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瀟湘客下
圖:網(wǎng)絡整理
許多愛國人士在眼看著祖國一步一個腳印“超英趕美”時,難免要對充滿遺憾的一段歷史作出一番感慨:要是當年滿清不是那么愚昧無知,但凡對西方科技有那么一點了解,那么中國也就不至于在一百年后,還需花費那么大精力追趕強國的步伐了。
緊接著,人們會痛心疾首,把矛頭指向帶頭海禁的康熙。
可是,康熙當真如人們所說的那般愚昧,對西方科學一無所知嗎?
歷史往往不會如人們所想象的一般刻板、生硬和絕對。
相反,愛新覺羅·玄燁本人就非常熟悉西方科學,而且多次在大臣面前顯擺賣弄,在當時已經(jīng)算得上是滿清“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了。
01 刻苦學習、研究西方科學,并發(fā)表了關于三角形的論文
被公認為是明君圣主的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16歲擒拿鰲拜,在位時間長達61年。在這61年的時間里頭,康熙平定“三藩”,統(tǒng)一臺灣,抗擊沙俄,平定蒙古準格爾,冊封西藏班禪。在發(fā)展經(jīng)濟方面,他也有效遏制了貴族的圈地行為,緩解了土地兼并現(xiàn)象,獎勵墾荒,興修水利,減免賦稅??梢哉f,古代成功帝王的文功武略,他幾乎樣樣都占齊全了。
對待西方科學,康熙雖然比不上同時代的彼得大帝那般較真,但多少還是下功夫去了解了的。
向西方傳教士學習西方科學
在文化學習方面,作為皇帝的康熙,自然是以傳統(tǒng)的儒學為主,注重帝王之術。但是除此之外,歷史給了他接觸西方科學的機遇。
從明朝末年開始,很多西方的傳教士開始來中國傳播天主教,于是也帶來了西方的天文、地理、數(shù)學、醫(yī)學、生物、農(nóng)藝、工程等先進技術。在傳播西學方面,明朝末年,來自意大利的利瑪竇已經(jīng)在中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很多文人、士大夫都有幸目睹了西方的先進技術。到了清朝,康熙自然不會少接觸這些,因為自利瑪竇之后,西方傳教士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通過獲取皇帝的信任,再開展傳教活動,這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這方面,來自比利時的傳教士南懷仁就是杰出的代表。
1660年,南懷仁從陜西調往北京,幫助任職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的湯若望神父從事歷算工作。后來,康熙在擒殺鰲拜后,開始向南懷仁學習天文、數(shù)學、幾何等知識,每天學習時間不少于2小時,這樣的學習方式堅持了兩年,直到康熙御駕親征,離開京城才中斷。
據(jù)南懷仁所著《歐洲天文學》一書記載,康熙非常勤奮好學,尤其對數(shù)學感興趣,在向南懷仁學習期間,他每天除了完成傳統(tǒng)的四書五經(jīng)的學習,其余時間都分給了數(shù)學。
曾發(fā)表論文《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論》
熟悉了數(shù)學這一科學工具,康熙開始自己推演天象,而且還能指出中國史書中記載的關于天文方面的錯誤之處。
有一次康熙下江南,當?shù)毓賳T為了討好康熙,就向他說:“老人星見,天下太平?!闭l知道康熙回應,老人星在南天,到了江南,自然就能夠觀察到,與天下太平不太平并不相干。此語一出,在場的官員非?;炭?,同時又對康熙的天文學知識佩服至極。
康熙對三角形知識理論推崇備至,甚至還親自寫了一篇《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論》。査慎行曾在他的《陪獵筆記》中記載,1703年,他和汪灝、錢名世等人隨同康熙出塞,往返有3個月的時間,康熙少不了要賣弄自己的科學知識。
査慎行記載:“午刻傳旨,(康熙)令各舉所知。臣等回奏云,不敢妄舉。少頃發(fā)下《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論》一篇,閱畢仍繳上……(康熙說)昨日《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論》末后復補一段,賜臣等共閱?!?/p>
《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論》愿望呢
《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論》寫出了康熙對傳統(tǒng)勾股術和西方數(shù)學的看法,從中也可以看出康熙對歷法非常重視,認為歷法需“根基于算術”。
這不像是一個完全不懂西方科學的皇帝的論調。
對西藥頗有研究,賜西藥給曹寅
我們知道,在清朝末期,慈禧太后對汽車司機坐在自己前面很有意見。而康熙就不同了,就算是外出巡游,都要和傳教士住同一頂帳篷,和他們同席吃飯,為的是能夠多學一些西方科學。
康熙40歲那年得過瘧疾,服中藥不能痊愈,結果用了西藥金雞納霜,很快就好了。于是他隨即命令傳教士在京城內煉制西藥,而且在宮中設立實驗室,親自督導試制藥物。
有一次,江寧織造曹寅(曹雪芹的祖父)也得了瘧疾,中藥治不好,于是就上奏向康熙討藥。
康熙回復道:“爾奏得好,今欲賜治瘧疾的藥,恐遲延,所以賜驛馬星夜趕去。但瘧疾若未轉瀉痢,還無妨,若轉了病,此藥用不得。南方庸醫(yī),每每用補劑,而傷人者不計其數(shù),須要小心。曹寅元肯吃人參,今得此病,亦是人參中來的。金雞納霜專治瘧疾,用二錢,末,酒調服,若輕了些,再吃一服,必要住的,往后或一錢,或八分,連吃二服,可以除根。若不是瘧疾,此藥用不得,需要認真。萬囑!萬囑!萬囑!萬囑!”
這朱批乍一看看上去,好像是專職醫(yī)生的囑托,由此可見康熙對于西藥的研究并不陌生。
重視火炮研究,憑此打贏吳三桂
康熙之所以重用湯若望、南懷仁等西方傳教士,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可以制造出先進的火器。
康熙年間,由于全國發(fā)生多起叛亂事件,在人數(shù)上不占優(yōu)的滿清,迫切需要先進的武器來幫助平叛。據(jù)記載,康熙十四年至康熙六十年(1675-1721),清政府制造各類火炮達905門,而且這些火炮無論是數(shù)量、種類,還是質量、性能方面,都達到了清朝火炮發(fā)展的最高峰。
雖然西方傳教士不想制造殺人的武器,但是迫于皇帝的壓力,也只好勉為其難了。據(jù)記載,南懷仁幫助皇帝制造大炮至少有566門。1674-1676年,南懷仁制造木炮及紅衣銅炮共132門;1681年,他又為清朝制造神威將軍炮240門,紅衣大炮53門,武成永固大將軍炮61門,神功將軍炮80門。
最后,南懷仁因為造炮有功,官至工部右侍郎。
南懷仁制造火炮,也應用到了很多西方科學知識,他曾在《神威圖說》中提出以“準繩之法”來提高射擊精度,并在《形性之理推》一書中,推出“炮彈遠度比例表”、“炮彈高度表”、“推重物道遠近高低之儀”、“炮彈起止所行頃刻秒微之表”以及“三率法”計算公式等。
康熙作為南懷仁的學生,自然對這些知識有所耳聞。
設立蒙養(yǎng)齋算學館,向八旗子弟推廣數(shù)學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命人于暢春園之蒙養(yǎng)齋設立算學館,“簡大臣官員精于數(shù)學者司其事,特命皇子、親王董之,選八旗世家子弟學習算法”。
雖然算學館的招生對象僅僅是八旗世家子弟,但從側面也看出了康熙對數(shù)學的重視。況且,夢養(yǎng)齋算學館也出過杰出的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那就是蒙古正白旗人明安圖。明安圖因為才華出眾,成為了得寵的官學生,還曾跟隨康熙在皇宮內聽西方傳教士講授測量、天文、數(shù)學知識。經(jīng)過了三十年的研究,明按圖寫出了數(shù)學名著《割口密率捷法》。
設立算學館,這是康熙開的好頭。到了乾隆時期,朝廷另于欽天監(jiān)附近地方,專立算學一所,額設學生滿洲、漢人各十二人, 蒙古、漢軍各六人,共三十六人。也就是說,這些有別于傳統(tǒng)的儒家知識的科學,漢人也可以接觸到了(當然數(shù)量非常有限)。
02 為什么康熙沒有廣泛推廣西方科學?
雖然康熙對西方科學非常感興趣,但是沒能廣泛推廣科學,而他的子孫后代更是逐漸閉關鎖國,導致中國被西方國家遠遠甩在身后,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那么,康熙為什么不讓科學廣泛應用于民間,讓國家生產(chǎn)力發(fā)展起來呢?
擔心漢人趁機造反,威脅滿清統(tǒng)治
在康熙繼位初期,由于鄭成功占據(jù)臺灣,于是清朝實行了海禁政策,沿海30里的居民必須內遷,片板不準下水,否則殺無赦。這樣一來,中國東南沿海的濱海地區(qū),就成為了無人區(qū)。
康熙無非是想阻止大陸居民和鄭成功串通造反。但這么一來,中國民間和外國人交往的機會也就大大減少了。后來,歷史學家認為,這項政策所帶來的后遺癥,遠遠超過一次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不過1683年收復臺灣后,康熙便下令停止海禁,并開設了粵、閩、江、浙四大海關。
但好景不長,到了1717年,康熙又懷疑南洋地區(qū)成為了漢夷勾結、反清復明的窩藏地點,于是再度頒布“禁海令”,只允許商船前往東洋貿(mào)易,南洋呂宋等地都不許前往。
康熙屢次禁海,都是本著同一個目的:穩(wěn)固滿清的統(tǒng)治。清王朝作為一個異族政權,要統(tǒng)治一個在數(shù)量上遠超自己的民族,康熙想到的唯有“窒塞民智”(梁啟超語)這條路。為了防漢制漢,康熙不僅僅是實行海禁,還千方百計遏制以漢人為主體的中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堵塞西方科學在漢民族中的傳播和發(fā)展。
據(jù)傳教士張誠的日記記載,康熙禁止西方傳教士在有漢人和蒙人的衙門里翻譯任何科學文獻。在康熙看來,如果漢人學會了西方科學,學會制造先進的火炮,那以漢人壓倒性的數(shù)量,吳三桂可能就造反成功了,反清復明的計劃也就可能達成了。
正是因為這樣,夢養(yǎng)齋算學館的招生對象只有八旗子弟,沒有漢人什么事。相對于一個億以上的人口,滿族人占比是非常低的。再者,參與科學知識學習的滿族人,大多是紈绔子弟,不事生產(chǎn),所以科學根本無法推廣到民間去。
沒有流傳于民間的科學,是無法促進生產(chǎn)力的。
略懂西方科學的皮毛,只是用來懾服漢人
康熙學習科學,興趣愛好自然占最大的成分,但這當中還包括他的政治目的。
梁啟超說,康熙學習科學,是用來打擊漢族官員的。面對滿漢政治、文化產(chǎn)生沖突的局面,作為文化底蘊相對薄弱的滿族代表,康熙只有通過學習漢人不太懂的西學,以突顯君主的才能,提高滿人在漢人心中的地位。
有一次,康熙問大臣李光地:“識得老人星否?”李光地無言以對。于是康熙非常得意,就跟李光地說:“老人星在北京自然看不見,在南京就可以看見。到了你家閩廣,連南極星都可以看見?!币活^霧水的李光地,隨后就被貶官了。
其實,在閩廣地區(qū),是看不到南極星的。從這里可以看出,康熙雖然涉略甚廣,但卻未必對這些知識的實際應用有深入的研究。據(jù)為康熙刻制過中國地圖的意大利傳教士馬國賢回憶,康熙自負精通音律和數(shù)學,實際上他對音樂是“一無所知”,而且在數(shù)學方面也只是略懂皮毛。1712年,傳教士傅圣澤寫了一篇《阿爾熱巴拉(代數(shù))新法》,呈上去給康熙看,里面有關于符號代數(shù)的介紹。康熙看不懂,就說這種提法很可笑,并下令不準傳播推廣??滴跬砟曛骶幍摹稊?shù)理精蘊》,他將此書視作當時(1713-1722)的數(shù)學百科全書。然而,西方的微積分在1665年就已經(jīng)提出來了,而這本書卻對此只字不提。
此外,在對俄戰(zhàn)爭期間,清軍繳獲了俄國的扳機擊發(fā)式火繩槍,結果康熙只留下兩支自己把玩,其余的全部銷毀了。也許是他自己都沒想到,這么一個玩意兒,再配合好的戰(zhàn)術,會在威懾力、機動性方面比火炮還強。
1692年,康熙還精心上演過一場“科學秀”。他召集大臣,在寒冷的天氣中給他們講解科學??滴踬┵┒劊瑥囊魳返綌?shù)學,再從數(shù)學到天文地理,直到把在場的大臣都侃暈了為止。他還當著大臣的面親自演示測量日影,運用三角形知識,做到了準確無誤。在場的官員看了,都嘆服不已,而康熙也通過此來“立威”,體現(xiàn)自己無所不知的優(yōu)越性。
康熙四十一年(1702),康熙南巡,駐蹕德州,向李光地索取當?shù)氐臍v算書籍來看。于是李光地進呈了梅文鼎的《歷學疑問》??滴鯇h人的評價是“于算法一字不知”,看了梅文鼎的大作,也只是評價“無疵謬誤,但算法未備。”這讓李光地備受打擊。
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在山東親自召見了梅文鼎,和他討論歷象算法。經(jīng)過這些年,梅文鼎確實很賣力去研究,得到了康熙的贊許:“歷象算法朕最留心,此學今鮮知者,如文鼎真僅見也。”
梅文鼎受寵若驚,寫了一首感恩詩來稱贊康熙:“圣神天縱紹唐虞,觀天幾暇明星燦。論成《三角》典謨垂,今古中西皆一貫……”
梅文鼎把康熙比作堯舜,而康熙在漢人官員中立威的目的也順利達成。
西方科學還沒有體現(xiàn)出絕對的碾壓性優(yōu)勢
從清初到19世紀中葉,雖然西方科學在認知層面比中國豐富,但是大多數(shù)也僅僅是停留在“認知”層面,應用到實踐層面,他們跟中國傳統(tǒng)儒學一樣,也會手足無措。
在當時,西方科學更多停留在理論的層次,還沒有體現(xiàn)絕對的碾壓性優(yōu)勢。
在17-18世紀,遠赴重洋前來中國的傳教士,關于醫(yī)學方面,大多數(shù)人其實也只是半路出家而已。為了順利傳教,必須有懸壺濟世的技能,所以在傳教之前,西方的傳教士會對醫(yī)學知識進行惡補。有的人學的是耶穌會帶來的醫(yī)書,有的人甚至學習的是中國的本草知識(參考董少新《形神之間:早期西洋醫(yī)學入華史稿》)。
有一本出版于1683年的書籍,封面畫的是歐洲人在研究科學,用望遠鏡觀測天文,用燒瓶來研究化學。乍一看,這樣的配置在當時算是高大上了,絕對算得上是現(xiàn)代科學的先驅??墒鞘聦嵣?, 他們探索的不是天文,不是化學,而是醫(yī)學。他們認為,觀測天上的星星,可以預測疾病。當時的西方科學大概就處于這樣的水平,用“形神之間”來描述非常恰當。
所以說,在面對連中醫(yī)也束手無策的疾病時,當時的西醫(yī)雖然可能知道病源,但也沒有辦法治愈。
況且,在康熙的年代,傳過來的不僅僅是西方科學,還有藏傳佛教的一些知識,里面也有很系統(tǒng)、全面的醫(yī)學知識。如西藏的《醫(yī)學廣論藥師佛意莊嚴四續(xù)光明藍琉璃》,已經(jīng)將人體的靜脈血絡畫得很準確了。
西藏人體脈絡圖(左)和同時代的西方人體解剖圖(右)
所以,對于康熙來說,西方傳教士向他傳遞的西學,不過是外邦人士介紹的多元性文化當中的一種而已。西方人會造火炮,會天文、數(shù)學,而西藏喇嘛也可以超度亡靈,也有系統(tǒng)的世界觀。
當時的社會,還沒有能力、沒有意識要去創(chuàng)立一個統(tǒng)一的理論體系(范式),用以辨別新出現(xiàn)的命題的真?zhèn)巍?/strong>著名科學史家托馬斯·庫恩稱這種情況為前范式科學。在這種情況下,康熙只能將學到的西方科學知識視作是自己已有的、多元知識當中的新成員,它很難對當時的社會造成全面性的沖擊。
直到后來,西方科學知識開始廣泛應用于生產(chǎn)領域,對現(xiàn)實世界產(chǎn)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惜那時候,酷愛科學的康熙已經(jīng)不在世上,而他的子孫后代再也沒有人如他一般熱愛西學了。
就算知道西方已經(jīng)日新月異,清朝的異族統(tǒng)治者,也不會將先進的武器、生產(chǎn)技術應用于以漢人居多的民間,這才是真正矛盾所在。在滿族人看來,只有愚民政策,才能不斷穩(wěn)固岌岌可危的統(tǒng)治。
那么,熟悉西方科學的康熙,卻沒有推廣科學,算是自私自利嗎?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