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完8集的《成癮劑量》,據(jù)說目前依然沒有續(xù)訂,希望能等到第二季。
我毫不吝嗇的打出五星,甚至覺得9.3分還是低了。
這部劇意義深遠。
它給所有看這部劇的觀眾敲響警鐘,止疼藥要慎用,劇中提到的德國的說法讓我印象很深——疼痛應(yīng)該是治療的一部分。劇中奧施康定對患者和整個社會的毒害觸目驚心,不亞于目前廣泛討論的各類毒品。
也對主創(chuàng)團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傲氣點贊,雖然官司依然在打,但奧施康定也依然在全球銷售,這部劇講的不是過去式,而是和正在發(fā)生的事、依然掌控金錢和權(quán)勢的利益集團死磕。
以及,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體現(xiàn)出社會責任感,電視劇抨擊的不僅僅是藥廠、掌控藥廠的大家族,還針對美國司法部(DOJ), 美國藥監(jiān)局(FDA),把冷血、荒誕的一面悉數(shù)呈現(xiàn),這真是一部值得更高分的偉大作品!
看過之后,也延伸了一點對當下的思考。
奧施康定(以及所有阿片類止疼藥)本質(zhì)是藥物,不是毒品,需要的患者不能沒有止疼藥。
科學嚴格的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濫用,按照醫(yī)囑規(guī)范使用可以避免成癮(應(yīng)該可以吧?),罪惡的根源還是資本攫取財富的方式太過分了,沒有絲毫社會責任感,也不講人道主義,他們冷血、無情、缺乏底線。
所以,奧施康定本身沒有罪,有罪的是推銷的話術(shù)、表格、藥品說明,會對醫(yī)生和患者產(chǎn)生誤導;有罪的是美國的司法制度、藥監(jiān)局的審批流程、以及顯而易見的貪腐,沒有及時制止,太多人對問題視而不見。說到底,有罪的不是藥,是人。
這讓我想到了當下爭議頗多的車企和輔助駕駛。
科技發(fā)展本身沒有錯,但車企肯定要把社會責任感和人道主義放到第一位。輔助駕駛的發(fā)展和完善,不能通過消費者上路去“測試”、不能以交通事故、付出生命為代價,一例都不應(yīng)該。
我甚至覺得,哪怕輔助駕駛的安全性到了99.999%,只有0.001%的不穩(wěn)定可能性,都不應(yīng)該投放市場。
就算投放市場,也應(yīng)該從一開始就反復強調(diào)、教育消費者,這只是輔助駕駛,不能分心、不能過度依賴、雙手不能離開方向盤。就好比要警告服用奧施康定的患者,這個藥容易成癮、對身體有傷害,要小心、不能過量服用。
然而現(xiàn)實是,直到出了嚴重的交通事故,車企們才停止了“智能駕駛”這一話術(shù)。
直到釀成了意外喪生的慘劇,車企老板才停止了在駕駛座位睡覺的荒謬示范。
可是直至今天,他們依然在不斷推出新款車型、并搭載輔助駕駛系統(tǒng)。
可是,那些在交通事故中喪生的人,再也回不來了,而且他們還遭到了支持車企那些人的網(wǎng)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