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币粋€民族之所以偉大,就在于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都從來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堅忍不拔地為生存發(fā)展而奮斗??箲?zhàn)時期,在華北平原,一個莊戶人家寫下這樣一副對聯(lián):“萬眾一心保障國家獨立,百折不撓爭取民族解放”,橫批是“抗戰(zhàn)到底”。寥寥數(shù)字,寫出了中華兒女的堅韌和不屈。
“百折不撓”的精神源泉,來自中華文明特有的韌性哲學?!吨芤住贰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箴言,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愚公移山的故事,詮釋著“子子孫孫無窮匱”的堅持。這種精神不是盲目蠻干,而是在認清現(xiàn)實后的清醒堅持??箲?zhàn)中,面對錯綜復雜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針對國內的“速勝論”和“亡國論”,毛澤東同志寫下了著名的《論持久戰(zhàn)》,從分析抗日戰(zhàn)爭雙方特點入手,得出了“抗日戰(zhàn)爭是持久戰(zhàn)”“最后勝利是中國的”這一重要論斷,使中國軍民堅定了必勝的信心,抱定了抗戰(zhàn)到底的信念。陣地,得而復失;戰(zhàn)斗,往來拉鋸;戰(zhàn)局,時好時壞……無論條件多么艱苦,無論犧牲多么巨大,中國人民從來都沒有動搖光復河山的決心。1940年冬,中共南滿省委書記、抗聯(lián)第一路軍副總司令魏拯民給黨中央寫信:“盡管敵人現(xiàn)在正向我們瘋狂進攻,盡管密營已是糧盡彈絕,但我們仍然以百折不撓的精神打擊敵人,我相信我們會愈打愈強。”正是憑借著這種信念,抗聯(lián)將士們在極端困苦的條件下堅持抗戰(zhàn),牽制了大量日偽軍,為全國抗戰(zhàn)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1943年3月,在劉老莊的戰(zhàn)斗中,面對數(shù)倍于己的敵人,新四軍第3師7旅19團2營4連的82名勇士明知敵眾我寡、九死一生,卻無一人退縮,毅然迎擊敵人最終全部壯烈犧牲,用熱血和生命詮釋了堅忍不拔的精神內涵。河南作為抗戰(zhàn)的戰(zhàn)略要地,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河南人民以“打不垮、拖不爛”的堅韌,以民族大義為重,有錢出錢,有糧出糧,有力出力,僅憑全省半壁國土貢獻出巨量兵源和糧食,可謂“罄河南之所有,盡貢獻于國家”,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要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新征程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等待我們去攻克??箲?zhàn)英雄們的堅忍不拔之志,是贏得斗爭的堅強精神防線,也激勵我們在艱苦中堅守、在困難中奮進。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要堅忍不拔,做到目標始終如一、奮斗始終如一,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志不改、心不亂、勁不松,經得住考驗、穩(wěn)得住心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越是偉大的事業(yè),越是充滿挑戰(zhàn),越需要知重負重。逐夢的征途,容不得有任何喘口氣、歇歇腳的念頭。我們要繼承和發(fā)揚抗戰(zhàn)精神,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保持“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昂揚斗志,砥礪“窮且益堅”之心,錘煉“滴水穿石”之功,埋頭苦干、攻堅克難,努力創(chuàng)造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業(yè)績。
(來源: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教育與傳播中心 作者:郭武軻,河南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