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個普通的下午,葉萬煥正開車行駛在回家的路上,電話突然響起,是妻子打來的。他接起電話,那頭傳來的不是往日溫和的聲音,而是泣不成聲的哭喊:“兒子出事了……”
葉萬煥心里猛地一沉,急忙問:“怎么了?兒子怎么了?”
妻子哽咽著說:“孩子被人捅了12刀,現在在醫(yī)院,情況非常危險……”
那一刻,葉萬煥只覺得天旋地轉,他不知道自己是怎樣把車開到醫(yī)院的,只記得趕到時,醫(yī)生沉重地告訴他:孩子因失血過多,搶救無效,已經離開了人世。
一個剛剛9歲的孩子,是誰這樣殘忍,對他下這樣的毒手?
事情要從幾天前說起。
葉萬煥的兒子小葉,和同班同學小林是同桌,兩個孩子平時關系不錯,但偶爾也會有些小摩擦。一天,小葉不小心用文具劃傷了小林的眼睛,雖然傷得不重,但小林的父親林建廈得知后非常生氣。
林建廈在班級群里直接@了葉萬煥,語氣嚴厲地要求小葉必須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向女兒道歉。葉萬煥看到消息后,立刻在群里道歉,并答應第二天讓孩子在班上公開向小林認錯。
第二天,小葉確實道歉了,但并不是在全班同學面前——只是在課間私下說了“對不起”。小林也沒在意,兩個孩子很快又玩到了一起。
誰也沒想到,這件小事,竟在林建廈心里埋下了一顆仇恨的種子。
2018年9月21日,林建廈帶著一把刀,悄悄進入了孩子所在的學校,他徑直走到女兒所在的班級,以“有事要說”為由,將小葉叫出了教室。隨后,他把孩子帶到了衛(wèi)生間,關上了門。
沒有人知道那短短幾分鐘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等到有人發(fā)現時,小葉已經倒在血泊中,身中12刀,刀刀致命。一個9歲的孩子,在面對一個成年人的暴力時,連呼救的機會都沒有。
殺害小葉后,林建廈并沒有逃跑,而是主動打電話報警自首。但這一切,已經無法挽回一個鮮活的生命。
案件進入司法程序后,所有人都以為林建廈會被依法嚴懲。然而在庭審過程中,林建廈的律師拿出了一份“精神疾病診斷證明”,稱其患有精神障礙,意圖借此減輕刑罰。
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葉萬煥。他說:“我不要賠償,我只要他死刑。”
兒子去世后,葉萬煥做了一個讓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決定:他把兒子的遺體留在殯儀館,自己也在那里住下了。
這一住,就是半年。半年里,他不理發(fā)、不剃須,每天守在兒子身邊,像個“野人”一樣。他說:“我要等到正義來臨的那一天,我要讓兒子親眼看到兇手伏法?!?/p>
很多人勸他:“人已經走了,你這樣做還有什么意義?”但他堅持:“我不是在復仇,我是在討一個公道?!?/p>
2019年3月1日,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林建廈雖患有精神疾病,但經司法鑒定,其在作案時具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故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
法院認為,林建廈作案手段極其殘忍,社會影響極其惡劣,且其犯罪行為并非出于不能控制的精神狀態(tài),而是有預謀、有準備的故意殺人。
法律沒有讓一個父親失望。葉萬煥半年的堅守,終于等來了他想要的結果。
這場悲劇,沒有贏家。葉家失去了唯一的兒子,而林家呢?林建廈被執(zhí)行死刑,他的女兒也永遠失去了父親。一個原本只是孩子間的小摩擦,因為成年人的沖動和偏執(zhí),演變成了兩個家庭的災難。
葉萬煥的故事,讓人心痛,也讓人深思。他不是為了復仇,而是為了正義。他說:“我不是要他死,我是要法律告訴我:這個世界還有公道?!?/p>
這件事也再次提醒我們:成年人如何處理情緒,不僅關乎自己,也關乎他人的生命和家庭的完整。希望這樣的悲劇,再也不會上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