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餐飲老板還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只是眼睜睜地看著自己門店的人流量,比平時少了一半。
昨天,我去樓下一家面館吃飯,當時正好是中午12點,但詭異的是,當我走進去的時候,偌大的店里只有我一個顧客。
于是我問老板,中午不是飯點嘛,人呢?
老板一臉局促地看著我,沒有回答這個問題;但我從他的臉上似乎也讀到了不解,隨即我才反應過來,在外賣大戰(zhàn)之下,今天點一份外賣的錢,遠比出門吃飯便宜得多。
當線上外賣還一片繁榮景象的時候,殊不知很多線下餐飲反而更蕭條了。
這對那些沒有上線外賣平臺的老一輩餐飲人來說,尤其如此。
一個行業(yè)里的“冰火兩重天”,在今天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前幾天外賣大戰(zhàn)剛剛興起的時候,一位跑外賣的朋友給我發(fā)了一張截圖,上面是他今天的“戰(zhàn)績”,一共跑了48單,收入顯示為500多元。
我說,外賣大戰(zhàn)真厲害,我們點外賣也便宜了好多,你們收入也高了。
看起來,這是一個“一本萬利”的生意,外賣小哥收入更高了,顧客點單也更便宜了,但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這些“成本”又由誰來買單呢?
我想,吃虧的可能還是商家,至少短期來看是這樣。不管是對那些參與平臺補貼的商家,還是對那些沒有上線外賣的商家來說,都是“吃虧”的一方。
以沒有上線外賣的餐飲商家為例,由于沒有平臺紅利,自然門店客流量也會銳減。這一點在任何小區(qū)樓下,你幾乎都會發(fā)現(xiàn),它們多半都是夫妻店,人少店小,但勝在“物美價廉”,平日里顧客也多半都是小區(qū)不想做飯的年輕人、上班族。
但自從外賣大戰(zhàn)以后,大量的上班族年輕人都選擇網(wǎng)上點外賣,幾元錢吃一頓飯,還能夠送上門,這樣的福利遠比樓下的夫妻店更好。
而對那些夫妻店來說,他們想破頭皮,可能也不明白,好端端的生意,怎么就突然沒人上門吃飯了。
同樣的,對那些參與外賣大戰(zhàn)的商家來說,日子也未必好過。
打開美團,“0元外賣”紅包自動到賬;淘寶閃購更是“1天5頓飯全包”,滿18減18,京東每晚也發(fā)放10萬份16.18元小龍蝦,奶茶咖啡更是到了“免費喝”的地步。
在熱鬧的線上餐飲之下,是那些做不知名奶茶咖啡夫妻門店,生意慘淡的現(xiàn)實。
截止上周六,美團即時零售日訂單創(chuàng)下了1.5億單的新高,而淘寶閃購日訂單量也突破了8000萬大關。
這對一個月收入5000元以上不足1億人的經(jīng)濟體來說,如此日單量,簡直是一個經(jīng)濟奇跡。
用戶笑了,騎手收入更高了,但餐飲商家們卻開心不起來。
答案源自一個樸素的真理:當各方都在得利的時候,本質(zhì)上也意味著,這樣的紅利,并不長久。
以奶茶行業(yè)為例,這是平臺補貼最多的一個餐飲品類。最開始的外賣大戰(zhàn)周六,當時美團狂送好幾杯免單奶茶,僅僅是一天,我就上門自提了三杯蜜雪冰城。
我永遠記得,一個不到10平米的蜜雪冰城門店里,站著六個員工,而門口還放著兩張圓桌,桌子上擺滿了已經(jīng)做好的奶茶。
更多的訂單、更多的奶茶,并不意味著更高的利潤。
對老板來說,面對比平日更高的訂單量,員工忙得吃飯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當然要發(fā)放一部分“辛苦費”,但在扣除平臺各種費用和員工辛苦費之后,老板并沒有賺到更多的錢。
但如果放棄這虧本買賣也不現(xiàn)實,當其他競爭者都在參與活動吸引人流的時候,此時放棄就意味著失去參與競爭的資格。
一位餐飲老板告訴我,一開始他并不想?yún)⑴c這類活動;但當平臺區(qū)域經(jīng)理告訴他,隔壁的麻辣燙昨天開活動,今天單量已經(jīng)翻倍的時候,他無奈之下,只能跟進參與。
對餐飲商家來說,一旦上線外賣平臺,幾乎無一例外,他們都會陷入“路徑依賴”。
一開始,平臺會祭出零傭金,甚至零補貼,但隨著外賣大戰(zhàn)持續(xù),平臺的資源也會一步步要求商家出更多占比,從開始抽傭金到給顧客的大額優(yōu)惠商家們要掏一大半,此時商家如果想要退出,已經(jīng)晚了,因為路徑依賴已經(jīng)形成。
對商家們來說,不管怎么選,這都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參與線上外賣的商家,面對一筆實付動輒幾元錢的訂單,內(nèi)心的崩潰和虧本已經(jīng)演變了無數(shù)次。
而對那些沒有參與線上外賣的商家而言,人流量的下滑,也把“虧本”踐行到了實體生意之上。
對一部分商家來說,怎么選,都是虧。既然都是虧,還不如“賠本賺吆喝”。
對餐飲商家來說更痛苦的可能還是,這不是短期虧損的陣痛,而是一場漫長的持久戰(zhàn)。
在2025年的第三個季度,也就是包括7月在內(nèi)的未來三個月,阿里和美團都計劃投入200億元,京東也要投100多億元,三者疊加為500億元,這相當于餐飲外賣和非餐零售整體市場每天將迎來5億多元的補貼。
對各家外賣平臺來說,即時零售有沒有商業(yè)前景,到今天已經(jīng)不那么重要,相比之下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持續(xù)投入,那么之前投入的錢就是白花。
巨頭之間的競爭,背后裹挾著數(shù)千萬餐飲商家齊頭并進。
誰也不想倒下,但面對生死存亡的競爭,誰也沒有理由第一個退出。
一份幾元錢就能夠吃飽的飯,還要送到顧客手中;對餐飲商家來說,這筆錢在付完平臺抽傭、打包費、配送費之后,到商家手里可能只有一兩元。
大家都補貼等于沒補貼,但誰先停一定意味著誰先被市場淘汰。在這一原則之下,餐飲商家們的競爭變成了“你死我活”,而卷到極致的最終結(jié)局,相信很快就可以看到。
最后,我突然又想到了那家面館老板的模樣。當我問他為什么飯點店里空無一人時,他的那種窘迫和迷茫。
曾經(jīng),餐飲被我們認為是和科技完全無關的一個行業(yè);但當今天平臺裹挾著餐飲一同前進的時候,那些完全不懂互聯(lián)網(wǎng)是何物的餐飲人,可能才是最先被時代拋棄的人。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