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zhuǎn)自:極物
頭圖|圖蟲創(chuàng)意 ?
封面|叮叮笑笑生 ?
極物君語:
俗話說:七月半吃只鴨,萬事不用怕。
入秋吃鴨,求個心安。作為秋補(bǔ)之物的鴨鴨,也肥得正當(dāng)時。
“晚上要早點回家,不要到處跑。”
七月十四,廣東媽媽們總會神情鄭重地叮囑孩子。
這一天,許多廣東人會自動自覺地推拒蹦迪等夜間活動,像是遵守著秘而不宣的規(guī)定。
這一天,他們會下意識地拒絕豆腐,但對鴨肉卻列隊歡迎。
因為在廣東人看來,“鴨”諧音“壓”,吃鴨子就能壓住這天上來游走覓食的鬼魂了……
鬼節(jié)吃鴨辟邪自然是為了求得心安,不過吃飽肚子才是正經(jīng)事。
四月初開始養(yǎng)殖的鴨子,到了八月正是最肥美的時候。
這時候吃鴨子最能滋五臟,潤秋燥。所以中國人也有處暑吃鴨的習(xí)俗,吃過鴨子,秋天舒服一半。
圖片|胡桃愛逛吃 ?
何止廣東,說起吃鴨,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中國人堪稱絕世高手。南京鹽水鴨,北京烤鴨,廣東燒鴨,福建姜母鴨,百鴨爭艷。從整鴨到鴨身各個部位衍生出來的料理,像武漢鴨脖,潮汕打冷鹵鴨拼盤等等就更加數(shù)不清了。
中國兩千多年的吃鴨歷史,由于地域風(fēng)土和家鴨品種的差異,鴨肴遍布五湖四海,覆蓋酸甜香辣咸千家百味。
今天,極物君挑選出了中國八地最好吃的鴨鴨,看看這些吃鴨自由的城市,怎樣快樂吃鴨!
圖片|Dum黃少女 ?
作為廣式燒臘檔的招牌,脆皮燒鴨的最好歸宿之一,一定是燒鴨飯!
融進(jìn)熱騰騰的白飯,燒好的鴨子斬寸塊碼好,澆上湯汁,脆薄如紙的鴨皮,皮下脂肪已與白飯融為一體,吃一口滿嘴油光,春光滿面,好吃到要笑出聲來。
廣式陳皮鴨的精髓,則全在一塊廣東特產(chǎn)——新會陳皮。
過油略炸的鴨子,放入陳皮調(diào)味,回鍋蒸兩小時,經(jīng)長時間的高溫,陳皮已不見蹤影,但它的香氣卻完全滲入了鴨肉的每個細(xì)胞。因為膻味而不靠近鴨子一步的人,到廣東吃過陳皮鴨,腳都挪不了半步。
“鴨都”,南京人認(rèn)第二,沒人敢第一。
“三天不吃鴨,走路要打滑”,南京人愛吃鴨是出了名的。早飯一張鴨油燒餅,中午一碗鴨血粉絲湯,晚上一頓鹵鴨斬料,一年吃掉1億只鴨子的南京人,鴨子見了都要哭泣。
南京人對鴨子的熱愛,早在六朝時就已經(jīng)開始。當(dāng)時南京最有名的鴨饌,也是今天紅遍全國的鴨界名菜——鹽水鴨。
圖片丨清茶愛喝茶 ?
只經(jīng)低溫煮熟的鹽水鴨,能保持豐富的汁水,鮮香細(xì)嫩,通體瑩潤。“炒鹽腌,清鹵復(fù)”,增加鴨的香醇,“炒得干”,減少鴨脂肪,皮薄收得緊,“煮得足”,食之有嫩香口感。
八月南京街頭桂花成熟的時候,吃上半只桂花鹽水鴨,“人人以為肉內(nèi)有桂花香也。”
▲因桂花盛開季節(jié)制作的的鹽水鴨色味最佳,故名為桂花鴨。
除了一口鹽水鴨惹外地人饞,南京本地人最愛的,還有這一口金陵烤鴨。
雖然南京烤鴨的名氣要比北京烤鴨略輸一籌,但是味道一點不輸。相比北京填鴨的肥腴,南京烤鴨選用運動量更大的麻鴨,脂肪少,肉質(zhì)更加緊實。
它的重頭戲在于那酸甜適口的紅鹵,開吃時淋上鹵汁,鴨肉香味瞬間激發(fā),拌飯津津有味!
圖片2丨清茶愛喝茶 ?
明太祖朱元璋當(dāng)年“日食烤鴨一只”,還把他兒子朱棣也帶成了烤鴨的“死忠粉”。
之后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因為太喜歡南京烤鴨,就把烤鴨也帶到了北京,從第一家“金陵片皮鴨”開始走紅京城,成為現(xiàn)今北京烤鴨的前身。
圖片丨Souvenir ?
梁實秋先生談及北京烤鴨,曾記敘過這么一件事:
有人到北平吃烤鴨,歸來盛道其美,我問他好在哪里,他說:“有皮,有肉,沒有油“,我告訴他:“你還沒有吃過北平烤鴨。”
北京烤鴨唯有肥,才是正道。作為京味兒美食文化的名片,外酥里嫩的烤鴨有兩種烤制流派:燜爐烤鴨和掛爐烤鴨。
以北京便宜坊為代表的燜爐烤鴨,以秫秸將爐膛燒熱,放入鴨子,關(guān)閉爐門,用余溫將鴨子燜熟。烤好的鴨子潔白細(xì)嫩,肉汁豐盈,手藝傳承至今已有600多年。
▲燜爐烤鴨(圖片1丨上海去哪吃 ?)
今天我們吃到的烤鴨,大部分采用的是全聚德為代表的掛爐烤鴨,烤制過程則更加可控,鴨子受熱均勻,強(qiáng)烈,鴨皮脂肪充分融化,烤制出鴨皮,擁有濃烈的果木香。
烤鴨棗紅油亮的光澤已足夠饞人,在等待片鴨師傅碼入盤中時,口水瘋狂吞咽,是種享受,也是種折磨。
夾一塊鴨皮蘸糖,鴨油的脂香裹著砂糖滑入口腔,糖粒在舌尖和牙齒間廝磨、跳躍,砂糖融化時強(qiáng)時弱的甘甜,激發(fā)出味蕾一陣又一陣的愉悅高峰。
再用如紙一般薄的荷葉春餅,卷上三兩片鴨肉,蔥絲、黃瓜條、蘸上甜面醬。香甜的甜面醬配上山東大蔥的辛辣勁兒,此刻肥腴酸甜的味覺體驗,足以讓你忘記昨日的減肥誓言。
距離南京兩百多公里的上海、蘇州一帶,則盛行另一種“不厭其煩的豐繞”——八寶鴨。
因為鴨子胸腔比雞大,皮肉薄,可容易納眾多配料,也更容易蒸熟,所以八寶鴨的做法頗受推崇。既是傳統(tǒng)漢族名肴,又是清宮宮廷名菜。
▲ 八寶有著美好的傳統(tǒng)寓意,葫蘆形的鴨子又寓意富足,所以在中國流傳甚廣。
八寶鴨稱得上是蘇滬地區(qū)“食不厭精”的極致代表,制作工藝極其繁復(fù)。
首先要將鴨子整只拆掉骨頭,又不破壞鴨皮,清理干凈后,填入糯米、青豆、栗子、蓮子、紅棗、玉米、臘肉、香菇等切成豌豆大的丁。然后用針和線繩將刀口處仔細(xì)縫合,再用紗帶在鴨身中上部勒出纖細(xì)腰線,使鴨子成葫蘆形狀。
熱油炸、再經(jīng)小火燜,出來的鴨肉酥爛,腴香濃溢!里面的八寶料吸足鴨油,軟糯醇香而不膩,簡直是高級享受。
圖片|安小團(tuán)?
幾乎每一個閩南人的胃里,都有過姜母鴨的“足跡”。
吃姜母鴨,泉州人講究用不大不小的青年正番鴨,胸肌發(fā)達(dá),肉細(xì)嫩而鮮,皮脂又不過于油膩,豐腴正當(dāng)年。姜母則是三年以上的老姜,皮厚肉堅,味道辛辣。
圖片|Fox日食手帳?
每一只姜母鴨的最高禮遇,是一鍋一鴨。把整只番鴨和姜母放進(jìn)傳統(tǒng)砂鍋,在麻油的加持下,姜母獨有的辛香和鴨肉的醇厚相得益彰。
夾一塊皮酥肉爛的姜母鴨,誘人的焦糖色外衣下,是入口難忘的“補(bǔ)冬”鴨料理!
圖片1|兔子就要吃好喝好?
對于愛吃酸的廣西人來說,檸檬鴨是一種情結(jié)。
用酸蕎頭、酸姜、酸辣椒等和鴨肉一起爆炒,再加入廣西獨有的山黃皮和腌制的酸檸檬,整條街都能聞到酸味。
冒著油汁的檸檬鴨,透著檸檬的酸香,微辣中藏著鴨肉的細(xì)膩,第一口還覺得味濃而沖,第二口就是一口接一口的酸味上癮。
圖片|Fay-飛仔超愛吃?
吃甜味的鴨子,樂山甜皮鴨必須擁有名字。
被峨眉山雪、岷江水滋養(yǎng)著的土鴨,從小就在大佛腳底下放肆成長,每只鴨子都長得細(xì)細(xì)嫩嫩。
甜皮鴨的精華所在,除了鴨肉,更在那那紅潤油亮的外皮。
經(jīng)歷過油上糖的表皮,包裹彈嫩飽滿的鴨肉,一口咬下,一層甜、一層脆、一層香,甜而不膩,完全改變你對四川人只會吃辣的刻板印象。
而由成都御廚黃晉臨發(fā)明的“漳茶鴨”,則因獨特的茶香,深受慈禧欣賞。
清朝當(dāng)時熏鴨子所用的,是由漳州運到成都的新茶。后來漳茶鴨在成都叫響后,當(dāng)?shù)厥乘良娂娦Х?。但完全使用嫩芽熏鴨不太可能?strong>于是四川人改良用樟樹葉混合四川當(dāng)?shù)氐牟枞~熏鴨,風(fēng)味俱足,后來便改為“樟茶鴨”。
▲樟茶鴨愛選秋季上市的肥嫩公鴨,經(jīng)腌、熏、蒸、炸四道工序,又名“四制樟茶鴨”。(圖片|是張大星啊?)
要說哪里鴨子最野,必須是湖南!
有“山中江南”之稱的湖南,三面丘陵密布,四水縱橫,在這里,鴨子可以放養(yǎng)山水間,盡情撒野。野養(yǎng)的土鴨,最是肉質(zhì)緊實,鮮嫩彈牙。
湖南人更把自己的野性,炒進(jìn)了一道永州血鴨里。
鴨肉下鍋爆炒至快熟時,將新鮮的鴨血淋在鴨塊上,邊淋邊炒,鴨血包裹鴨肉,香辣濃烈,又鮮嫩生猛。
圖片|阿朱吃飽了嗎?
而洞庭湖邊的常德人,個個也是吃鴨高手。
遠(yuǎn)近聞名的醬板鴨,選用洞庭湖散養(yǎng)的麻鴨,只只細(xì)皮嫩肉、白白胖胖。經(jīng)腌制、晾曬、再用香辛料入鍋鹵制入味,最后才入烤房,以炭火烘烤至8成干。
雖然長相干巴巴、黑乎乎,卻麻、辣、鮮、香無所不包。吃起來外香里韌、極有嚼勁,肉質(zhì)絲絲相連,連骨髓都是香的!
圖片2|愷豆子?
七月半吃鴨,雖然帶有一點神秘色彩,卻寄托著中國人祭拜祖先,以求得到庇護(hù)的美好期待。
起早去菜場買一只鴨來吃吃,清燉也好紅燒也好,愿吃完鴨鴨,可順利度秋。
你家鄉(xiāng)的鴨子上榜了嗎?
歡迎你評論區(qū)和我們留意互動哦:)
文字為極物原創(chuàng),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