覆后的輿情管控方案。
中國海警在潟湖內的機動訓練,是給所有玩家提供體面退場的臺階:破船如果自然解體,可歸咎于歲月侵蝕;人員如果人道撤離,能包裝成主動輪換。但假如菲方執(zhí)意上演“拆除漁網”的武裝沖鋒,那么美菲雙方的臉面都要不好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