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規(guī)定上看,應當在判決書指定的日期內繳納,但是從實踐中來看,交的時間越早越好,在判決之前繳納會更好。
1.罰金是一種刑罰,屬于“案底”
罰金是一種刑罰。
罰金并不是罰款,罰款只是一種行政的處罰。但罰金是刑罰的一種,一旦被判處了罰金,哪怕是單處罰金,也是屬于留下“案底”了。
根據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其中罰金是附加刑的一種,罰金可以附加適用,也可以單獨適用。
即便是對于犯罪情節(jié)較輕的,最終被判處了單處罰金,也是屬于受到刑事處罰了,那么在以后找工作、考公務員等政審的時候,都屬于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那類,都會受到影響。
2.罰金應當繳納,如不繳納會強制繳納
既然罰金是一種刑罰,那么自然是具有強制性的。
根據刑法第53條的規(guī)定,罰金在判決指定的期限內一次或者分期繳納。期滿不繳納的,強制繳納。對于不能全部繳納罰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時候發(fā)現被執(zhí)行人有可以執(zhí)行的財產,應當隨時追繳。
這也就構建了罰金的強制執(zhí)行體系。
當然,這個規(guī)定在十幾、二十幾年前,執(zhí)行的不是特別好,導致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案件出現了罰金的“空判”,不交也就不交了。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狀況得到了較大的改變。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執(zhí)行的若干規(guī)定》第7條明確規(guī)定,由人民法院執(zhí)行機構負責執(zhí)行的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刑事審判部門應當及時移送立案部門審查立案。
從實踐中來看,基本上是由刑事審判部門依職權移送至執(zhí)行局進行立案的。
而執(zhí)行局一旦立案之后,案件便沒有什么時效的說法了。
一直到罪犯服刑期滿釋放之后,新掙的工資也都可以作為執(zhí)行的對象。
3.罰金交的越早越好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罰金是必須繳納的,那么就看什么時候交對自己最有利的。
從實踐中來說,在宣判前繳納是最有利的。而且現實中,很多案件也都是在判決前即繳納的。另外,很多地方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說法,就是大多數判處緩刑的案件,都要判決前繳納。
從法律規(guī)定的層面,繳納罰金可以體現為認罪悔罪態(tài)度的一種。
認罪悔罪態(tài)度好,自然就屬于認罪認罰了,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就可以從寬處理了。
即便不能判處緩刑,也可以在量刑上有一定的從寬,在刑期上得到一定的“優(yōu)惠”。
4.刑罰執(zhí)行中繳納罰金,影響減刑、假釋
如果最終被判處了實刑,而且判決生效以后進入監(jiān)獄服刑了,那么就涉及到下一個問題了,就是減刑、假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司法解釋》第二條的規(guī)定,罪犯積極執(zhí)行財產刑,繳納罰金可以視為有認罪悔罪的表現,在減刑、假釋時可以從寬掌握。
不過,在實踐中由于罪犯處于羈押狀態(tài),很難有能力繳納罰金,所以大多屬于家屬代為繳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