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末,李成鋼帶隊的中方經貿代表團結束了對美國三天的訪問,離開華盛頓時,整個世界的聚光燈都還停留在這場并不尋常的會談上。就在中方團隊即將踏上返程航班的時候,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體發(fā)了11個字,“美國一定會獲得最后勝利”。同一時間,沙利文在播客節(jié)目上,脫口而出一句被全世界外交圈瘋狂引用的“大實話”。這兩句話,乍一看只是美式政治常規(guī)操作,但背后藏著的是美國權力博弈的真空、全球格局的劇烈震蕩,以及中國外交話語權的悄然上升。
簡單回顧一下這幾天的外交大戲。中方團隊在三天時間里密集拜訪美國財政部、商務部、貿易代表辦公室,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美國商會、美國企業(yè)代表面對面溝通。會談主題很直接,就是落實兩國元首通話共識,推動“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說白了,這不是誰給誰做面子的問題,完全是一次“務實之旅”。中方甚至把“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重新搬上桌面,給美方官員和企業(yè)釋放出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無論外部環(huán)境多么喧囂,只要守住機制、守住底線,合作的空間就不會被徹底擠壓。
可偏偏在同一個時間軸上,美國國內卻迎來了關稅大地震。聯(lián)邦巡回上訴法院直接給特朗普的“全球加征關稅”判了個大多數不合法。理由很直接,總統(tǒng)權力不是萬能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沒給總統(tǒng)隨意征稅的權力。看似枯燥的司法判決,一下子點燃了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說是“司法重挫”,CNN干脆用了“致命打擊”的字眼,??怂剐侣剠s把新聞塞進經濟版的角落。三家媒體三種敘事,正好映射出美國輿論在貿易戰(zhàn)上的分裂和焦慮。
特朗普的反應非常典型。他沒有選擇低調,也沒有任何反思,而是第一時間在Truth Social上高喊“美國一定會獲得最后勝利”。11個字,強硬、簡單、情緒化,完全是給基本盤打雞血??上У氖牵@種喊口號的把戲在美國農民和企業(yè)家眼里,早就成了“狼來了”的笑話。關稅戰(zhàn)打到今天,美國農業(yè)州的大豆還在堆倉庫,制造業(yè)的工廠還在等零部件,企業(yè)界的焦慮比2018年只多不少。特朗普嘴上喊著“勝利”,但誰都知道,他早就把勝利定義在了未來——也就是“今天沒贏,明天也未必能贏,但你們要相信終有一天美國會贏”。這種話術本身,就是對現狀的無聲承認。
鏡頭切到沙利文。前國家安全顧問,拜登政府時期的外交大管家,長期在中美戰(zhàn)略對抗一線廝殺。沙利文在“The Bulwark Podcast”上一番話,說得比美國主流媒體都要直白。他承認,特朗普的貿易戰(zhàn)不僅沒占到便宜,反而讓美國“花了四年白干”。過去幾年,白宮花了無數力氣拉歐洲和亞洲盟友圍堵中國,結果現在盟友們反過來開始討論“怎么對美國去風險”。他甚至直接點名印度,說特朗普新一輪對印關稅,已經把美國多年苦心經營的“印太戰(zhàn)略”變成了笑話。莫迪四次拒接特朗普電話,隨后就跑去日本再來中國,外交動作比特朗普推特還快。
別忘了,印度對美出口中,紡織、珠寶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yè)本來就很脆弱,這下50%的關稅一加,直接砍掉出口主力。印度不是沒記性,1998年核試驗后美國對印度制裁,今天的氣氛和當年何其相似。只不過這回,印度有中國這個選項,有上海合作組織這個多邊平臺。沙利文的原話很扎耳朵:“美國已經變成最大的不可靠破壞者,全球品牌已經掉進馬桶?!边@樣的評價放在外交圈,就是赤裸裸的“自家人吐槽自家人”,遠比對手的冷嘲熱諷殺傷力更大。
美國媒體的集體狂歡和特朗普的高調叫囂,和中方代表團穩(wěn)扎穩(wěn)打的行程形成了鮮明對比。整個談判期間,中方沒有一句情緒化的口號,更沒有對美方司法爭議評頭論足。李成鋼團隊的策略很清楚,就是把所有矛盾和分歧放進“機制里慢慢磨”,只談合作、只講實事,既給美國企業(yè)吃了定心丸,也讓美國官員感受到某種“不動如山”的壓力。中國的底氣,其實就在這里。美國可以玩政治,打媒體輿論戰(zhàn),但真正決定企業(yè)和市場走向的,是規(guī)則和預期。
有人會問,既然美國法院已經判特朗普關稅違法,為什么中方還如此低調?答案很簡單:美國的司法是政治的延伸,最高法院六比三的保守派優(yōu)勢,足夠讓特朗普多喘口氣。中國代表團比誰都清楚,美國內部的政治斗爭還遠沒到終點。此時在輿論上“踩上一腳”,只會讓美方更難下臺,反而不利于中美經貿磋商機制的重啟。務實、冷靜、節(jié)奏感,才是中國在這場大博弈中的底牌。
這幾年,圍繞中美貿易戰(zhàn)、技術戰(zhàn)、輿論戰(zhàn)的爭論早已脫離了簡單的經濟范疇。貿易戰(zhàn)沒有贏家,單邊主義只會讓美國自己掉入泥潭。美國農產品賣不出去,企業(yè)利潤下滑,盟友信任崩塌,這些都是肉眼可見的“硬損失”。沙利文的擔憂其實是美國戰(zhàn)略界的共識。盟友不是傻子,歐洲、日本、印度都在用腳投票。關稅戰(zhàn)打到最后,變成了美國盟友如何“對美去風險”的大逃亡。中國這邊,反而成了“房間里的成年人”,不靠喊口號,不打情緒牌,靠的是制度、機制和務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