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wǎng)
央視網(wǎng)消息:在紀念大會上,天安門廣場上三“人”成“眾”的觀禮臺整體布局成為了震撼人心的視覺符號,凸顯“眾志成城”的主題。這樣的主題和設(shè)計是如何產(chǎn)生的?來看記者采訪。
記者問:“您怎么理解‘眾志成城’這四個字,因為整個這樣的一場紀念活動,我們都是圍繞著這樣一個主題在做?”
紀念大會服務(wù)保障和廣場活動指揮部廣場活動部副部長肖向榮稱:“我們在最初的創(chuàng)意里面,其實設(shè)計了很多方案,因為抗日精神里面有那么多的解讀,我們也找過鳳凰涅槃,類似這樣的概念我們都找過,最后我們還是確定成眾志成城這樣一個主題形象。天安門廣場這個地方,代表一個國家儀式場的地方,我們在廣場上的三萬多把座椅和一組年號臺和主形象,其實我們費盡了巧思,也是反反復(fù)復(fù)都是顛覆性的修改,就是力求準確,力求能呈現(xiàn)出這種紀念性質(zhì)。一眼望去,所有的從色彩到形制,到它的寓意都是直奔主題的,是一個非常有沖擊力視覺的走向,一直奔向紀念碑,從一個很大的畫面慢慢收到紀念碑,體現(xiàn)中華民族這種眾志成城的精神。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成語,這個眾志成城重要的我覺得在于‘眾志’,它凝聚了人民的意志,凝聚了大眾的意志,中國人在這樣一個積貧積弱的情況下,那種凝聚力是打不死、打不散的,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真正把全民族的意志凝結(jié)在一起的是中國共產(chǎn)黨,能夠鼓舞整個民族斗志的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所以我們在這個點上重新去理解眾志成城,是我們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中流砥柱作用的一個全新的認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