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國民黨一直視孫中山為“國父”,也把孫中山的遺囑當作奮斗目標。孫中山的兒子名叫孫科,雖然他是民國時期政壇的風云人物,但是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時,孫科卻沒有跟隨國民黨逃到臺灣,而是前往國外,并由法國前往美國。按理說,作為孫中山的兒子,還是民國政府大員,孫科更應該與國民黨同進退才對。那么,孫科為何沒有跟隨國民黨逃到臺灣呢?這里面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呢?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孫科的從政經(jīng)歷。孫科是孫中山唯一的兒子,出生于1891年,因為父親的關(guān)系,他早早就加入同盟會,可以算是同盟會的元老。而且因為孫中山的關(guān)系,孫科從政也較早,1917年,年僅26歲的孫科就成為大元帥府的秘書。
當時廣州是民國的首都,也是近代革命的中心。1921年,年僅30歲的孫科就擔任了廣州市市長,成為了民國初年政壇的風云人物。從孫科的人生經(jīng)歷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從政一直圍繞著父親,也圍繞著廣州??梢哉f孫科就是民國時期廣州派系的代表,與以江浙財閥為代表的蔣介石有本質(zhì)區(qū)別。也是因為這一點,兩人時不時發(fā)生矛盾。
國民黨北伐攻下武漢后將首都從廣州遷到武漢,1927年,蔣介石另立南京國民政府,開始逐漸掌握國民黨的核心權(quán)力,孫科以及汪精衛(wèi)等人都被蔣介石排擠出權(quán)力圈。這種情況下,孫科、汪精衛(wèi)以及桂系勢力開始聯(lián)手,逼迫蔣介石下野。
1927年8月,蔣介石第一次下野后不久寧漢合流,第二年,國民黨完成北伐,此時的孫科躊躇滿志,不僅出任了南京國民政府的鐵道部長,而且還擔任了考試院副院長。不過,當時民國政府內(nèi)部派系林立,情況復雜,孫科得不到蔣介石支持,不久后也因財政原因宣布下野。
1931年,孫科曾經(jīng)短暫出任過南京國民政府的行政院長,只是因為與蔣介石有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不久后他與汪精衛(wèi)等人在廣州另立國民政府,成立了廣州國民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分庭抗禮。從此之后,孫科一直是廣州國民政府的代表人物,與蔣介石的派系有很深的矛盾。
1949年,隨著三大戰(zhàn)役的結(jié)束,國民黨節(jié)節(jié)敗退,當時國民黨政府內(nèi)部主張和平談判的人占了大多數(shù),此時,作為孫中山的兒子,孫科開始聯(lián)合國民黨立法委員會以及桂系李宗仁等勢力,再次逼迫蔣介石下野。在孫科等人的逼迫下,蔣介石于1949年1月21日正式宣布下野。當然,因為國民黨對和平?jīng)]有誠意,雖然蔣介石已經(jīng)下野,但是雙方的談判還是破裂,孫科也在1949年3月辭職。
從孫科的從政經(jīng)歷我們可以看出,雖然他是孫中山的兒子,但他代表的勢力卻與蔣介石不同,兩人也因此矛盾重重。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前,蔣介石已經(jīng)安排陳誠前往臺灣開辟后路,作為國民政府高官的孫科自然也知道這件事。在他看來,如果自己也到臺灣,那么很大概率會遭到蔣介石脅迫,所以孫科沒有選擇前往臺灣,而是逃到到了國外,并定居美國。
孫科到美國后日子過得并不如意,生活甚至捉襟見肘。1965年,孫科由美國回到臺灣,擔任了臺灣地區(qū)的“考試院院長”以及東吳大學的董事長等職務。在臺灣期間,孫科致力于教育,于1973年在臺北病逝,終年82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