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國家之所以敢背刺中國,是因為背叛的代價非常低,低到甚至只需一句“堅持一個中國”就能應付過去。它們認為中國離不開它們,把臺灣問題、國際合作、一帶一路等當成了籌碼,而中國確實太溫和了,幾乎從不使用暴力手段。
德國2024年派軍艦過臺灣海峽,還宣稱是“航行自由”。中國外交部、國防部、東部戰(zhàn)區(qū)齊刷刷發(fā)聲,解放軍直接出動??毡θ潭⒅?。德國軍艦灰溜溜走了之后,德國經(jīng)濟界坐不住了。
他們在中國有幾百億歐元的投資,汽車、化工這些產(chǎn)業(yè)跟中國市場綁得死死的。最后德國政府不得不私下傳話,說這事兒是“個別部門的莽撞行為”,請求中方別擴大影響。不是代價不高,是有些人總覺得自己能在刀尖上跳舞。
中國的反制手段早就不是單一的了,以前大家覺得中國只會“抗議+經(jīng)濟制裁”,現(xiàn)在可不一樣了。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首次適用《反外國制裁法》,在某專利侵權(quán)案里,法院直接發(fā)出反禁訴令,要求外國公司停止在境外針對中國企業(yè)的訴訟。
這招可厲害,直接卡住了某些國家用法律手段搞“長臂管轄”的脖子。還有,中國在國際組織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2024年世界衛(wèi)生大會第八次拒絕臺灣參與,100多個國家公開支持中國立場。那些想拿臺灣問題做文章的國家,得掂量掂量自己在國際上還能拉到多少支持。
確實有那么幾個國家,覺得中國在“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上有求于他們,就想趁機撈好處。比如澳大利亞,前幾年在涉疆、香港問題上跟著美國起哄,中國反手就對他們的大麥、葡萄酒、煤炭加征關(guān)稅。澳大利亞農(nóng)業(yè)部長急得直跳腳,說農(nóng)民損失慘重。
但中國市場太大了,2023年他們還是乖乖坐下來談判,最后中國才逐步取消關(guān)稅。這說明,中國不是不會強硬,而是看值不值得。要是某些國家把臺灣問題當籌碼,那中國的反制肯定讓他們?nèi)馓邸?br/>
還有人說中國“太溫和”,其實這是戰(zhàn)略定力,中國處理國際事務講究“斗而不破”,就像下圍棋,不追求每一步都把對手吃掉,而是通過布局慢慢掌握主動權(quán)。
比如在南海,中國一邊填海造島加強防御,一邊和東盟國家談“南海行為準則”;在臺灣問題上,既搞軍事演習震懾“臺獨”,又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把底線劃得明明白白。這種“軟硬兼施”的策略,讓那些想占便宜的國家不敢輕舉妄動。
國際政治講究的是實力和利益,中國現(xiàn)在是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產(chǎn)業(yè)鏈供應鏈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那些想“背刺”中國的國家,得先想想自己能不能承受中國市場的反制。
立陶宛、澳大利亞的例子擺在那兒,背叛的代價從來就不低,只是有些人總覺得自己能成為“例外”。但歷史一次次證明,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沒有誰能討到便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