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數字,說實話,甚至都不是整件事里最讓人震撼的部分。
真正讓人五味雜陳的,是影院燈光亮起后的景象。
南京的影院里,散場后觀眾沒有離去,而是自發(fā)合唱國歌。白發(fā)蒼蒼的老人,被人攙扶著,哭到站不起來。連幾歲的孩子,都仰著頭用最天真的聲音問父母:“日本人為什么沒人管?”
這部電影,用的不是特效,不是煽情配樂,而是當年侵華日軍自己拍攝的真實影像。
它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劃開了那段我們不該遺忘的,血淋淋的歷史。
然而,手術刀劃開的,不止是歷史的傷口,還有當下輿論場里,一些人奇怪的腦回路。
日本網友的反應,憤怒、否認、叫囂著“廣島原子彈”,把“大屠殺”偷換成輕飄飄的“事件”——這一切,都在預料之中,畢竟指望他們坦然承認,本就是奢望。
真正魔幻的,是來自我們內部的聲音。
你敢信嗎?
有人開始大聲疾呼,說電影“太血腥”、“販賣愛國情懷”、“挑動對立”。
最離譜的是,一封封舉報信遞了上去,要求電影下架,理由竟然是——“保護民族感情”。
這操作,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當年《731》上映時,這套說辭就用過一遍了。什么“畫面不適合孩子”,什么“吃相難看搶票房”。
可問題是,歷史本就是血肉模糊的,現實的慘烈,比電影克制的鏡頭語言,要殘酷一萬倍。
我們究竟在怕什么?
是怕孩子們看到歷史的真相,還是怕我們自己精心維護的那個“世界很美好”的脆弱外殼,被輕易戳穿?
所謂的“保護民族感情”,難道就是把民族的傷疤用粉底厚厚蓋住,假裝它從不存在嗎?
這叫自欺欺人。
還有一種論調,聽起來特別“高尚”:“要正視歷史,但更要放下仇恨?!?/p>
這話術堪稱一絕。
但它故意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前提:承認,是正視的開始;而道歉,才是放下仇恨的資格。
一個連歷史都不肯承認的鄰居,你憑什么要求受害者的后代,單方面“放下”?
電影里那些讓日本右翼如坐針氈的畫面,恰恰證明了它的力量。它不舒服,就對了。因為當年那些被屠戮的同胞,更不舒服。
一部電影,能讓那么多人主動走進紀念館,去觸摸那些冰冷的物證;能讓年輕人開始翻閱史料,去追問和平的代價。
這難道不是最有力的愛國主義教育嗎?
最可怕的聲音,從來不是歷史的回響,而是試圖讓它消音的竊竊私語。
有些傷疤,不是為了讓人沉溺于痛苦,而是為了讓人記住,我們?yōu)楹我疵寂?,為何要守護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真正的和平,不是建立在遺忘的沙灘上,而是矗立在正視歷史的基巖之上。
這部電影,不該下架。
它應該被更多人看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