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寫龍華寺吃面的文章,后臺到現(xiàn)在還熱鬧得很,還是一直有老鄉(xiāng)在跟帖,有些老鄉(xiāng)堅持認為:在寺廟吃面,沒錢就可以理直氣壯不給,還說這就是寺廟慈悲為懷,應該的。
他們就是這樣堅持,對于網友不同的反對他們觀點的,他們還會反駁,找得出種種的理由,反正就是,他們認為,在寺廟吃面就是可以不付錢的。
我就在想,這個世界到底怎么了?
先吃面后付款,是一種信任,不是一種施舍。何況窗口做了告示明文告知,這不是免費的施舍,這是營業(yè)。就像你去超市買東西,能說“我沒帶錢,下次再來付”嗎?能說“”我現(xiàn)在窮,沒錢,等我以后發(fā)財了我再來付“??峙虏荒馨?,先吃面后付款,就是一種收銀方式。怎么到了寺廟里,就突然覺得“免費”是天經地義了呢?
同樣讓人納悶的是上海電動車限速的事兒。新規(guī)要求電動車時速不超過15公里,結果一堆人跳出來說這規(guī)定不合理,說15公里太慢了,耽誤他們辦事。
我覺得這事兒再簡單不過:覺得電動車慢,你換交通工具??!地鐵、公交、出租車,甚至自己開車,哪個不比電動車快?規(guī)則定出來是為了保證大多數(shù)人安全,不是專門給你一個人行方便的。
這兩件事看似不相干,但背后透露出同樣的心態(tài):總希望世界圍著自己轉,規(guī)則都得按自己的需求來。
龍華寺的那碗面,明碼標價30元,先吃后付。你吃了,就得付錢。沒錢不是吃白食的理由,如果真的困難,可以尋求其他救助途徑。把商家的善意當成理所當然,下次誰還敢先提供服務后收費?
電動車限速也是為了保護所有人。你覺得自己技術好,超速沒問題,但馬路上不只有你一輛車。那些走路的老人們,騎自行車的學生們,他們不應該為您的“快節(jié)奏”買單。
我們總是抱怨社會缺乏誠信,指責他人不守規(guī)則。但恰恰是這種“我有特殊情況,規(guī)則應該為我讓路”的想法,在一點點侵蝕著我們共同的誠信基礎。
蘇芮在《一樣的月光》歌中唱道:“誰能告訴我,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和你?”我想,也許不是世界變了,而是我們中的一些人,總想著讓世界來適應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適應世界。
任何時候,遵守規(guī)則都不是迂腐,而是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基本素養(yǎng)。規(guī)定了先吃面后付款就得付款,電動車規(guī)定了限速15公里就得遵守,就是這么簡單。
別讓那些守規(guī)矩的人寒了心,也別讓我們的寬容成了縱容。這個世界需要多一點理解,少一點自私;多一點尊重,少一點任性。
畢竟,我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有溫度但不失秩序的社會,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