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2月26日,妹妹馮琳和家人都遠在香島,馮喆在峨眉廠。
準確地說,他是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zhèn)的安仁中學。
他在那里參加“學習班”。
那時的馮喆,身體狀況已經很虛弱。
在這封親筆信中,馮喆感謝妹妹給他寄來的偉人著作和像章。
在那樣糟糕的境遇下,他依然樂觀,他說要好好學習,“改造”自己的世界觀。
他拜托妹妹買些黃煙絲和葡萄糖寄給自己,細節(jié)交代得十分清晰。
他還說,自己應該可以離婚了,已經跟妻子張光茹談妥了條件,就等著批準、辦手續(xù)了。
他應該是沒能等得到煙絲和葡萄糖,妹妹也沒能再得到他的消息。
半年之后的1969年5月7日,是他結婚二十周年的日子。
6月2日,馮喆走了,年僅48歲。
他到底怎么走的,至今是個謎。
馮琳比哥哥小5歲,是家里最受寵愛的孩子。她不僅是演員,還是電影服裝設計師。
她找自己的二哥,找了整整十年。
十年后,看到別人都開始露面了,她疑惑,哥哥為什么還不出來恢復工作,遂寫信多方打聽。
1978年7月13日,馮琳才得知了哥哥離去的確切消息。
她把哥哥安葬在了廣州。
馮喆遭遇的折磨,馮琳和家人當時并不知道。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用在馮喆身上最合適不過了。
即使在他自己最困難的那幾年里,母親和妹妹生病,他都會想方設法陪伴左右、呵護關愛。
他自己卻沒有人照顧。
在“學習班”里,看到其他學員寫的“交代”材料不合格,他也會主動“遞紙條”出主意,幫助同伴過關。
有人說,最后的他被裹在一條毛毯里,神態(tài)居然保持了安詳。
當年的那些人,一個接一個地也都離開了。
馮喆身上的謎團,也許永遠解不開了。
本文為我來我看見原創(chuàng)作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