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期檔,能看的電影并不多。有話題性的還能說出一二。
前些天徐崢的《逆行人生》上映了。好不好看先不說,但爭議性是拉滿了。
還沒上映前,《逆行人生》的宣傳片就招來罵聲一片:“消費苦難”“販賣苦難”“窮人看富人拍窮人”等等。
其實這都不是重點。最主要的是,掰開《逆行人生》外賣騎手的外殼,里面仍然是一個爽片。只不過這個爽劇主角換成了中年失業(yè)都市白領(lǐng)男。這個限定詞很多,但每一個都不能少。
換句話說,《逆行人生》拍的不是外賣騎手,而是失業(yè)中年男性體驗當外賣騎手的故事。從這個角度看,電影打出的現(xiàn)實主義類型都不成立了。這根本就不是現(xiàn)實主義影片。
從《泰囧》到《囧媽》,徐崢一反喜劇風格,想走現(xiàn)實主義類型(不排除是因為在《我不是藥神》上嘗到甜頭)。但放在徐崢的導演影片序列中,這個現(xiàn)實主義真的不現(xiàn)實,更像是“囧途之外賣騎手”。
徐崢一囧多吃,連續(xù)吃,作為導演的徐崢,被困在“囧”里了。作為現(xiàn)實主義影片的《逆行人生》也被困在展現(xiàn)“現(xiàn)實”層面了。
墜落的中產(chǎn)家庭
中產(chǎn)家庭,是這部電影劇情發(fā)展的核心因素。男主角高志壘在某大廠做程序員,兢兢業(yè)業(yè)十一年,混到開發(fā)部組長,年薪幾十萬。但薪資高并不是意味著就是我們現(xiàn)在廣泛討論的“中產(chǎn)”,它只是一個必要條件。
中產(chǎn)更意味著一種生活方式。比如影片中,高志壘的老婆擁有的一些奢侈品包包、化妝品;女兒即將要上的一學期3萬的國際學校;以及最重要的在這所大城市里買到的房子。
高志壘就靠著幾十萬的年薪維持這一大家子人的生活。就在這種關(guān)鍵時刻,高志壘被裁員。本應得到70萬失業(yè)金,但大廠只開出30萬。禍不單行,高志壘的爸生病住院。高志壘只能妥協(xié),拿30萬給父親治病。
唯一的經(jīng)濟來源沒了,那意味著這樣的生活方式也要保不住了。影片在后面也寫到了,高志壘的老婆肖妮轉(zhuǎn)賣二手包、二手口紅;女兒不再上國際學校;父親也不再住康復中心;甚至房子最后也被迫賣掉。
其實,高志壘一家丟掉的這些都不是生活的必要選項,奢侈包、貴族學校、康復中心等等,都有替代品。這里就有一個非常強烈的割裂感和沖突感,高志壘家庭進入絕境的處境就是賣二手包,而真實外賣騎手的絕境或許就是下一頓飯沒有著落了。
高志壘家賣包,相當于《古惑仔》里“三雞”雖然是跑路去臺灣,但是至少還有勞力士傍身,不著急,不是陷入絕境,只是猛龍過江。
所以,我們看到的并不是高志壘一家子活不下去了,只是原本的生活方式一點一點的被迫放棄了。不管是原本的大廠開發(fā)部組長高志壘去跑外賣也好,主管家務的全職太太肖妮打幾份工也好,這都是他們?yōu)榱吮W∷^中產(chǎn)生活的底線。
這也揭示了這部影片的核心:重點不是拍外賣騎手,是拍一個中產(chǎn)家庭即將墜落,以及那個支撐家庭的中年男人的故事。
制造爽點
有了中產(chǎn)家庭墜落的前提,就可以講到影片的高潮,也是影片中的爽點。高志壘從一個城市精英變成外賣騎手,這個落差,爽。再從騎手的最低級別青銅到最高級別鉆石,一步一步打怪升級,爽。
高志壘做騎手這一段的敘事完全是爽文邏輯,制造矛盾、制造低谷、解決矛盾、穩(wěn)步上升、突破自我、達成目標。以至于在爭奪單王的那個片段,我們看到了好萊塢最常見的手法——“最后一分鐘營救”。
高志壘在最后一秒鐘送達了外賣,成為單王。同時伴隨著酒吧里所有人的歡呼和喝彩,情緒值拉到最滿。
當然我們可以說這至少還是部商業(yè)片,要制造一些看點,為觀眾服務。但是這里面的有些看點實在是有些刻意和不現(xiàn)實。
就拿出車禍舉例,高志壘每每到關(guān)鍵時刻就要來個車禍。給老婆買了蛋糕要回家的時候,車禍。決勝單王的最后一單要完成時,車禍。
更扯的是,在被卡車撞了后還要繼續(xù)起來去完成最后一單,拿到單王(跑單最多的騎手)??ㄜ囁緳C要送他去醫(yī)院,他拒絕去醫(yī)院,還說他有保險。這到底是在諷刺算法,還是在為某平臺開脫?(影片前面提到了平臺強行給所有騎手買保險)
我猜徐崢大概也沒有這個意圖。只不過想讓主角在從青銅騎手到鉆石騎手,最后到單王這個歷程更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點。這過程中還不得不提到高志壘程序員的身份。
在他跑外賣的過程中,還寫了一個為外賣員服務的小程序,能夠計算出最短最快的路線,不僅幫他贏得了單王爭奪戰(zhàn),還讓高志壘所在的片區(qū)所有騎手受益。影片結(jié)尾時,小程序被平臺大佬看見,是否會再次進入大廠,影片留了個懸念。
這里影片講的和現(xiàn)實情況似乎倒置了?,F(xiàn)實中,高志壘這樣的人物寫出小程序后的正常操作不應該是利用此前的大廠資源去賣出產(chǎn)品嗎?或者自己融資走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但影片結(jié)尾,他女兒卻說,爸爸當了單王,還要當站長。
而且此前引起熱議的報道,哲學碩士、前南方系記者失業(yè)后做騎手,但他后來也找到了一個大學的教職。還有一個出圈的是大學老師去體驗做外賣騎手,最后也回歸了本職工作。
所以這不是關(guān)于外賣員的現(xiàn)實,這是中產(chǎn)墜落的劇情。
在這個劇情發(fā)展中,影片中高志壘其實不做外賣騎手,做網(wǎng)約車司機、工地工人也能表達出同樣的意思。但導演徐崢選擇外賣騎手,估計因為這個群體在當下最具話題性,主角在體驗這個職業(yè)時也最具沖突性和戲劇性。畢竟為了順應劇情,讓劇情有爽點,其他的都是次要。
被工具化的騎手群體
也因如此,這部影片中對外賣騎手的刻畫也是次要的。這也導致騎手群體在影片中的臉譜化和工具化。也就是說,外賣騎手只是為了服務高志壘這個角色。為了更好地講一個中產(chǎn)精英男跌落的故事,順便呈現(xiàn)了一下其他外賣員。
畢竟普通外賣員哪有什么爽文故事。大家并沒有什么高尚的目的,都是簡簡單單賺錢、實實在在生活。但影片中的幾個外賣員似乎都出于特別的原因,才要去跑外賣、去爭單王。
老摳因為女兒白血病,急需籌錢;老黑因為轉(zhuǎn)單讓一個小伙截肢,因此背上道德債務。相比之下,唯一的那個沖著賺錢娶媳婦去跑外賣的倒更真實一點了。
這樣呈現(xiàn)的潛在意義就是:外賣騎手是一個絕境之中、無路可退的選擇。
這讓那些普通外賣騎手怎么說,我都替他們感到一絲尷尬。我想他們會不會總有種感覺:我就正常跑個外賣,你們怎么就這么看我?再往深了說一點,還是涉及一個職業(yè)等級的問題。做什么都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講到這里又能顯示出這部電影的尷尬之處了。電影在宣發(fā)階段,一直在強調(diào)外賣騎手這個賣點,但這又并不是關(guān)于外賣騎手的職業(yè)電影。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認為它最主要的批判都隱形了,通片只是用“系統(tǒng)”“算法”來一句話帶過。
所以,這部電影還有一個擰巴的點在于,徐崢天真地認為大廠、系統(tǒng)、算法與外賣騎手是串聯(lián)起來的,因此這個也想講,那個也想呈現(xiàn)。這樣的結(jié)果就是,每一個方面都沒講到位。
反觀去年年底口碑與票房雙豐收的《年會不能?!?,它的主題就聚焦多了。《年會不能?!泛苤苯拥卮碳さ酱蚬と说耐袋c和爽點,是一部純爽片。
但《逆行人生》就做成了反面教材。也可以說,徐崢要的太多了。既要現(xiàn)實主義類型,又要社會關(guān)懷,還要爽點和爆點。
話說回來,困在“囧”里也沒有什么不好。很多大導演也是一直專注于自己擅長的類型片。而徐崢這個轉(zhuǎn)型看起來不是那么成功,如果他單純做一個關(guān)于大廠的喜劇片,是不是效果還好一些?
畢竟,我們的生活已經(jīng)完全依托于大廠了。近些年,大廠為社會貢獻了那么多話題,也實質(zhì)性地制造了那么多的崗位。
關(guān)于大廠的梗、故事、笑話、經(jīng)驗,甚至是神話,難道還少嗎?就像影片中,雖然只是開頭和結(jié)尾出現(xiàn)了大廠,但大廠的掌控力卻一直施加在每個角色的人生決策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