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的詩,是長大后才讀懂的人生。
那些年背過的課文,突然攻擊我!誰懂??!小時候在語文課上劃水背的課文,長大后居然成了我的“嘴替”!
最近刷到一個話題:長大才懂得語文課本的美,看看評論區(qū),簡直是大型破防現(xiàn)場!還記得那個被我們嘲笑“迂腐”的孔乙己嗎?當年笑他穿著破長衫滿口之乎者也,現(xiàn)在卻在熱搜上看到了:孔乙己文學(xué)——原來我們都在職場里穿上了那件脫不下的“長衫”。
有個熱評扎心了:“本科畢業(yè)的我,在奶茶店打工時終于懂了孔乙己”。
《勸學(xué)》里的“鍛而不舍,金石可鏤”以前覺得是句雞湯廢話,直到看見考研黨曬出被翻出毛邊的復(fù)習(xí)資料,圖書館清晨6點的隊伍長得能繞食堂兩圈。
最絕的是有個姐妹說:“考研焦慮到天天哭,看到'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瞬間清醒——想那么多干嘛,直接開干??!”
柳宗元《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直到后來才懂得——這哪是在寫魚啊,分明是在寫都市里無所依托的每個我們!
初讀不知書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
“當文字脫離了考試的枷鎖,真正的情感才開始浮現(xiàn)”。
談戀愛時才讀懂《氓》,升學(xué)考公時才讀懂《范進中舉》,找工作時才讀懂《孔乙己》,而談婚論嫁時才讀懂《孔雀東南飛》,就像網(wǎng)友說的:“教育具有滯后性,當子彈命中眉心的那一刻,才是真正學(xué)懂的瞬間”。
現(xiàn)在才明白,語文課本根本就是一本未來生活指南!
當年機械背誦時,教育已經(jīng)在為我們預(yù)埋彩蛋。
所以誰說語文沒用?它只是需要時間發(fā)酵!
那些背過的課文,總會在某個疲憊的下班路上,某個失眠的深夜,突然跳出來給你一記“溫柔暴擊”。
“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你去看看吧”
“花和人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永無止境的”
小學(xué)六年級的細糠《丁香結(jié)》最后一段,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jié)年年都有。結(jié),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么?
教育的前瞻性,文學(xué)的魅力就是在不知何年何月何地突然想起與眼前景色或者事物重疊在一起的那種驚喜。
人不會同時擁有青春和對青春的感受,如果我們不趕路,語文應(yīng)該是所有學(xué)科里最浪漫的一門課程。
讀書的本質(zhì)是借命:人為什么要讀書,因為讀書是你這輩子唯一一次可以安全的穿越、轉(zhuǎn)身附體的機會。
你可以用幾十塊錢買一個天才的思想,用幾個小時走完別人幾十年的彎路,這是最便宜實惠的靈魂移植。
一個人如果不讀書,他的三觀會被周圍的人塑造,因為他沒有別的輸入途徑,只能模仿周圍,漸漸被環(huán)境同化,很難找到真正的自己。
一個人如果堅持讀書,哪怕內(nèi)容不記得,但它依然存在于談吐中,在氣質(zhì)里,在你的潛意識里。
它是啟迪智慧的良方,是喚醒心智的道場。
更神奇的是你所感受的困惑掙扎和痛苦,早已有人感同身受并付諸于筆端。
你以為那些無人能懂的秘密和心事,書中其實已經(jīng)有了更深的詮釋,它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這就是文學(xué)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